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人工智能,未来医生有望戴上VR眼镜就能判断患者是否长了胃肠息肉

vr|ar|虚拟现实

167人已加入

描述

7月12日-14日,2018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共同承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透露,他们研发的新一代智能胶囊胃镜系统有望明年底拿到国家注册证。未来,患者在家吞一颗胶囊就能代替胃肠镜检查,阅片诊断由人工智能辅助完成,可达到正教授的水准。他的团队还已经开始研发一种VR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技术,未来有望戴上一个VR眼镜就能判断患者是否长了胃肠息肉。
 

做一个胃肠镜就可以95%根除胃肠道肿瘤

40年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跟营养不良疾病相关,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逐渐以三大疾病类群为主:消化道肿瘤、慢性炎症和功能性胃肠病,极度危害人体健康。

尤其是消化道肿瘤,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在胃癌、大肠癌、肝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大肠癌在广东尤其是广州最为高发。“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都在下降,只有大肠癌一年比一年高,而且增长速度快。”刘思德介绍。

最近5年,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这一手术非常微创,在早期发现消化系统肿瘤的基础上,通过胃肠镜就可以直接根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

“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以前的手术和放化疗乃至靶向治疗,都无法将病人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30%以上,而早诊和内镜微创手术可以使得病人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8%以上,长期生存率提高到95%以上。”刘思德说。

因此,近些年来,他都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培训广东乃至全国和国外的医生来掌握这门技术。近3年来,举办了50余次培训班及学术活动,共培养早期内镜诊治医师约1200名。

患者购买胶囊回家就可以自己做胃镜肠镜检查

早期发现大肠癌并通过内镜将其切除,做肠镜是必不可少的一关。然而,老百姓不愿意做肠镜检查成为大肠癌防控最大的阻碍。

刘思德说,美国做大肠癌防控40年,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目前也只有37%的人愿意做肠镜。在广州,自2015年广州市开展大肠癌防控工作至今,愿意做肠镜检查的市民比例也只是从13.9%提升到22%。

全世界的人们都不愿意做肠镜,也倒逼医生们去研发新的老百姓能接受的检查设备。刘思德介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一代胶囊内镜系统目前正在走向产业化,有望明年底能够拿到国家的注册证。

将来,患者可以购买胶囊回家自己做胃镜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拍摄的图片上传后,人工智能将进行阅片,有疑问再拿报告去找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人工阅片。

目前南方医院每年会进行5万多例肠镜检查,真正患病的仅数千例。如果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发现没问题,就无需做肠镜检查,避免了80%以上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肠镜检查。

人工智能阅片是否“靠谱”?刘思德介绍,目前团队已收集了50万张典型图片,由专业医生进行数据标记,目前已经标记好了4万多张。“标记到5万张时,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就可以达到副教授的水平,50万张全部标记好,人工智能学习完就能达到正教授的水平,出具的报告非常专业。”

未来通过VR眼镜就能判断患者是否长胃肠息肉

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刘思德透露,他的团队正开始研发一种VR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技术,未来有望戴上一个VR眼镜就能判断患者是否长了胃肠息肉。

“有些疾病可以通过体表特征就能100%诊断出。我们计划通过对体表特征的研究识别人群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他介绍,《黄帝内经》指出,“有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不少内在疾病会在外在体表表现出来,因此都可以通过体表的特征来判别。

例如,有一种胃肠道疾病叫做PJ综合征,患者的整个胃肠道都会长息肉,大多数在40岁之前就会癌变。这是一种遗传病,口唇、口颊粘膜和四肢末端都会长出黑斑。因此只要看到这样的体表特征,就能判断其胃肠道内会长出息肉;加拿大综合征的患者指甲会脱落,胃肠道也会长出息肉;还有一种胃肠道综合征,表现为关节骨头突出,额头上长出骨瘤。

他透露,目前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已经成立了团队在做这相关的研究,已经建立了6800例长期随访的高危腺瘤患者队列,目前已经收集了4000多个病例的照片。

“如果能够完整收集这些人的体表特征进行分析,也许能从细微特征中找出疾病的线索。”刘思德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收集一些特异性的体表特征,如面部、手部等易于观察的部位。他希望,明年就能推出这样的“VR眼镜”——戴上就知道对方是否有胃肠道息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