被阿里收购后的中天微不仅没颓势,还发布了两颗AI处理器和“云音”平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微),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在被阿里巴巴收购两个多月之后,7月4日,中天微首次公开露面,在深圳召开一场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两款全新的支持人工智能(AI)的CPU内核:CK805和CK860,此外,中天微还公布了其智能语音平台方案——中天“云音”。

轻量级AIoT内核:CK805

众所周之,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设备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BI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240亿个物联网设备产生,其他联网设备(手机、平板、电视等)将达100亿,届时联网设备总数将超过340亿。

如此庞大数量的联网设备,每天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一个智慧工厂联网,假如说有一千多台设备,每台设备上有很多个传感器,时时刻刻都会产生数据,那么整个智慧工厂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将是1PB。(注:1个PB是1000TB,1TB是1000个GB。)

而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如果全部都交由云端来进行处理的话,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使得边缘计算开始兴起。而物联网的系统,也需要靠人工智能才做到正确的辨识、发现异常、预测未来。所以AI计算也开始由云端向终端侧转移,AI与IoT的结合(AIoT)将会越来越紧密。

一直以来,中天微的CK80x系列CPU内核主要都是针对IoT设备,主打的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易用性。不过,随着AIoT的兴起,中天微也顺势推出了全新的轻量级AIoT内核CK805。

根据中天微公布的资料显示,CK805基于32位的RSIC内核,支持32位/16位变长指令,4流水线,按序执行。并且还加入了为CNN/RNN/LSTM/FCN/FFT等AI算法及DSP优化的指令集,支持128位 SIMD计算引擎,运算力可达8 GOPS。可支持对于智能照明、智能语音/音频、图像识别等方面的AI运算。

此外,中天微除了提供CK805内核IP之外,还提供了各种计算库、神经网络SDK(可运行Tensorflow)以及基于CK805的AIoT SoC参考设计平台与软件解决方案。

中天微表示,CK805的AI性能相比友商(Arm Cortex-M4)在不同测试场景下要高出2.8-21.6倍。

高性能AI处理器:CK860

除了针对AIoT设备的CK805之外,中天微还推出了针对视觉的高性能AI处理器CK860。

CK860主频1.2GHz,单核面积1.5mm²,功耗0.16mW/MHz,支持1-4同构多核配置;9-12流水线,三发射,乱序执行架构;可支持7条指令并行执行,拥有面向AI优化的128位SIMD计算引擎;支持混合分支处理器技术;load+store 双发乱序存储子系统,多通道、多模式数据预取引擎;哈佛结构 L1 Cache + 共享 L2 Cache;AXI 4.0 Master 接口 + AXI 4.0 Slave 接口。在AI性能方面,

CK860计算力最高可达50GOPS。

在AI能力方面,具体来看,CK860拥有面向DSP/AI优化的128位矢量计算引擎;支持单指令多数据架构;支持半精度浮点/单精度浮点/整数/小数/定点数/复数等多种数据格式;拥有为CNN/RNN/LSTM/FCN/FFT等算法优化的指令子集;~250条指令,16个128位矢量寄存器;优化的指令执行延时;数据预取引擎。

据中天微介绍,CK860在多核情况下,其CPU计算性能上相比上一代的CK810提升了6倍以上,AI性能提升了23倍以上。

中天“云音”智能语音平台方案

2017年,可以说是智能音箱市场全面爆发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苹果发布了自己的首款智能音箱HomePod,国内的三大互联网巨头阿里、百度、腾讯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并且都集成了自己的智能语音助手。此外,小米、出门问问、喜马拉雅等一大批国产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而在此之前,亚马逊、谷歌等国外巨头在此领域已布局数年之久,海外市场也基本被这两家巨头所占据。

进入2018年,智能音箱市场开始进入激烈的价格战阶段。今年年5月,阿里率先推出了促销价仅89元的天猫方糖音箱,开售一个月销量便达百万。随后,在今年6月11日,百度再次推出一款尝鲜价只需89元的智能音箱新品——小度音箱。智能音箱市场价格站愈演愈烈。

阿里、百度这两大互联网厂商利用价格战,疯狂抢占智能音箱市场,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智能音箱未来市场的增长,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语音已经被认为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关键技术(交互更简单,更自然),而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厂商实际上争夺的是物联网入口,智能音箱只是智能语音交互最先落地的一类产品。而随着AI语音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渗透到更多的应用领域。而这也将是众多中小厂商的机会。

