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回应AI同传造假:AI无法替代同传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眼下火热的人工智能(AI)仍难以取代同传翻译员。9月20日,一名上海的同传翻译员发文称,在当天举办的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现场部署的科大讯飞系统并未机器翻译发言内容,而是语音识别了人工翻译员的同传结果,再转录在会议屏幕上,而屏幕上只标注了科大讯飞旗下平台“讯飞听见”的标识。

该翻译员发现,机器对现场英文发言的识别率较低,无法理解识别结果,但中文翻译流畅清晰。直播中播放的翻译内容,则与现场人工翻译员的同传内容几乎一致,只是没有使用翻译员的原音,而是使用了机器音。

科大讯飞回应记者称,公司有多种机器转写服务,当日会上仅提供了转写上屏服务。该主办方考虑到大会专业技术背景,以及参会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口音等情况,专门配备了专业同传译员。科大讯飞应主办方要求,仅需提供语音识别技术,直接转写译员翻译结果,并在会场大屏呈现。同时应主办方邀约,在直播中展示科大讯飞语音合成技术,即机器念出内容。

科大讯飞称,公司也提供机器离线翻译。现场全自动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比如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对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人的发言,科大讯飞都是用的这套方案。

一家翻译机构的负责人向财新记者表示,在为国际会议服务中,时常碰到这类情况,“结果功劳都归了讯飞AI(人工智能)翻译”。当会议不请同传人员,只靠机器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明显的差距。

该负责人称,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能力较强,大会的同传翻译一般都会识别接入人工同传的内容,而不是机器翻译。让他不满的是,有时讯飞有意模糊翻译来源,会让人误以为是机器翻译。

“个别同传译员对科大讯飞的误解,我们认为仅仅是对会议服务分工的沟通了解不清(所致),目前我们已经委托会议主办方进行沟通,希望尽快消除误解。”科大讯飞在回应中称。

AI无法替代同传

科大讯飞今日回应投资者称,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讯飞一直在强调AI目前还无法替代同传。

事实上,机器识别人工同传结果,转录成发言字幕的做法,被科大讯飞在相关介绍材料中称为人机耦合。

一名科大讯飞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在公司提供的会议服务中,中文翻英文使用机器翻译,英文翻中文则需配备人工翻译员,因纯机器翻译的结果可阅读性较差。费用约为每半天时间2万元左右,包括人工翻译员。若无需英翻中的服务,每半天的价格则降至1.2万元左右。

科大讯飞以智能语音技术起家,其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应用较广,包括2017全国两会、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至于其目前汉英翻译的水平,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称,已首次达到大学英语六级口语水平,两年内可达到专业八级水平。

一位AI研究人员向财新记者称,目前单纯文字的机器翻译已经达到相当不错的水平,尤其是外文之间。汉语由于是孤立语种,表现稍差。此外,机器对不标准的口音、多语言混杂的情况仍较难处理。

机器翻译在实际场景应用中时常出现困难。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腾讯推出的AI同声传译方案,在现场表现欠佳,一度出现大面积单词无意义重复、大小写及字符混乱的现象。机器还将“一带一路”翻译成为“一条公路和一条腰带”。

“人翻译和机器翻译的方法完全不同。一个人说几句话,可能翻成一句;说一句话,可能翻成几句。机器却不然。”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当时向记者坦言,人类翻译多是在有准备的条件下,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来翻译。机器翻译却是根据语音一一对应,翻译生硬,自然不能和人类媲美。

洪小文表示,“人能运用所有的智能来解决一个问题,但机器仅具备某一方面的智能。”两个人在嘈杂的环境下谈话,可能只听清几个词,也能理解对方的意思,这被称为鸡尾酒效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