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兴事件”看中国半导体发展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中兴内部庆祝解禁

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外正式公布了建议征收中国产品关税的清单,美国贸易代表建议对清单上的中国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用来弥补美国遭受的科技损失。

该产品清单涵盖1300个单独关税项目,价值约为500亿美元(3144亿人民币),目标锁定“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新兴和高科技产业,包括航空航天、信息和通讯技术、机械、能源、智能汽车、药物医疗等行业,LED、PCB、激光设备、半导体设备、电阻电容、晶闸二极管、TV终端及部分零部件等电子产业链相关产品均在列。

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新一轮征税清单,表示要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当天声明:

第一,强调美国对中国发动并升级关税战的背景很“无辜”,希望中国能尽快迷途知返。第二,强调中国不听劝,未按其要求“限期整改”。

第三,本轮措施旨在开启加征关税的程序和公布清单,正式征税至少要到8月底走完程序之后。

7月12日20:30商务部发长文:

中兴

中兴

最近有关贸易战,听到最多的就是:股市大跌,CPI上涨,P2P爆雷,每天很多信息,且时间上的先后不等于逻辑上的因果。但是,自中兴事件后,全民掀起了恶补半导体知识的热潮,甚至有段时间在某新闻APP上,几乎相关的文章都能有几千的评论。自然评论经常分为两派:“五毛党”和“五(美)分党”。

总之这是好事,毕竟要造好芯片是要靠氛围、沉淀、传承,不是简简单单靠几篇“震惊!中国芯厉害了”文章就能兴起的。这个就像中国足球,1:0踢赢了韩国,立马有媒体把国足吹成了巴西队。那是不是巴西队,我们观众不知道吗?

中兴事件回顾

这场从三八妇女节就开始酝酿的贸易战,中美双方频频过招(请看上图),直至本月6日贸易战正式开打,美国打响了第一枪。其中美国对中国加征税的领域主要针对《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主要发展的高科技业,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

中兴

4月16日,因美国政府指控中兴非法向伊朗和朝鲜出口,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告,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兴通讯开展任何业务往来;

4月17日,中兴股票停牌;

4月20日,中兴通讯召开新闻发布会,董事长殷一民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商务部做出这样不公平的决定,中兴通讯不能接受;

中兴最初“措辞激烈”的声明

5月4日,美国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团访华,进行中美贸易磋商;

5月9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表示,受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影响,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

5月13日,特朗普发推称与习主席沟通,考虑到失业问题将为中兴提供恢复业务的途径;

5月15日至19日,应美国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鹤赴美访问,同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经济团队继续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5月29日,中兴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徐慧俊,以及负责公司运营的黄达斌被免职,在此之前,中兴首席合规官兼首席法务官程钢已被免职;

6月7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7日宣布与中国中兴通讯公司达成新和解协议,中兴公司支付10亿美元罚款,另外准备4亿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此外美国选择合规团队进驻中兴,并要求中兴在30天内更换董事会和高管团队;

6月13日,中兴复牌,连续8个跌停,市值缩水700亿;

7月5日,中兴管理层换血,原总裁赵先明等19名高管辞职,新总裁徐子阳上任;美国商务部暂时、部分解除对中兴通讯公司的出口禁售令;

7月9日,中兴通讯新任CEO徐子阳发内部信表示,新任管理层将吸收教训,强化合规文化;

7月12日,美国商务部表示,美国已经与中国中兴公司签署协议,取消近三个月来禁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兴进行商业往来的禁令,中兴公司将能够恢复运营,禁令将在中兴向美国支付4亿保证金之后解除。中国商务部官网援引了该消息,意味着长达3个月的“中兴事件”正式告一段落。

7月13日晚,中兴通讯发布公告,2018年上半年预计亏损70亿~90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2.9亿元。对于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称主要系经营活动无法进行,以及偿付美方的10亿美元罚款。

中兴

中兴

今年中兴股价最高38元,最低12元,由于解禁,现股价17元。中兴通讯于4月17日停止交易,6.13日开牌。股价从31元跳崖式跌到13元。另外中兴高管大换血,并支付罚金数十亿美元。2017年中兴净利润才45.68亿元人民币,合7亿美元。这实在是一场窝囊的“胜利”,不值得庆祝。

中兴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首先,中兴通讯不单纯是一家手机厂商,手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业务,最主要的是通信设备供应商。这么说吧,我们在家可以点外卖,出门可以打滴滴,用的通信网络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他们提供的设备和建造的网络,即我们常听说的3G、4G,以及未来的5G通信等。

另外,关于中国的“缺芯”之痛,也被广大网友误读为,中兴是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实际上它是一家通信公司,而非芯片公司。通信产业(ICT)是个高度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全球化的分工协作来完成。这就好比,你让一个厨师去种菜。全产业链部署的事情,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规划。

