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高速发展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自2008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力推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7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达4万亿元。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新技术及其带来的启发,让系统、运作和服务得到改造和提升,相对传统城市更具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主要由“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等几个环节所组成,目标是从海量的数据中产生洞察。智慧城市的概念涵盖社会和生活几乎所有的范畴,如智慧环境、智慧经济、智慧生活、智慧信息、智慧流通和智慧政府。

智慧城市的概念还是很广的,作为城市里从业、居住的主体,相信绝大多数企业和市民,目前可能感觉不到城市“智慧”的存在。关于这一点,智搜(Giis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郑海涛博士曾说过:“这是因为在构建智慧城市时,城市和市民没有连接,也没有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所以,作为市民的我们感觉不到城市的智慧。”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的话,手和脚都有,但是大脑却落后了。只有市民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才能感觉到城市是智慧的,就像城市有了大脑,有了思考能力一样。那么,最近很火的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人工智能在交通、物流、安防领域的应用。

AI + 交通

目前,全球范围内,各大城市争相发展智慧城市已成潮流,而在该领域,智能交通表现最火热。

我们常说,交通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它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连接了动脉和静脉分支,并且相互吻合成网,维护着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但是,拥挤的人流、紧张的交通,和无数人员物资的调运,巨型城市本质上是无数数据的流动,但这些数据却缺乏指挥和思考,各自按照自身意愿流动。很多拥挤和事故,都是在这一基础上酝酿的。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过程中,AI就显得尤为重要。

AI 和城市交通已有很多优秀的结合的方案,例如阿里云ET城市大脑——一个可以对城市大数据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处理的人工智能系统。城市大脑1.0正式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时间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智慧城市大脑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决策机制,根据实时数据,调控调配公共资源。

在大众舆论和一般城市居民看来,人工智能可能高高在上,更多存在于实验室和昂贵的企业服务中。然而,大家都错了, 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它此刻可能就在帮你指挥交通。人工智能与城市的约会,已经从愿望变成了现实。

AI+物流

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将“智能物流”作为“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点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以硬件机器人为 AI 落地的产品逐渐应用在物流的仓储和装卸环节当中,这些机器人具备感知、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主要技术创新包括三大方向::KIVA式“货到人”拣选,高效分拣抓取和无人货物配送。

AI+物流,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还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例如京东推出的无人机、无人仓等,既改变了物流行业传统配送方式,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AI的火爆,带给了我们无限想象,未来,给你送货的可能就是机器人了。

AI+安防

AI 技术的成熟,使得由人工智能来自动消化海量监控视频数据成为可能。目前,人工智能已经逐步渗透到安防行业,众所周知,安防系统产生的大量音视频数据都是无法快速查找、无法统计运算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要想转变成结构化的数据,需要的就是智能化的处理。

每天,各个城市中都会产生数以万计的数据,而从这些数据中,人工智能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视频转化为有意义的情报。就应用于安防中的图像识别技术而言,车辆识别技术已经成熟,从去年开始,车辆大数据产品已被很多厂商推出,未来也会越来越普及。但还有很多改进空间。但人脸识别还很初级,今天绝大多数普通的安防监控摄像头根本不可以满足人脸识别分辨率的条件。

虽然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智能安防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会日益凸显,不断出现的安防产品和服务也会逐渐的深入人心。

其实,AI不是高高在上的,至少在城市中,它应该存在于每一个角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