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开发者大会:参展技术公司暗中较劲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上海最近几天比较 AI。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八仙过海之后,2018 年谷歌开发者大会又来了。跟前者大开大合的产业趋势相比,谷歌的活动要接地气得多。

谷歌在中国的地气当然是开发者业务。从 2016 年中国开发者大会召开至今,每年谷歌都会抛出几个亮点,持续攻占开发者的心智。去年的 TensorFlow、今年的猜画小歌,都达到了这种效果。

当然还不止这些,今年的大会涵盖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ndroid、ARCore 在内的12个主题,60 个演讲,20 多个产品展位。会场+展会人流目测有 1 万不止,很好奇是不是全上海的程序员出动了一半。

先说谷歌这次发布及更新的新产品和新信息:

新版本的 Android 9 Pie,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Flutter Release Preview 2,针对中国消费者升级了功能和应用体验 WearOS by Google,支持 7 位好友同玩的猜画小歌......

谷歌中国开发者数量增加 3 倍;中国的 Wear OS 用户数同比增长 80%;中国开发者在 Google play 上的收入增长幅度达到 50%;Google AR Core 支持全球范围内 1.75 亿部手机,包括中国的小米、华为、vivo;TensorFlow 全球下载量 1700 多万,中国占去 200 万;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 Flutter 开发者,也是 Wear OS by Google 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除了某些业务不能正常使用之外,谷歌离我们真的很近。作为开发者感受更加直观。今年的在谷歌展台亮相的开发者合作伙伴,就囊括了腾讯、阿里、京东、网易、知乎等不少互联网势力,当然每家都不是省油的灯。比较让我们感兴趣的是,相比技术盘子比较大的 ATJ 巨头,知乎这样在技术航道上一直保持低调的内容型公司也来了,气势上一点也没有输。

▌参展技术公司暗中较劲

先说京东,拿到谷歌 5.5 亿美元投资之后,京东与谷歌的连接自然紧密多了。今年开发者大会上,京东基于 Google AR Core 的应用产品 AR 购在产品演示环节出镜,在展台上也做了展示。但作为谷歌系的公司,这种技术展示力度倒是有点让人失望。

平时不显山不漏水,也很少参与行业口水战的网易,去年 7 月人工智能事业部亮相,并且推出包括实时基于三维实物呈现虚实结合效果的“网易洞见”、可以将任意面转换为屏幕的增强现实互动投影模块“网易影见”、智能聊天机器人开发平台“网易波特”、开放平台“网易智能+”等。这次也做了部分展示。

阿里刚刚在云栖大会成立“平头哥”研发芯片,加上号称投资 1000 亿创造的达摩院,技术上野心很大。但在谷歌的场子里,显得有点拘束。阿里巴巴的亮相以 UC 为主,同时还展示了闲鱼基于谷歌 TensorFlow 框架,实现智能租房的相关成果。

腾讯没有自己独立的技术或产品展位,以 Android 9 Pie 的开发者案例代表出现在官方展区里。现场,腾讯 WeTest 围绕 Android 9.0 Pie 系统免费开放兼容性测试专区,还分享了市面上 TOP 86 款应用兼容测试后报告,走的是“学术派”。

相比上面几家公司,这是知乎第一次参加谷歌开发者大会,很明显是有备而来。知乎是一家内容向的公司,做的是知识服务。但这两年来,在技术赛道上的投入明显多了起来。这次参展,知乎没有把重点放在基于谷歌 TensorFlow 框架的开发细节上,而是秀了一把自生技术力。

从架构搭建到算法应用,知乎都是自己来,一手一脚地把 AI 算法应用在了知识社区的内容场景下,解决的是虽然琐碎,却真实存在的问题。

知乎把自己 AI 算法的进化和应用细节统统展示在了自己不到 12 平米的展台上。里面提到的“智能社区”全景和 AI 算法四大应用场景,吸引了一波一波人流,由于图文混排,展板尺寸有限,恍惚间有种现场看论文的感觉......

▌认真你就赢了,知乎这把技术力秀得很成功

和在场的知乎 AI 技术负责人黄波交流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之后,我们对知乎的 AI 算法和“智能社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总的来说,从 2016 年引入机器学习之后,知乎 AI 算法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了 2.0 的应用阶段,贯穿了从内容生产、消费到用户连接与社区治理的多个场景。

内容生产:通过机器抓取站外新闻,自动生成站内问题,抢热点快人一步,同时利用机器路由快速精准分发提问给用户,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内容消费:通过首页推荐系统“水晶球”、搜索系统,帮助每个用户快速、便捷地获得更多感兴趣、有用的内容;

用户连接:上线了用户关注推荐、相似回答者、用户聚类等一系列功能,加强用户与用户的联系,推动内容的创作与分享;

内容治理:通过综合使用情感模型、用户亲密度模型和文本识别模型,不断优化算法机器人“瓦力”,识别并实时处理不友善、答非所问、阴阳怪气等内容,部分场景准确率达到 99.13%,打造专业、认真、友善的社区氛围。

这其中技术挑战有很多,比如说“瓦力”对阴阳怪气内容的识别,核心难点在于网络语言的复杂性。例如经典的“呵呵”,由于双方不同关系、说话的不同场景和时间都会带来迥然不同的表意。即便是人工判定都存在标准化难度,算法模型的训练挑战就更为艰辛。

知乎的做法是,从情感倾向性、亲密关系、文本特征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内容情感模型、用户亲密度模型和文本识别模型,并通过训练不断迭代完善。三大模型的结合,不仅摆脱单一算法模型的局限性,也让“瓦力”的阴阳怪气识别准确率超过了大多数人工判断,几乎相当于解决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知乎 AI 指向内容?其实是在社区中建设人文价值

透过这次开发者技术暗战,我们不妨讲地再深入一点。

这两年,如果不宣称自己正在研发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自称科技公司。从全球科技领域来看,谷歌依然让人高山仰止,不过挑战者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毕竟 AI 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难有哪家公司能够只靠自己面面俱到。在中国,AI 技术“流派”也在呈现不断分化的状态。

数据是 AI 算法的“源代码”,阿里有电商数据、腾讯有社交数据、百度有搜索数据,网易、京东等也有各自优势。知乎的优势是什么,是内容。知乎站内拥有非常多附带用户行为的语料,知乎很少进行人工数据标注,而是更多地利用语料与行为数据之间天然的相关关系。刚好这几天,知乎公布了自己最新的注册用户数据——2 亿。也就是说,这种优势的涨幅还会扩大。

当然了,除了知乎的自有规则,用户对维护社区也十分积极主动,通过公共编辑获得“有监督的语料”,让知乎对语言的理解可以达到更高层次。

也可以说,知乎 AI 算法,在“推荐算法成长”与“用户成长”之间密不可分,独一无二的场景推动其形成独一无二的能力。

放之四海,包括 AI 算法在内的技术成果,都是一种能力体现。通过技术能力的排列组合,实现的功能没有贵贱之分,但能力本身却分高下,相比让机器自动化,对社区里展现的语义及背后的情感进行识别甚至管理,显然难度要高的多。

更为重要的一点,知乎在 AI 算法上气势不输巨头,根子上与其产品和公司文化上的一致性有关联。很多人说知乎有调性,有逼格,我想这肯定不是个例造成,而是价值观的浸染。同样,知乎也愿意信赖算法价值观,相信普世规则内,互联网用户应该有的一点点自我约束。

从长远来看,技术从来不是公司靠投入就可以升级,更多仍是专业挂帅、文化引领的结果。和其他国内公司相比,知乎的技术不仅不输,或许还会成为长期亮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