目前中兴通讯是全球通信“四大玩家”之一。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也就是固话(固定电话)通信时代,那时候清一色的国外厂商,到了90年,中国第一台国产数字程控交换机(中兴通讯研制成功的ZX500)诞生,自此打破了外国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

BB机,大哥大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并不遥远,也就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在这30来年的时间里,我国移动通信历经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开始领跑的历程。而中兴通讯,作为中国通信的中坚力量,正是深度参与者。从1G时代开始,那些我们至今听起来都如雷贯耳的全球著名的通信设备公司(如:贝尔实验室、北美电信、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摩托罗拉……,业内称之为“七国八制”的时代),现在都已淡出了公众视野,甚至消亡。

时至今日,全球通信设备公司,也就剩下“四大玩家”(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仅中国就占据了两席。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通信的崛起,让西方世界感到了焦虑。比如,中兴、华为面向北美市场,一直被打压、限制,更别说此次“制裁中兴”,明眼人一看就懂。

关于网上热议的中兴通讯没有核心技术这个话题,我们看以下几组数据:

至2017年底,中兴通讯拥有全球资产专利6.9万件;

连续8年全球PCT专利申请名列前三,且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一;

当前已经拥有5G通信核心专利2000+件。

因此,在杀红了眼的通信江湖,从“七国八制”的战国时代,到如今的“四大玩家”的寡头竞争,没有核心技术与专利怎么能活到今天。

根据中兴通讯发布的2017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实现营收1088.2亿元,同比增长7.49%。公司的运营商网络、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业务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其中运营商网络实现营业收入637.82亿元,同比增长8.32%,占公司营收比重的58.62%;消费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2.02亿元,同比增长5.24%,占公司营收比重的32.35%;政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31亿元,同比增长10.41%。

从中兴通讯区域市场来看,一直以来,中兴通讯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2016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比42.16%,2017年上升至43.06%,其中欧美及大洋洲占比达25.09%。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的业务网络遍布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2017年全球四大通信运营商的营收对比来看,受通信产业近年来持续不景气的影响,爱立信、诺基亚2017年的营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爱立信2017年营收为2010亿瑞典克朗(约合15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诺基亚2017年营收为231.47亿美元(约1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1.98%。

与国外相比,国内通信设备龙头企业呈现出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兴通讯营收1088.2亿元,同比增长7.49%外,华为的表现可谓是傲视群雄。2017年华为营收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企业业务增速达35.1%,消费者业务增速达31.9%。

2017年3月,中兴与相关美国政府部门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支付约8.92亿美元罚款,并将该部分损失已计入2016年度财务报表,致使2016年中兴通讯净利润为-23.57亿元。

2017年受益于全球运营商在电信网络的持续投入、公司海外手机及政企市场的开拓,以及对对现金流及销售收款的加强管理,2017年中兴通讯营收稳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实现了大幅的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5.68亿元,较2016年增长293.8%,较2015年增长42.4%。

现金流方面,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人民币67.79亿元,较上年增长约28.88%。如剔除上述支付相关美国政府部门罚款的影响,中兴通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人民币124.44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36.58%。

尽管近年来在中兴手机在国内市场略显沉寂,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之路是“可圈可点”,颇为成功。目前,中兴手机海外六大重点市场进入Top5,其中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排名第四,西班牙、俄罗斯排名第五,澳大利亚排名第三。

一直以来,中兴通讯都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强化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129.6亿元,占营收的11.9%。2011-2017年中兴通讯的研发总投入超过700亿元,每年研发投入销售占比10%左右。

截至2017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28942人,占员工数量的38.71%。在中国、美国、瑞典、法国、日本及加拿大等地设立了20个研发中心。

从研发投入的成果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专利资产累计超过6.9万件,全球授权专利数量超过3万件,其中5G战略布局专利全球超过1700件。

此外,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7年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兴通讯以2965件国际专利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这也是中兴通讯连续第八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是中国唯一连续八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随着5G时代来临以及ICT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加速应用,公司核心战略部署开始聚焦聚焦5G。凭着多年累积的优势,2017年公司5G布局成果显著。主要包括:

5G商用:中兴已经与中国三大运营商、日本软银、Orange集团、西班牙电信、意大利WindTre、比利时Telenet等全球顶级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了逾10张5G预商用网络。

5G连接:经过持续的研发创新,2017年中兴正式发布了Pre5GMassiveMIMO2.0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业界首个基于FDD-LTE制式的MassiveMIMO方案,以及TDDMassiveMIMO2.0版本。

5G智能终端:为了给消费者打造极致的互联互通体验,构建网络服务和产品的新生态。公司不断升级推出智能手机终端产品,包括:①中兴天机AxonM双屏设计,开创折叠智能手机新品类;②暗光双摄全面屏BladeV9手机;③1.2Gbps手机,彰显5G商用技术储备,形成完整系统+终端5G方案。

