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 Placement,PCB布局原则规范有哪些?布局经验与指导概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一、Placement动作在Layout之前,Placement既是为了layout满足一定设计规范,又是为layout走线指明了方向。layout期间原则上不能再大动placement,只能微调。这也要求进行placement时必须深入考虑到layout。高质量的placement会让layout工程师感觉走线顺畅合理。不合理的placement可能使得PCB不满足设计规范,甚至会导致layout走线困难,最终调整placement。

二、射频placement原则

0、通则:loss、阻抗连续、隔离度(EMC)

(1)走线:短、粗、顺

短:意味着loss小

粗:意味着阻抗易控公差相对小,loss小

顺:意味着易走线,线直,loss小

(2)RF信号线尽量走表层,少换层,避免过孔的寄生参数

(3)射频电路尽量不要和BB共屏蔽罩,单芯片方案除外

1、射频transceiver:

(1)尽量靠近BB芯片,使得到BB的IQ、SPI等线尽量短。

(2)接收Port位置应方便接收差分线出线并走表层。

(3)如果有分集天线,尽量兼顾到主集和分集,但目前主流板型考虑分集天线较多,因为分集天线环境通常较差,主集天线环境较好,且主集走线本来就很长。

(4)方便TCXO的摆放,即尽量远离热源

(5)方便去耦电容和滤波电容等外围器件的摆放

(6)如果双面布件,其背面尽量避开其他芯片,为方便出线和避免干扰

2、TCXO或crystal:

(1)尽量远离热源,热源包括PA,PMIC等,用于WCN的时钟甚至还要与WCN芯片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内部集成了PA,也是热源。

(2)时钟如果是crystal,距离transceiver不能太远,一般会紧靠,因为太远会有寄生参数,如果是TCXO,那么可以距离较远。

3、天线开关、集成开关的FEM:

如sky7759X系列和sky7791X,一般放在PCB的边角,空间上一般介于transceiver和天线之间,并尽量使得两者之间线路顺畅,Trx口朝着transceiver和duplexer, ANT口朝着天线。有时ANT口和TRX口不能都兼顾到,一般优先考虑TRX口的走线,因为TRX口比较多(4个以上)。而ANT口只有一个,且增加的loss基本能接受。

4、LNA:

WCN中的LNA尽量靠近天线端摆放,以获得小的系统噪声系数。提高系统灵敏度。Cellular中尽量靠近FEM、duplexer。总之,LNA距离天线越近越好。

5、PA:

(1)电路上位于transceiver和switch(或FEM)之间,主要考虑RF通路线短、线顺和线尽量走表层。

(2)有些平台要求PA和transceiver放到不同的屏蔽罩里,或者要求两者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不成熟的平台。因为后者EMI性能原因。

(3)存在多个PA时,尽量分散开,避免热源集中。

6、WCN芯片:

(1)尽量靠近天线馈点,走线应尽可能短,以减小loss,

(2)需要单独的屏蔽罩,因为频率较高,且GPS灵敏度非常低,极易被干扰。

(3)方便WCN的时钟避开热源。

(4)右上图布局优于右下图

7、双工器:

位于transceiver和FEM之间,摆放位置需综合评估接收和发射通道,以RF通道长度尽量短为原则,还要考虑接收和发射间隔离度,且匹配电路能紧靠本体放置。

8、匹配电路:

匹配器件靠近需要匹配的器件来放,或者靠近阻抗不连续的地方放,尽量不要放到长线的中间。最好三个一组

7、双工器:

位于transceiver和FEM之间,摆放位 置需综合评估接收和发射通道,以RF 通道长度尽量短为原则,还要考虑接 收和发射间隔离度,且匹配电路能紧 靠本体放置。

8、匹配电路:

匹配器件靠近需要匹配的器件来放, 或者靠近阻抗不连续的地方放,尽量 不要放到长线的中间。最好三个一组。

9、balun、接收SAW和balanced DPX:

一般靠近transceiver放置, 差分匹配阻抗比较大,太 长了损耗大。

10、耦合器:

位于测试座和FEM之间,一 般都是靠近FEM的ANT端摆 放,但无强制要求,视情 况而定。

11、滤波电容、去耦电容:

两者都是并联到地,并 联到地的电容通常起到滤波 或者储能等作用。

滤波电容需要尽量紧靠 信号流入器件的pin脚摆放, 有源器件基本都需要加。 DCDC电源上往往有2个电 容,需要首尾各放一个(如下图VDDWRF),不能堆在一 端。

12、电感:

需注意两个电感尽量避免紧挨着并行 放到一起,因为两个电感之间存在互感, 调试其中一个的时候,另外一个也跟着变, 可以考虑相互垂直摆放。

13、电阻:

