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TASU800固态硬盘评测 写入速度几乎是HDD的三倍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话说写计划的时候还是旧笔记本,等SU800到手的时候依然换了新机(专门挑了没有SSD的机型)。

关于威刚品牌就不需要多言,在DIY圈子里的用户,多多少少都会用到他家的内存、固态硬盘、随身存储设备或各种存储卡。

此次试用的产品是威刚的SSD新品——SU800。

笔者是一个使用内容比较杂的电脑用户,不管是游戏、设计还是操作系统都是笔者会用到的内容。更换SSD之前的笔记本配置是i5-7300HQ+8G RAM+GTX1050 4G+1T HDD的组合,放眼望去配置、容量都不错,但实际运行就会发现,HDD无疑成为了最细的瓶颈位置,何况还是5400转的笔记本HDD。

从HDD升级SSD(其实我很期待是M.2的SSD,因为SATA位只有一个……),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运行速度快。得益于SSD超高的读写速度,不管是系统启动、程序运行、游戏运行,都得到了更快地速度支持,后面会附上详细的SU800与1T HDD的速度对比。

而隐形的好处是很多人忽略掉的。

首先,相比使用机械部件的HDD,SSD综合电耗更加低,在台式机上不明显,但是对于笔记本来说,更低的综合电耗就代表着更高的续航。

其次,SSD因为没有机械部件,因此用户可以直接将笔记本合上、背走,或者随意的抱着移动。而HDD因为硬盘的不断旋转,如果有比较大的震动(比如合上了放进背包里赶地铁……),或者出现意外跌落,呵呵,那你的数据可能就要保不住了。

第三,因为没有机械结构,所以不管硬盘读写多大,都没有机械硬盘的响动,静音。

综合以上几条,SSD对于笔记本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中的福音。不过也有人会说笔记本SSD存储容量有限,而且更换下来的HDD怎么办呢?呵呵,加装一个移动硬盘盒,这样HDD又有了使用价值,同时不用的时候拔掉,对于HDD始终保护,也不必担心因为震动或跌落造成数据丢失。

好了,说了这么多SSD的好处,那么还是随我来看看威刚这款SU800能带来怎样的改变吧。

SU800采用的是普通的纸质包装。正面有ADATA的商标,以及SU800的产品图。

右上角印有3D Nand,了解的用户都会知道这是更前沿的闪存类型。此次SU800选用的闪存来自镁光。

左下角标有SU800的型号,SATA 6Gb/s(也就是SATA3型),同时容量上是128G。

背面有威刚官网的二维码,关于保修等信息可以登录网站获取。

全家福除了SU800和保修卡,还有一个增厚框,是用来在某些特殊位置替换HDD时补偿厚度的,不过一般情况下时用不到的。

SU800的正面有威刚的大鸟Logo,而Ultimate字样,也表示了SU800级别颇高。

背面则是型号、保修等标识。

前面已说,SU800使用SATA3接口,传输速度极限为6Gb/s。只要不是太特殊的笔记本,一般都会有这个接口。

侧面的螺丝孔位。对于SSD来说,拧上一个螺丝,保证SATA接口不脱落就OK了基本。

边缘位置也有防拆贴……所以也就没法展示内部的闪存和主控了。

好了,看完SU800,接着就要替换HDD来进行测试了。新笔记本同样支持M.2接口的SSD,为了让测试过程更加合理,专门从公司IT借了一条M.2作为系统运行,SU800和HDD都在Win10下进行测试。

把HDD和SU800放在一起,可以看出HDD还是略厚一些,多出来的厚度就是那个增厚框的厚度了。

把SU800安装在硬盘架上。

卡入SATA接口的SU800。搭配HDD的防震措施在SU800面前显得冗余……

新的SU800首次使用时需要格式化。目前Win10系统对于SSD支持很好,识别的很准确,默认格式化操作也直接完成了4K对齐,省去很多时间。

先来跑个分。连续读写的速度分别达到518MB/s和438MB/s,超过500的读取速度已经算是很好的成绩了。4K读写分数为26.9MB/s和84.4MB/s,在同价位里也是高分了。

连续文件拷贝。速度自不必说,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文件,200多MB/s的速度很快就完成了拷贝工作。

使用7z压缩同一文件夹分别到SU800(上)和HDD(下),SU800的写入速度几乎是HDD的三倍。时间上SU800仅耗时36秒完成,而HDD则耗时102秒,也是接近3倍的消耗。

使用体验上,不管是游戏还是程序,安装在SU800上,启动速度都不是HDD能够比拟的。

总的来说,SU800对于厌倦了HDD漫……长的等待的用户来说,是升级SSD的极佳选择。一方面SU800采用了镁光的3D NAND,技术上更先进切产品性能更稳定;同时,在同价位的SSD中,SU800的速度也是可圈可点。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最后附一张借来的M.2 SSD(nmve)的跑分,连续128MB/s的写入速度,也就只能算比HDD快点儿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