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锂电池产业生态已经“病了”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要想真正建立起锂电领域可持续的产业生态,需要像陈清泰、黄世霖这样不断反思与时刻”焦虑“,要知道,前路荆棘,任重道远。

"整个国内锂电池产业生态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协调,这包括材料和电池不协调,电池和整车不协调,以及整个电池制造和环境保护的不协调。"

本周,在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年逾八旬的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达了他对于当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焦虑和思考。

陈清泰所说的材料和电池的不协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安全风险,全球锂、钴、镍资源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中国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利用率相对较低,而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资源安全的风险。

二是由于材料涨价带来的电池企业压力,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而车企因为购置补贴的退坡需要转移成本,这就使双重的压力压到了电池企业的头上,使这些企业感到资金压力很大,不少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出现经营困难的状况。

电池和整车的不协调则直接的体现在结构性的供给矛盾上,目前,国内出现了动力电池市场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

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超过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的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呈现出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不协调的还有回收利用的不成熟和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报废潮,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波规模化的退役即将到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与之相对的却是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和体系建设还没有到位。回收利用的技术还不太成熟,收购网络还不太完善,管理措施还不够健全,支持政策还不够到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陈清泰给出的建议是,一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中长期资源规划,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加强资源的勘察、评价、开采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作,降低资源的风险性。  二是严格把控资源开采及电池生产项目。 三是加快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体系建设。从战略高度来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

和陈清泰的担忧聚焦于动力电池产业链所不同,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则将目光投向已经超150万存量的电动汽车使用环节,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样值得行业关注。

黄世霖看来,前期政策非常注重推广和激励,但在使用环节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扩大,需要尽快完善使用环节的管理、监控,确保产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对于目前的现状,黄世霖给出的建议是,一是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检验制度。现有的机动车安全检验制度对于传统能源车已经很完善,但其检验周期、检验项目不太适合于新能源汽车,所以应该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电器、动力电池的一些特点,尽快建立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验制度。

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怎么做年检,如何建立新能源汽车强制报废的制度,以避免超期服役造成大量的安全事故,迫在眉睫。早期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网约车、专车都超出了保值范围,如何进行管理非常重要,否则安全隐患非常大。

二是尽快建立动力电池的存储和运输标准。随着动力电池保有量的增大,存储和运输需要规范的管理。既不能放任不管,不然就成为危险品,也不能管得太过,不然就增加很多成本。

无论是陈清泰的担忧还是黄世霖的焦虑,都是当下行业发展面临的紧迫难题,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正在实现从1到10的裂变,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监管亟待从粗放走向更为精准和细化的管理和设定。对于企业而言,也需要从前期激进的投入和扩张转向务实稳健的成长策略。

而要想真正建立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就需要像陈清泰、黄世霖这样不断反思与时刻”焦虑“,要知道,前路荆棘,任重道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