射频用到电阻的几个地方:衰减电路, vramp上的RC滤波电路,coupler上的50欧 姆。温度检测电路上的温敏电阻,其他就 是0欧姆。要注意的就是温敏电阻要靠近 PA放置。Vramp上的RC要靠近PA放,其他 要求不高。

14、RF测试座和RF cable连接器:

一般在结构DXF里有标识位置, 但结构给的位置有时不是最优,可以 考虑优化,以走线短、顺为原则。

几种常见板型

1、整板

板型特点:

1、整个PCB板相对比较完整,除了边缘结构的避让没有大面积的残缺部分 (如右图)

2、PCB面积大,可利用走线空间大。

3、射频与BB的重心分居PCB两端,不好都兼顾

4、该板型的使用比较少

布局策略:

1、建议单面摆件,否则整机难以做薄

2、射频屏蔽罩放主天线端

3、BB部分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避免transceiver与BB之间走线过长

4、FEM、transceiver、BB沿板边纵向一字摆开

5、WCN与分集天线分居PCB板另一端两侧

6、右图placement是有问题的,transceiver距离BB太远,IQ线太长。

2、半板

板型特点:

1、整个PCB板面积不到整板面积的一半

2、PCB面积小,可利用走线空间小。

3、射频与BB的重心分居PCB两侧,非常紧凑

4、必须双面部板,一般top层放器件,bottom层 放卡座等

5、该板型是当前流行的板型之一

布局策略:

1、射频屏蔽罩放与主集和分集天线馈点同侧

2、BB部分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避免 transceiver与BB之间走线过长

3、FEM、transceiver、BB横向一字摆开

4、射频PA、FEM、transceiver三大件呈“品” 字布局

5、WCN与分集天线分居PCB板另一端两侧

3、“L”板(或叫“C”形板/“刀”形板)

板型特点:

1、整个PCB板为电池空间掏掉大半部分。

2、PCB面积小,可利用走线空间小。

3、整体器件布局基本同半板

4、必须双面布板,一般top层放器件,bottom层放卡座等

5、不用半板是因为电池选型和屏的选型以及节省FPC

6、该板型是当前流行的板型之一

布局策略:

1、射频屏蔽罩放与主集和分集天线馈点同侧

2、BB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避免transceiver与BB之间走线过长

3、transceiver、BB横向摆开

4、射频屏蔽罩内PA、FEM、transceiver三大件呈“品”字布局

5、WCN与分集天线分居PCB板另一端两侧

6、注意该板型的主集射频测试座不要放到下面靠近天线的地方

4、条形板(窄板)

板型特点:

1、PCB板只占据整机壳体的纵向一部分,可认为是横向的半板

2、PCB面积通常比半板稍大,可利用走线空间稍大。

3、板型决定了其FEM、transceiver、BB只能纵向一字摆开

4、该板型在手机项目上使用较少,多见于平板项目。

布局策略:

1、射频屏蔽罩放与主集和分集天线馈点同侧

2、BB部分尽量靠近板中部放置,方便散线

3、FEM、transceiver、BB 纵向一字摆开

4、射频PA、FEM、transceiver三大件呈“品” 字布局

5、WCN靠近其天线馈点放置

实际项目案例与点评

1、案例一:

(1)WCN位置合理,但天线净空小

(2)(2)分集测试座位置不利于过测试,线长loss大

(3)transceiver距离BB远,IQ线过长,会导致吞吐量问题。

(4)射频屏蔽罩形状限制,3G4G PA稍远,呈“品”字最好 (5)热敏电阻稍偏 (6)天线净空面积小

2、案例二:

(1)transceiver和BB相对位置

(2)WCN距离天线远

(3)双工位于FEM和PA之间loss小,但 空间拥挤匹配摆放不方便

(4)该项目LNA电源上的滤波电容放到 了其他位置,导致灵敏度干扰问题

(5)天线净空太小,实际测试确实差

(6)FEM位置合理

(7)LNA位置较差,靠Transceiver放了,应靠FEM放。

3、案例三:

(1)transceiver和BB相对位置OK

(2)WCN靠近天线位于bottom层,基本 合理,但其TCXO距离PMIC稍近

(3)双工位于FEM和PA之间loss小,且 走表层,合理

(4)器件和走线疏密控制相对较好

(5)FEM位置合理

(6)LNA位置基本合理

(7)该项目placement相对比较合理, 是个不错的参考

总结

上面列出了placement过程中一些射频器件的理想摆放方式,然而一些项目由于外观和成本等考虑,射频屏蔽罩的位置、大小、形状导致射频器件无法放在最佳的位置,这时需要做出一些牺牲,否则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风险控制,这里不详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