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布局布线技巧分享

EDA/IC设计

1046人已加入

描述

工程师往往更关注电路的设计、最新的元器件以及代码,认为这些才是一个电子产品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却忽略了PCB布局、布线这个关键的环节。如果PCB布局、布线不当,往往会导致电路工作不正常、不可靠。本文就列出实际PCB布局布线中要注意的一些要点,以帮助你的PCB项目做得更准确、可靠。

走线的尺寸

PCB板上的铜线是有阻抗的,也就意味着在电路图上的一根连线在实际的板子上会有电压降、功耗,电流流过的时候也会有温升。阻抗由以下公式定义:

PCB设计工程师通常使用走线的长度、厚度和宽度来控制其阻抗。 电阻是用于制作PCB走线的金属铜的物理特性,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铜的物理特性,就来控制走线的尺寸吧。

PCB走线的厚度以多少盎司的铜来计量。 如果我们在1平方英尺的区域内均匀涂抹1盎司铜,这个厚度也就是一盎司的铜,这个厚度大致为1.4千分之一英寸。 许多PCB设计师使用1盎司或2盎司的铜,但许多PCB制造商可提供6盎司的厚度。 但请注意,许多要求精细的场合,比如靠得很近的管脚就很难铺设很厚的铜。在设计的阶段最好咨询PCB制造商,先了解清楚他们的生产能力。

你可以借助“PCB走线宽度计算器”来确定你的走线厚度和宽度,在计算的时候可以设定升高的温度为5°C。当然如果你的板子空间足够,布线很轻松,不妨使用较宽的走线,因为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低的阻抗。

如果你的板子是多层的,外层上的走线肯定会比内层的走线温度更低,因为内层的热量必须通过内部走线、过孔、材料层等较长的路径才能将热散发掉。

环路一定要尽可能小

环路,尤其是高频环路,应尽可能小。 较小的环路具有较低的电感和电阻。 将环路放置在地平面上面也会进一步降低电感。通过小环路可减少由以下公式引起的高频电压尖峰:

小的环路也会降低通过一些节点上的电感感应到的外部干扰,或者从节点广播出去的信号影响到其它电路。当然用作无线通信的天线除外。在做运算放大器的时候也要尽量保持较小的环路,以防止噪声耦合到电路中。

去偶电容的布局

去耦电容要尽可能靠近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引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去耦的效率。电容放置的太远会引入杂散电感,从电容引脚到接地层多打几个过孔可降低电感。

开尔文连接

开尔文连接对与测量是非常有用的。开尔文的连接点必须在特定的位置,以减少杂散电阻和电感。 比如电流检测电阻的开尔文连接应该正好放在电阻焊盘上,而不是放在走线上的任意位置。 虽然在原理图上,将连接点放在电阻焊盘或某个任意点可能看起来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实际的走线是有电感和电阻的,如果不使用开尔文连接,可能会导致你的测量无效。

将数字和嘈杂的信号线远离模拟信号的走线

平行的走线或者导体会构成电容,两根走线靠的很近,就会通过容性耦合将一根线上的信号耦合到另外一根上,尤其是高频的信号。因此要尽可能将频率高的信号、噪声强的信号远离需要低噪声的走线。

PCB的地不是理想的地

PCB板上的“地”并不是理想的导体。要注意将嘈杂的地远离需要安静的信号。 我们要尽可能让地线足够大(阻抗尽可能小)以承载流动的电流。 在信号线下面尽量放置地平面,以降低走线的阻抗。

过孔的大小和数量

过孔是有电感和电阻的。 如果需要从PCB的一侧布线到另一侧并且要求比较低的电感或电阻,可以使用多个过孔。大的过孔具有较低的电阻,这在使用接地滤波电容和高电流节点时特别有用。可以使用“过孔尺寸计算器”来计算过孔的参数。

使用PCB散热

在表面贴装元件周围放置额外的铜,以提供额外的表面积更有效地散热。 某些元器件的数据手册中(尤其是功率二极管和功率MOSFET或稳压器)都会有如何将PCB表面区域用作散热器的使用方法指南。

散热孔

过孔可用于将热量从PCB的一侧移到另一侧,尤其是当PCB安装在可以进一步散热的机箱上的散热器的时候更有用。 大的过孔比小的过孔能更有效地传递热量;多个过孔比一个过孔更有效地传递热量,并能降低元器件的工作温度。 较低的工作温度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布线和安装孔之间的距离

在PCB上,布线或大面积铺地要和安装孔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以避免电击危险。 阻焊层并不能做到可靠的绝缘,因此一定要注意铜与任何安装硬件之间需要保持的距离。

热敏元件

对热敏感的元器件一定要远离容易产生热量的器件。 热电偶和电解电容对热都比较热敏,将热电偶靠近热源将影响温度测量的结果;将电解电容靠近发热元器件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产生热量的元器件主要有桥式整流器,二极管,MOSFET,电感器和电阻器。 热量的大小取决于流过这些器件的电流。

以上是在PCB设计中一些需要注意到的布局布线技巧,做好这些将对你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比较大的帮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