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聚光灯前的蜕变 正拓能源践行方法论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四年的卧薪尝胆和断腕式变革之后,正拓能源开始再次走到聚光灯下,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

5月11日,主营燃气业务的上市公司派思股份(603318)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以9.5亿元收购正拓能源100%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标的公司“年产5000吨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扩建项目”。

吸引派思股份近10亿元涉足负极材料领域的大背景是,电动乘用车市场化脚步愈发临近,要满足300公里以上长续航里程的高端乘用车市场,当下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无法匹配。

“高镍正极+硅碳负极”体系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正在逐步成为车企的主流选择,也是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2018年的首要工作。

围绕于此,在产业链细分领域提前做好卡位的企业将迎来巨大机会。

从负极材料来看,硅碳材料正在逐步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提升电池(组)能量密度的主流选择。

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克电池、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都陆续开始了硅碳材料体系的新品研发和产品布局。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测,2018年硅碳复合材料用量将超过3000吨,同比增长超过100%,2020年国内硅碳负极材料需求将超过1万吨。

基于此,正拓能源早已做好储备。正拓能源总经理黄雨生告诉高工锂电,公司2018年初已经具备硅碳负极的量产条件,并实现吨级以上出货。

从2018年初开始,正拓能源将重点围绕硅碳负极材料布局市场,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实现硅碳产品的大规模市场应用。

然而时光倒流至2014年,这对负极材料企业来说,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4年前,正拓能源就曾做过这样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延续早期的广撒网式市场布局,还是聚焦于某个领先技术集中发力。

作为正拓能源的掌舵人,黄雨生选择了后者。

基于对未来市场的研判和分析,正拓能源最终制定的突围之策是:围绕硅碳材料和高端石墨重点布局,侧重硅碳。在把握技术和产品节奏的同时,导入客户方面坚持“一个根本,两个原则”。

“一个根本”即正拓能源选择合作客户的根本是客户自身对其下游市场有良好的理解和明确的企业定位;要坚守的“两个原则”是:

①动力电池方面,有车企资质或者与车企合作密切的客户是重点开发对象;

②数码和储能方面,拥有终端合作资源或者细分领域的龙头客户为首选。

而这些,为正拓能源今天走到资本的聚光灯下打好了根基。

▲正拓能源鸟瞰图

走向聚光灯前的蜕变

正拓能源的崛起源自时代机遇——高端石墨产品紧缺,同时硅碳负极处于爆发前夕。但在此之前,正拓能源也遭遇过迷茫、阵痛。

主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正拓能源成立于2009年,彼时整个锂电池市场规模不大,国内负极材料企业总产能不超过2000吨。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下,正拓采取“广撒网”的市场模式切入。

一位正拓资深销售高管表示:“那时候也很无奈,为了打开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即使是规模小、回款不好的客户也会选择合作。”

走到2014年,以3C数码为主的锂电池市场集中性凸显,负极材料格局也随之而动。正是在这一年,黄雨生毅然叫停公司粗放式业务增长模式。

作为掌舵人,他没有跟随市场盲目扩张,而是选择沉淀下来,锻造和升级技术、开发高端负极产品,并且重构了一套甄别客户的原则。

4年静默期里,有两件令黄雨生称道的事:一是投入资金研发新型负极材料产品,主要包括硅碳、软硬碳、石墨烯;二是经过反复验证和敏锐的市场判断,果断保留硅碳研发项目,继续加大研发力度,重组了技术团队,同时与南昌大学建立“产学研”联盟,进行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共同开发新型负极材料,真正实现先进材料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变。

这些决策,对一家本来资金就非常紧缺的民营企业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确定了技术和产品方向后,正拓能源开始扩产计划:从2015年的5000吨年产能提升至如今的年产13000吨产能,效果立竿见影。

出货量方面,2017年正拓能源负极材料总出货量超过6500吨,排名进入国内前十。从产品结构来看,2017年正拓能源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超过60%。

市场占有率方面,根据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总量14.6万吨,正拓能源出货量在全国占有率接近5%。其中,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需求量为6.23万吨,正拓能源动力用负极材料出货量全国占比接近7%。

