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介绍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工信部发布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当中包括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科技”)、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荆门格林美”)、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邦普”)、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州豪鹏”)等5家企业。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爆发前期:仅5家企业“入围”合规名单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处于“爆发期”,而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仍处于“摸石子过河”的阶段。根据EVTank研究数据显示,预计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在2022年将达到42.2万吨,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市场规模将达到131亿元。然而,2018年动力电池整体退役量暂未成规模,对企业盈利等造成影响。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表示,在行业发展初期,就要对企业入局设一定门槛,避免企业单纯为利益处理废电池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行业处于爆发前期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推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加速布局。据了解,2014年国内电池产量为3.7GWh,2017年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则为36.2GWh。

  基于此,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或将迎来新机遇。中国电池联盟联合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发布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报告(2018)》显示,退役的动力电池将按照先实施梯级利用、后实施资源再生利用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据测算,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其中梯级利用市场规模约41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4亿元。

  不少企业纷纷加大布局以迎接市场。据了解,光华科技从2017年开始切入锂电池生产领域,2017年10月在广东汕头建成了一条150吨/月的电池回收示范线。2018年5月,光华科技以自有资金设立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锂电池的梯级利用、回收、拆解及再制造等业务。

  格林美近日则与宁德市人民政府签约,计划建设宁德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和宁德循环经济产业园。荆门格林美也与永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初期目标为5万吨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2万吨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

  此外,也有不少“玩家”通过并购等形式入局。宁德时代在2015年完成对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普循环”)的收购,湖南邦普是邦普循环子公司;厦门钨业和北汽新能源分别持有赣州豪鹏的47%股份和4.47%股份。中国电池联盟研究部主任杨清雨表示,有的材料企业、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等已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上布局1~2年,但大多仅占有多个环节中的1~2个部分。

  格林美方面表示,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将会有大量的潜在竞争者通过项目投资、兼并收购、寻求合作联营等途径进入此领域,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

  光华科技则提到,公司锂电池材料回收业务属于公司开展的新业务领域,近两年以来大量的大型央企、地方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军废物处理领域。此外,光华科技表示,目前废物处理产业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较低。

  王敬忠表示,2018年是电池的回收年而非爆发年,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达到报废期限的数量仍较少。杨清雨也表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处于爆发前期,2018年整体退役量未成规模。

  行业规范是当务之急

  在行业爆发前期,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仍处于“摸石子过河”的阶段,需要相关管理规范的逐步完善和推进。

  2018年初,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开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该办法已于2018年8月1日开始施行。

  到了9月,工信部发布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从目前来看,工信部暂时公布了5家真正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行业规范或仍需继续完善。资料显示,现存的动力锂电池的回收渠道中存在较多的回收小作坊,回收渠道不规范或对行业发展造成较大困扰。

  以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为例,2011年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向有关部门提交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押金制度的建议》中提到,当时 80%的回收份额被非正规小企业占领。据了解,为了减轻重量降低运费,存在小作坊主会选择在运输前倒酸,容易让大量酸液进入地下水系统和土壤中形成污染。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锂动力电池不含铅、镉等重金属,但电解液中仍然有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含氟有机物也有污染。如锂动力电池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它在空气环境中容易水解产生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动植物有强烈腐蚀作用,因此要特别注意溶剂和六氟磷酸锂的处理。

  王敬忠表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从一开始就需要门槛和规范。“企业要么不处理,要么全方位处理。避免企业为了利益,仅处理部分能获利的材料,对环境造成污染。”

  成本和盈利暂难平衡

  如今,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布局动力电池回收是“未雨绸缪”。目前,行业未成规模、布局投入又大,不少企业需要解决现阶段投入和收益的平衡。

  资料显示,光华科技和格林美上半年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上的收入增长较快,然而毛利率均出现轻微下滑。此外,在扩大布局过程中耗费的资金较多。

  近日,光华科技发布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当中提到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为9937.89万元,同比增长101.49%;而毛利率为27.31%,同比下滑2.18%。此外,报告提到本期“技术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及“年产14000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建设项目”新增投资约11100万元。

  格林美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也提到,新能源电池材料营业收入为404278,41万元,同比增长98.70%;毛利率为22.95%,同比下滑3.26%。近日,荆门格林美与永青科技成立的合资公司与福安市政府签署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约18.5亿元。

  此外,2018年上半年,格林美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据了解,公司为满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资金而增加有息负债,财务费用3.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79%;管理费用4.66亿元,同比增加65.24%,主要原因系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和产能规模扩张带来的薪资和折旧摊销费用的增加。

  杨清雨表示,部分企业盈利难,首先是由于行业规模暂未上来,再者锂电池材料价格波动、梯次利用回收周期较长也影响企业收益。杨清雨提到,近日工信部发布的5家企业发展较为规范,也基本属于能够盈利的企业。

  王敬忠表示,大规模的报废需要等到2年以后,很多企业面临“吃不饱”的局面。“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需要达到数量要求后可以实现盈利。”此外,如今有的企业处理技术成本较高,难以协调成本和效益,容易导致亏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