但是,对于中小厂商来说,要想打造一款出色AI语音产品,怎么解决麦克风阵列问题?使用数字麦克风还是模拟麦克风?需要什么算法?算法需要怎样的硬件资源?如何对接云上服务?对接谁的云? 如何实现低功耗监听?如何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中天微推出了一站式的中天“云音”智能语音平台方案。

据介绍,中天的首款“云音”智能语音平台方案是基于其最新的CK805内核,同时在SoC设计上加入了:面向语音算法的硬件加速电路,包含MAC、EXP、VEC、FIR、FFT/IFFT;面向场景优化的低功耗管理,包含硬件VAD、低电压retention、多电源域;异构多核架构,兼顾MCU控制能力与AI计算能力;灵活的存储架构,既可兼顾实时性需求又可方便应用拓展;完备的音频接口,适配单麦到6麦线阵、环阵,内建AEC回路。

在软件方面,中天“云音”智能语音平台还支持:语音唤醒/识别算法,解决本地关键词识别与控制问题,包含多种网络结构:DNN、CNN、BNN、LSTM、DFSMN;完善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包含:Free-RTOS、uCOS、AliOS-thing;语音增强算法,解决麦克风阵列远场拾音;便捷完善的上云连接和开发,支持阿里云、中移动云、亚马逊等。

据中天微介绍,中天“云音”智能语音平台方案是业界功耗最低(只有业界1/10),成本最低(业界1/2),可自由裁剪组合的普惠型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中天微+阿里带来了什么新的变化?

资料显示,截止去年年底,中天微C-SKY系列CPU核的授权用户超过七十家,基于中天微CPU内核的SoC芯片累积出货已经突破5亿片,单是2016年单一年度芯片出货就已超过1亿片。

而最新的消息显示,截止目前,基于中天微的CPU内核的SoC芯片累积出货已超7亿片,合作客户超过100家。

而阿里巴巴与中天微的牵手则始于2016年1月,当时阿里巴巴就战略投资中天微,并成为了其第一大股东,不过具体的融资金额并未被披露。在此之后,中天微便成为了阿里巴巴的YoC芯片项目的核心主力。而YoC云芯片则是阿里巴巴力推的自主操作系统AliOS在IoT芯片领域的部署与应用的关键。

在2017年云栖大会上,中天微与阿里云IoT共同发布了全面推进物联网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合作。会上,阿里云IoT事业部发布面向IoT领域的新一代AliOS Things操作系统,可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新出行等领域。而天微作为阿里云最早进入IoT合作伙伴计划中的成员,宣布将在芯片领域全面推进IoT芯片通过阿里云Link Market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同时针对AliOS Things进行深度优化,推动AliOS在IoT芯片领域的部署与应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月,在阿里巴巴的推动下,中天微宣布与中兴微电子以及阿里巴巴旗下YunOS达成合作,在基于CK-802 CPU处理器基础上,共同打造基于YunOS系统的NB-IoT芯片方案,并进行YunOS的生态合作推广。去年中兴微电子发布的首款NB-IoT芯片Wisefone7100就是基于中兴微CK-802的内核。

此外,去年国内知名的应用处理器核无线音频芯片厂商炬芯科技也与中天微合作,取得了其CK-802 MCU处理器授权许可,用于研发一系列无线音频芯片产品。

在此次发布会上,炬芯还介绍了其与中天微合作的针对智能耳穿戴设备的定制化处理器CK803E。

另外,据了解,国内知名的动态人像识别技术厂商云天励飞明年即将推出的AI芯片就是基于中天微的CPU内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天微的CPU内核是基于开源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简单指令集计算架构自主研发而来,具有完全的“自主可控性”。

在受中兴事件刺激之下,阿里巴巴进一步加强“自主可控”的布局也是必然。此前,阿里巴巴已经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YunOS,所以还需要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来实现阿里巴巴在物联网领域完全自主化。

此前,阿里巴巴CTO张建锋也表示,IP Core是基础芯片能力的核心,进入IP Core领域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而“收购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布局的重要一环”。

而被阿里收购之后,中天微则可借助阿里的渠道触及更多的中长尾客户,扩大客户渗透力。目前阿里在国内有天猫、淘宝两大交易平台,在海外还有速卖通平台。而且,据芯智讯了解,天猫很快将会上线芯片交易板块,将会邀请10多家芯片厂商到天猫开旗舰店。而作为阿里子公司的中天微也或将取得首发。

同时,背靠阿里大学,阿里早已建立起产学研一体的生态,这也能为中天微快速的获取更多的开发者、高校、政企等方面的资源支持。

另外,阿里本身对于芯片的需求量就很大,同时阿里也有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中天微业务的快速增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