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量子计算峰会谷歌、微软、IBM等公司开展竞赛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据路透社报道,白宫将于周一召开会议,讨论美国政府如何推动量子信息科学。此次会议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组织。该办公室负责量子信息科学的助理主任杰克-泰勒表示,政府计划在周一公布一项关于如何推进下一代技术的战略。他表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让关键利益相关者聚集一堂,“真正制定一项计划”,以帮助量子计算成为现实,并寻求对政府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的投入

  参加此次会议的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家安全局、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宇航局和联邦能源部、农业部、国土安全部、国务院和内政部等部门的官员。

  谷歌母公司Alphabet、IBM、摩根大通、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洛克希德马丁、高盛集团、AT&T、英特尔、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多家大公司的代表也将参加此次会议。根据白宫的一份备忘录,量子计算“将使我们能够预测和改进化学反应、新材料及其特性,并对时空和宇宙的出现提供新的理解”,这一切可能在十年内实现。本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批准了关于量子信息科学的立法,以“制定统一的国家量子战略”,授权在2023年前提供13亿美元的资金。

  量子计算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专家们表示,目前该技术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可能会对医疗保健、通信、金融服务、交通运输、人工智能、天气预报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这项技术具有重大的国家安全意义,因为量子计算机可能会突破传统的互联网安全程序或其他密码。量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比今天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快数百万倍。

  峰会将让关键利益相关者聚集一堂,以帮助量子计算成为现实

  本次峰会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组织,该办公室负责量子信息科学的助理主任杰克-泰勒表示,政府计划在当地时间9月24日公布一项关于如何推进下一代技术的战略。

  他表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让关键利益相关者聚齐在一起,“真正制定一项计划”,以帮助量子计算成为现实,并寻求对政府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的投入。

  根据白宫的一份备忘录,量子计算“将使我们能够预测和改进化学反应、新材料及其特性,并对时空和宇宙的出现提供新的理解”,而这一切可能在十年内实现。

  参加此次会议的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家安全局、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宇航局和联邦能源部、农业部、国土安全部、国务院和内政部等部门的官员。

  除此之外,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 Corp)、高盛集团、AT&T、英特尔、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op Grumman Corp)等多家大公司的代表也将参加此次会议。

  谷歌、微软、IBM等公司为量子计算开展各种军备竞赛

  IBM技术副总裁Tim Sheeh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将学术界,政府,行业聚集在一起,并讨论如何才能集合个体的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更大的集体”。

  

  像IBM、微软、谷歌和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巨头已经开展各种军事竞赛,相互竞争,为全功能量子计算机创建软件,但难题是开发人员必须为这尚不存在的计算机构建软件。

  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已经成为首批在量子计算领域认真发展的美国公司之一,但其他科技公司也正迎头赶上,制定自己的量子计算战略。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称量子计算是科技行业的“军备竞赛”。根据纳德拉的说法,这场比赛与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同样重要,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被公众所忽视。

  美国白宫召开的量子峰会也许可以帮助量子计算成为美国全国性对话的一部分。

  美国众议院通过关于量子信息科学的立法,量子计算在各国均受重视

  9月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关于量子信息科学的立法,以“制定统一的国家量子战略”,到2023年将拨款13亿美元的资金。该法案的共同作者、众议院科学委员会主席拉马尔·史密斯将在9月24日的峰会上发表讲话。

  该法案被称为“国家量子倡议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它定义了一项为期10年的国家战略,通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以及美国能源部(DOE)的活动来推进量子计算和通信技术。这项为期10年的计划分为两个五年计划,其中第一个计划将从2019财年到2023年财年。

  该法案的主旨是支持量子信息科学的研发和劳动力发展,并展示其应用,其总体目标是保持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目前这一地位面临着来自其它国家的挑战。

  

  事实上,超过20个国家正在争夺量子计算的未来。去年,欧盟支持了一项价值10亿欧元、名为”Quantum Technology Flagship”的计划,该计划将资助量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同样,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都在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量子技术的研究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