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期,为安全而生的生物识别真的安全吗?

触控感测

200人已加入

描述

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如今,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生物识别越来越受欢迎,但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从声纹、指纹、人脸、虹膜再到静脉,随着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生物识别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生物识别市场有望维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国内市场突破300亿元。

各类生物识别发展情况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生物识别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期。自苹果5S使用指纹识别以来,指纹识别如今甚至已成为很多国产中低端手机的标准配置。数据显示,2015年,指纹识别的渗透率达到25%。预计到2016年,指纹识别渗透率将达到50%,2020年有望超过70%。

继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后,虹膜识别有望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配置。据业内人士介绍,虹膜的纹理信息要远高于指纹的信息,理论上准确性更高。指纹识别误识率为十万分之一,而虹膜识别的误识率可以达到千万分之一;且干扰因素更少,安全性更高。目前,虹膜识别技术也已应用于金融、医疗、安检、安防等领域。

而在庞大的消费市场中,人脸识别技术也在酝酿着变革。市场研究机构AcuityMarketintelligence发布的数据指出,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73.39亿美元。其中,指纹识别技术使用范围最广,产品市场份额约为58%;其次是人脸识别产品,约占18%。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指纹、人脸、虹膜识别应用的快速推进,声纹、静脉等其他各类生物识别应用也将紧随其后。但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劣,比如人脸识别技术门槛较低,指纹则具有唯一性和终身性,因此,多种生物识别方式组合运用将是未来智能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生物识别技术安全隐忧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开始普遍被用作新的生物认证方式,并逐渐开始代替数字密码。但是,为安全而生的生物识别技术真的安全吗?

对此,专家坦言道,“相对于数字密码等现有方式,生物识别具有防伪性能好、私密性强、随身‘携带’等优点,肯定是一种更安全的技术。”但是,现有的生物识别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从物理层面上,它可能会因为个人数据滥用而被恶意“复制”;从技术层面讲,现有的技术还需要更多的安全验证。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尼克·斯蒂芬斯也表示,包括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这些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能相差无几,只要系统存在漏洞,均可被攻破。斯蒂芬斯此言并非耸人听闻,在日前的“极棒”(GeekPwn)极客嘉年华上,他就在现场表演了一场破解指纹识别的“魔术”。

但同时,专家也表示不不必过于担心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漏洞,因为这些极客攻破的系统漏洞,都会提交给硬件或软件厂商,以优化现有系统,为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安全提供支持,而用户需要做的只是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密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