至此,正拓能源开始践行确立的方法论。

正拓方法论一

吨级量产硅碳负极  导入有车企资质的动力电池客户和高端数码客户

量产硅碳材料是正拓实现突围的“秘密武器”。通过硅碳负极的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这为正拓能源在众多负极企业中突围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石墨类产品已触及容量天花板,无法满足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要求。

在高端数码市场领域,消费者对3C数码类电子产品的长待机使用体验引领了市场风向。对锂电池企业来说,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负极导入的新材料也非硅碳莫属。

作为国内率先量产硅碳材料的负极企业,正拓能源已经拥有两项自主发明材料专利。2018年初吨级量产硅碳负极后,产品迅速为市场所接受,总出货量逐步扩大。随着一家家数码品牌企业与正拓合作的逐步实现,正拓在硅碳产品的技术和品质实力赢得市场信赖。

面对未来硅碳负极持续增长的势头,正拓能源将持续扩大硅碳产能建设,目前正在募资加码“年产5000吨高端锂电池负极材料扩建项目”。

从技术而言,纳米硅和氧化亚硅是业内公认的两条主流硅基负极材料路线。正拓能源目前主打以纳米多孔硅为基材的硅碳负极,量产的产品有400mAh/g、420mAh/g和450mAh/g三个型号,首次库伦效率可达到90.5%-92%。例如400mAh/g这款产品1200周0.5C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2%。

▲正拓能源生产车间

目前,国内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正拓能源研发的硅碳负极。在数码和储能领域,以华为、小米、OPPO等品牌手机终端配套的优质锂电池企业,为东南亚市场配套的最大锂电池品牌电池企业,都已经成为正拓能源间接合作客户。客户结构的优化为正拓能源接下来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正拓方法论二

主打高端石墨发挥供应链优势

基于石墨类产品愈来愈走向同质化,正拓能源的差异化竞争路线是:发挥独有的供应链优势,选择研发技术壁垒最高的高端人造石墨。

纵观国内现有负极材料市场格局,以BTR、杉杉、紫宸为第一梯队,正拓、斯诺、星城、凯金、翔丰华为第二梯队的多元竞逐格局已经形成。

从产品细分的特性来看,围绕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几家负极材料企业各有侧重和优劣;但国内真正实现硅碳负极材料吨级量产供货的企业屈指可数。

从技术角度来说,负极材料中的石墨类产品殊途同归,趋于同质化。基于工艺路线和原材料的不同,石墨类产品被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具体来看,决定石墨类产品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集中在石墨化、造粒、成品混合等几道工序和针状焦、石油焦等原材料。

以石墨化加工为例,石墨化度越高,材料压实密度和克容量越高,导电性越好。

目前,正拓能源高端人造石墨产品已经达到了容量360mAh/g,压实1.75g/cm³以上的技术水平。

▲正拓能源生产车间

正拓能源的石墨化加工主要来自第三方,并严格按正拓的石墨化工艺曲线要求加工。

相比于同行来说,正拓能源石墨化加工的产业链优势在于与多家石墨化工厂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互赢互利,共同发展,有效保证了石墨化的供给和品质。

原材料方面,目前应用于中端产品的石油焦原料正处于微跌,从之前的9000元/吨逐渐下调至6000元/吨左右,而应用在高端石墨产品的主要原材料针状焦,受低层钢淘汰的影响,供货紧张,价格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状况。

而且针状焦的高端产品依然被国外垄断,国内针状焦材料性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很多负极材料企业货源供应不足,或者只能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拿货。

正拓能源供应链资源优势再度显现,一家主营针状焦类材料的中外合资企业是正拓的战略合作供应商。

黄雨生表示:“正拓的整个原材料供应体系非常完善。其中高端人造石墨原材料主要为国外进口产品,正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原料价格和供应波动期间,对公司的影响较小。”

高端石墨能成功推向市场,既离不开供应商对正拓能源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该公司整个团队的通力协作,更离不开每一位客户对正拓能源的信任和帮助。

随着高端人造石墨的进一步推广和硅碳负极的逐渐应用,预计2018年正拓能源的高端负极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通过多年技术沉淀,正拓能源不仅在高端石墨负极领域获得广大客户认可,而且攻克了硅碳负极吨级量产的技术瓶颈,为这家公司未来的市场前景创造了广阔空间。

通过与派思股份的产业合作,正拓能源将在技术、产品、资本构建出完善的三维体系,这将成为正拓能源崛起的能量来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