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SD-WAN托管WAN服务时应注意哪四个事项?

通信网络

623人已加入

描述

企业广域网是大多数企业最重要的IT资源。在管理和运行广域网(WAN)时,企业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模式:自己动手(DIY)或托管服务。但随着SD-WAN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融合了两种模式的新型IT解决方案。

传统的广域网管理模型

自建IT系统,企业IT团队可以获得最后一公里的访问权限,通过在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部署多个供应商的路由器、广域网优化和网络安全设备,可以实现监控和管理功能。总而言之,IT人员拥有维护、配置和监控广域网权限,就需要将广域网工作做好。

在托管广域网服务模型中,电信厂商捆绑了上述所有服务组件,并将其作为交钥匙服务提供。选择托管广域网服务听起来像是企业减少IT工作的一个好方法,但它的成本很高,而且需要企业进行一些艰难的权衡。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电信厂商主要关注他们提供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而构建和运行SD-WAN的复杂性并没有消除,只是需要电信运营商来做这部分工作,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企业每月支付昂贵的服务费用。

托管SD-WAN对企业的影响

选择将SD-WAN外包给第三方运营商将面临几个问题:

(1)部署选择有限,部署时间长

因为电信厂商经常要求客户使用自己的接入服务,因此选择有限,几乎没有竞争性定价,其部署时间可能非常长。而是否具有更快或成本更低的选项,这取决于运营商,客户可能无法将其用作托管服务的一部分。企业需要考虑:托管服务提供商是否允许其接入或在企业运营的每个地区采购最快或成本最低的接入服务?

(2)网络变更响应慢

传统托管广域网服务中的网络变更响应慢,不允许客户对网络进行更改。客户必须提交更改请求,而这些请求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施,并且需要多次迭代,有时需要运营商的帮助。企业需要考虑:托管服务提供商是否提供自助服务选项?可以自己进行简单的网络更改?例如添加新网站。

(3)服务发展缓慢

电信厂商可能并不拥有用于运营客户网络的核心技术。路由器、WAN优化和网络安全都是由软件和硬件供应商开发,电信公司无法提供其供应商未提供的新功能和特性。随着SD-WAN等新技术的应用,电信厂商必须将它们纳入其服务产品中,由于SD-WAN正在快速发展,所以引入SD-WAN托管服务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客户需求一直在变化。那么企业需要考虑:托管服务提供商如何响应自己需要的新功能或特性?他们是否拥有自己的技术堆栈,或者他们是否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服务路线图?

(4)产品碎片和产品复杂操作带来昂贵的服务

技术所有权的缺乏带来了成本的影响。电信厂商必须从供应商那里授权这些产品并将其转售给客户,在运营方面,电信厂商必须在多个产品和管理上培训员工,并能够解决多个脱节系统中的网络和安全问题,这种复杂性对客户来说是隐藏的,但支付着高昂费用,因为服务产品本身非常复杂。企业需要考虑:托管服务提供商的托管服务产品是否能提供真正的价值和效率?还是重新包装成本并将其交付给企业的?

软件定义运营商(SDC)

许多客户将托管广域网服务视为运行其网络的默认方法。它们习惯于向传统托管服务提供商支付高昂的费用,因为运行复杂的广域网架构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正如普华永道公司呼吁采用新型电信厂商的服务那样,非网络服务提供商(NSP)或软件定义运营商(SDC)正在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重新思考如何将网络服务交付给企业。这些软件定义运营商(SDC)提供的服务包括:

1、可以增加选择并降低成本。软件定义运营商(SDC)可以与任何接入服务提供商的任何接入服务一起使用。

2、掌握所有核心技术加速了服务路线图实施。软件定义运营商(SDC)通常拥有自己的技术,可以快速发展。他们可以创建服务路线图,并快速响应客户要求。通常作为云计算服务提供,任何增强功能都可立即供所有客户使用。此外,客户可以免于广域网基础设施的维护或电信厂商升级碎片化基础设施带来的延迟。

3、没有第三方许可费用。由于软件定义运营商(SDC)通常拥有技术堆栈,因此无需向第三方支付许可费。这意味着为最终客户提供成本更低的服务。

4、采用统一管理的融合平台可降低运营复杂性。软件定义运营商(SDC从头开始构建其服务,作为融合软件平台。该平台由单个自助管理控制台管理,如果客户选择的话,它使得客户更容易进行网络更改,而软件定义运营商(SDC)及其合作伙伴提供监控服务。总体而言,更易于操作的网络、运行成本更低,并为业务提供灵活性和速度。

随着客户希望更新其现有的托管广域网服务,新服务和产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灵活性,降低成本和风险。在最新的管理SD-WAN服务市场指南中,Gartner建议,“在管理SD-WAN服务时,要包含NSP和非NSP(即SDC),这样不仅提高企业敏捷性、性能和费用优化,而且还能将所有提供商的建议与企业的业务目标相一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