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灯控可以做到,让你随喜好手动调整亮度

音视频及家电

723人已加入

描述

有没有发现过,滑着手机走到艳阳下的时候,你的手机屏幕变亮了?而转移到骑楼下或室内时,屏幕自动暗下来。大部份的智能型手机都有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功能,在周遭比较亮的时候,将屏幕调亮才看得清楚,而环境没有那么明亮的时候,屏幕暗一点,眼睛才不会不舒服,也比较省电。当然,如果不满意自动调节的亮度,手动调整也是可以的。

家里的灯,有没有可能像手机屏幕一样,可以自动、又可以随喜好手动调整亮度呢?

有可能!智能家居灯控可以做到。

谈到智能灯控,最常被提起的产品就是飞利浦(Philips)的Hue,不过现在其实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智能灯控相关产品了,我们可以透过一部影片,快速地对智能灯控有些简单的概念。

自动开关、排程设定、调节亮度、变换颜色⋯⋯智能灯控能做到这些又怎样?

从最功利(?)的角度来看,智能灯控的产品并没有比一般的灯泡、开关便宜,有什么理由采用智能灯控呢?难道智能灯控可以帮助我们省钱吗?

没错!智能灯控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节能,降低电费。

现在一般家庭中常见的电灯大多是一组灯里有很多颗灯泡,单击开关可能会亮起两颗灯泡,而快速重复“关掉再开”可能会变成亮起一颗、四颗,变化几次之后又变回两颗。这样的灯是透过亮起不同数量的灯泡,发出不同亮度,但是我们有时会遇到两颗灯泡太暗,四颗灯泡又太亮的情形(人类真难取悦),这种时候,为了充足的灯光,我们大多会选择亮起四颗灯泡 — — 仅管这样超出我们的需求。

智能灯控比起传统的家庭灯控,可以更符合需求、细微地设定亮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因应环境改变,调整灯光。阴天的时候设定的亮度,在云层飘散、有更多自然光进入屋内后,其实变得过亮,倘若是使用传统灯具、灯控,我们常常不会马上意识到可以调暗灯光,或者意识到了但懒得去调整,导致使用了过多电力;但如果是智能灯控,在这种情形下,会自动灯的降低亮度,减少能源的不必要使用。

有些人喜欢让自家在天黑后、回家前就亮起灯,一方面是伪装成家中有人的样子,吓阻宵小,另一方面是回到家一打开门,就能被温暖的灯光迎接。然而,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在外头控制家里的灯,得在出门前就打开,如此开了一整天的灯,消耗的电十分可观。

使用智能灯控,就可透过移动装置,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开关家中的电灯;懒得每天都手动开关也没关系,可以设定排程,让灯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自动开启。既能维护居家安全,又能让回家时见到的是满室温暖。

除了手动、排程,当然还有许多不同控制方式,“地理栅栏”就是其一。设定一个被虚拟“栅栏”围住的范围,可以在我们进入这个范围内时,让灯控知道我们回来了,自动将灯开启,也可以达成让灯光迎接我们回家的效果,就像是这部影片开头呈现的效果。

当然,也可以在我们离开这个区域时,自动将灯光关闭,避免家中哪个角落留了盏我们忘记关上的灯,开着一整天。

无论是Hue、Lifx,还是Flux,这些智能灯控产品几乎都有一个常常被质疑实用价值的功能——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根据色彩心理学,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有各种不同的影响,红色带给人热情、激动,橙色让人感到温暖、幸福,蓝色让人平静⋯⋯等等。同一个环境配上不同颜色的灯光,会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一般家中常见的灯是黄与白两种,黄光给人温暖、安心的感觉,白光让人冷静,适合读书之类需要专注的事情。

问题在于一般的灯没办法转换颜色,若我希望一个空间有黄光也有白光,就必须两种灯泡都装,至于更细微的要求,像是希望黄光更温暖、更偏橘一点,或者希望白光可以再偏蓝一些,一般的灯控是无法做到的。

而装设可以变换色光的灯,就不用为了不同颜色安装一堆灯,也可以依据个人需求、情况,发出想要的色光。有的智能灯控应用程序也提供了一些设定好的情境,供使用者直接挑选,不用自己调色。

我们可以透过这部影片从2:35开始,大概一分钟的片段,了解这部份是怎么操作的。

如果对智能灯控有点心动,但还不想换掉家里目前的灯具,也有一些产品可以让我们在不更换现行设备的情况下,享有些智能灯控基本的功能,像是Microbot Push。

不需要换掉现在的灯、开关,也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的改造,直接安装在灯的开关旁,Microbot Push透过简单一个压下的动作,就可以控制灯的开关。比较麻烦的是,由于一般的电灯开关都是一边会翘起来,切换状态后会换成另一边翘起,所以如果要既能开也能关,必须在两侧各装设一个Microbot Push才行。

愈来愈多厂商投入智能灯控的领域,相关产品数量以及多样性持续增加,不仅灯泡,还有灯条、吸顶灯等等。智能灯控的适用领域也不仅仅只有家庭,办公室、大楼、公共照明设备⋯⋯各个场景都可导入智能灯控。

虽然还不是现代灯控的主流,但智能灯控的未来,似乎十分值得期待呢!

节能、便利、舒适 — — 对于智能灯控,你心动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