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的优势与应用案例说明

描述

1 引言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 移动的数据网业务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开展了3G业务,用户可以体验到更高的上网速率和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但是由于用户对数据业务了解不多,导致使用移动的数据网业务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移动运营商的数据网设备包括了多种网元,每个设备都可能是不同的厂家。而各个网元业务关联性非常强,如果发生故障,用户需要在各个网元来回进行查询定位,工作效率非常低。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为了快速定位问题,解决用户投诉,提出通过信令监测系统来建设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的需求。

2 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应用指南

以往中国移动的网络维护一般都是通过设备自身和仪表仪器完成,一般都是等到出现问题才进行测试,维护处于被动。随着运营商的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往的被动维护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大部分的移动公司都建设了信令监测系统。目前信令监测系统已经成为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

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的建设,只需要从监测系统获取相关的数据就可以,大大节省了运营商的投资,同时也促进了监测系统的建设。

2.1网络结构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包含GPRS核心网,业务系统和短信部分。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GPRS的网络结构图如下:

3G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短信部分网络结构图如下:

3G

2.2 采集点和相关协议

数据业务的故障在任何一个网络设备都可能会发生,为了实现数据业务端到端的质量分析,必须要把所有的接口进行监测。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涉及到的采集点和相关协议如下:

2.3 系统处理流程

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根据用户的查询,从监测系统的数据库获取相关的TDR/SDR数据;根据用户的操作,从磁阵服务器获取相应的原始数据,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详细解码。

2.4 系统应用案例

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提供以下功能:

·WEB的查询界面,方便查询用户GPRS上网,收发彩信/短信的记录。

·对于失败的过程,提供错误原因的详细说明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每条记录,提供相对应的信令流程图和信令源码。

·对于每条记录,提供端到端的信令流程(多段关联)。

·提供专家知识库,方便局方维护人员录入相关信息。

应用场景一如下:

登陆系统的WEB界面后,输入时间和用户号码,查到了某个用户收短信的记录。

点击记录,可以显示短信全过程的流程图,失败的消息用红色表示。

点击流程图上某条线,显示相应的信令源码,并对信令源码进行解析。通过相应的信令源码,可以知道是由于手机内存已满造成无法接收短信。

应用场景二如下:

登陆系统的WEB界面后,输入时间和用户号码,查到了某个用户收彩信的记录。

点击记录,可以显示GPRS全过程的流程图,失败的消息用红色表示。

点击流程图上某条线,显示相应的信令源码,并对信令源码进行解析。通过相应的信令源码,可以知道是由于用户主动取消接受彩信。

3 服务日志系统的优势

利用信令监测建设的服务日志系统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后,收到非常好的成效:

首先,提高各地市分公司的处理能力,减轻省公司的工作量。

各地市分公司前台的业务处理人员或地市维护人员在处理用户投诉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总是通过电话或者工单联系省中心维护人员协助处理。每天大量的协查工作,影响了省公司维护人员系统设备维护的时间和精力。推广使用“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后,提供了一个WEB界面供各地市公司直接查询使用,基本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减轻省公司维护人员工作负荷。

其次,提供专家知识库,共享解决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由于数据业务涉及了许多设备,目前数据业务各系统操作方法千差万别。例如查询方法每个厂家的风格都不一致,每个系统查询能力也不相同,有的仅能知道业务信令或消息成功与否,失败原因很难定位,就算找到错误码,如何解决将过分依赖维护人员的操作经验。建设了“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后,系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知识库,对每个状态码的定义,出处,及解决建议都有较详细,明白的描述,并提供相关案例链接,帮助维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省中心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随时把解决问题的经验补充积累到知识库中,其他人遇到类似的问题,在系统里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相似问题的解决效率。

最后,数据集中管理,降低维护风险和复杂。

维护人员在处理投诉工作时,往往要分别登录多个数据业务设备分别进行查询,手工对比查找某用户业务信息,这种落后的手段影响了客户投诉的响应效率。建设了“数据业务服务日志系统”后,把多个短信中心,WAPGW和MMSC的数据集中存贮,统一处理和维护。维护人员只需要登陆一个统一的WEB界面,就可以查询到用户的所有信息,不需频繁进行服务器切换,不需要多次进行重复性的劳动,降低了维护风险和复杂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