中兴

中兴

从液晶面板看半导体发展

2017年我国进口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中高端工业品只有三项:集成电路、汽车+汽车底盘+汽车零配件、液晶显示板。

这里面液晶显示板我国目前发展的最好,以京东方为首的国产显示面板企业势头已经起来了,京东方2017年销售额达到了938亿元人民币,增长36.15%。京东方目前只是在出货量上做到了世界第一,主要集中于笔记本电脑,中低端平板电脑和电视机,中低端手机等。

2017年京东方凭借着给苹果的笔记本电脑供货,首次进入苹果全球200大供货商的行列,这个可喜可贺。不过真正值得让人高兴的,是京东方的显示面板用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旗舰手机上的那一天。

国内另一家巨头华星光电表现也不错,TCL集团2017年实现营收1,115.8亿元,净利润35.4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66.3%。

该集团的净利润主要就是来自华星光电的贡献,华星光电2017年实现销售额304.8亿元,同比增长17.6%

我国液晶显示面板进口自从2012年达到500亿美元的峰值后,逐渐不断下降,2017年已经只有300亿美元级别了,而且进一步下滑2.1%,是2017年我国进口十大中高级工业品中唯一金额下滑的,感谢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和辉光电们的努力。

另外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项,尽管从进口金额上看,汽车+零配件金额为5586.35亿元,集成电路为1.759万亿元,但这是因为大量合资品牌汽车本身就在中国生产。

2017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471.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仅为1084.67万辆。也就是外资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387.13万辆,按照平均15万元一辆计算,就是2.08万亿元,按照均价12万元一辆计算,就是1.66万亿人民币。

因此实际上进口总金额和集成电路是差不多的,而且随着中国汽车消费逐渐高端化,对外资品牌有利,汽车实际进口金额还在不断上升。因此汽车和集成电路,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主战场,关注这两个行业,一定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美国人就打击了中兴这个中国第三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中兴一定是中美贸易战的标志和关键事件。

尽管美国对中兴的禁售只是个例,但却引发了中国整个高技术行业的集体担忧。中兴通讯是中国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同时也是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大制造商,根据IDC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第二季度,中兴已经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约8%的市场份额。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家“中国500强”企业,其抗风险能力尚且如此薄弱,更何况其他厂商?事实上,中兴事件充分暴露了中国在以芯片为主的半导体领域中,尚存有严重的短板。

长期以来,我国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我国计算机集成技术类产品的进口规模达2601亿美元(约合17561亿元),占中国当年总进口额的14.1%,连续4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芯片进口贸易额已经超过原油,排名第一。

而除芯片以外,中国在操作系统方面(安卓)也严重依赖美国,一旦高技术行业成为对华贸易战工具,尤其是其他进口替代国选择协同跟进,中方相关企业将很容易被卡住脖子,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未来中国对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需求无疑将越来越迫切。只有科技这块“骨头”足够硬,中国在数字化技术上才有机会“站上来”,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2016和2018的两次中兴事件,注定将会极大的刺激中国政府加大对芯片、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压制中国国内否定自主开发的不同声音;自主研发和加大半导体相关行业的资金投入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政治正确”,而这也为中国的风险资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中国当前“缺芯少魂”的窘境,与芯片行业特殊的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对于一般传统产业来说,行业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即性价比高的中低端的产品市场份额较大,高端的份额较小。

新入企业只要在中低端站住脚,实现盈利,就能利用成本优势通过价格战把技术先进的巨头大厂逼出这一块细分市场;而当先进巨头退守高端领域以后,虽然利润率极高,但是因为总市场份额小,总利润少了,就会影响他们继续投资积累能力,后来者最终逐渐追赶上,拉平技术差距,这也是中国此前屡试不爽的产业升级逻辑。

然而半导体产业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从产值分布来看,电子设备及半导体产业产值一种呈倒金字塔分布,从下游的电子产品到半导体器件芯片,再到半设备和材料,产值越来越小,技术难度及行业壁垒却越来越大。

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是高端的新技术,所以高端产品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在CPU、GPU、内存及闪存这些领域,不使用最新的设计和最新的制程,生产出的半导体器产品根本没有太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对落后技术砸钱开产线起不了很大作用,成本价格战也就无从谈起。

后来者如想要挑战巨头,不仅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巨额烧钱,而且还要忍受长期无法盈利的巨额亏损,因此整个追赶的过程极为艰难、风险也极高,这也正是摩尔定律下的游戏规则。

中国在液晶产业的逆袭之路,为我们揭示了半导体产业的超车规则:就是要本不计成本的押注,且持续进行投入,而这其实是违背资本本性的,因此国家的介入也就变得不可或缺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