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庞大角逐激烈,夹缝中求生存的本土MCU厂商是否能迎来大爆发?

控制/MCU

1813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等新兴业态将不断催生微控制器(MCU)芯片需求,分析机构预计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而中国MCU市场规模尤其巨大,增长速度国际领先,到2018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390亿元,但是面对在MCU市场领域已耕耘很多年的外国厂商的争抢,夹缝中求生存的本土MCU厂商是否迎来大爆发?‘

MCU市场庞大 角逐激烈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火爆,新兴的4C产品更偏向智能应用的新设计趋势,让MCU技术的成长空间更大,包括行业记录器、可穿戴设备、智能监控、工厂自动化、无人机及VR装置等产品,都看到MCU的技术应用,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供应商都扎堆投资,希望分食MCU市场这块大蛋糕。

据2014年统计,中国国内市场的前2大MCR厂商分别是瑞萨电子、飞思卡尔半导体(现已被恩智浦收购),目前已有超过50家以上厂商推出各式MCU产品,以应用不同的领域,除了瑞萨、NXP、Microchip、TI、ST等国际大厂商外,还有韩国三星,中国本土也有20家以上如华大半导体、上海灵动微电子、爱普特微电子、杭州中天微等。因此,MCU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国产MCU的出路与挑战

MCU微控制器是各种系统的核心,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及通信等领域,MCR应用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能制造的引擎,也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有力支持,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MCU市场对于本土厂商来讲,确实是一个重大机遇,中国MCU厂商将在中国MCU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8位MCU价格方面始终具有优势,市场前景巨大,从趋势上看,国外厂商逐渐放弃了8位市场,这对于中国MCR厂商来讲说蕴藏着重大机会,另外,本土厂商可借助ARM成熟的MCU IP平台,避开繁杂的软件开发和韧体整合工作,快速投入终端产品技术与创新应用上去,并大大减少投资成本,这是本土厂商进入主流32位MCU市场非常好的机遇。

随着国内MCU厂商的不断增加,同类产品不断增加,国内MCU产品同质化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面对此现象,国内采用ARM内核本土厂商深圳市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鲁翔和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滔均表示,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价格相对较低将更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对此,ARM物联网应用市场经理耿立锋则不赞同此看法,其认为产品定位、性能与服务更为重要,不担心成本价格对市场接受度的影响,并以华为与海思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手机为例来说明。

毋庸质疑,芯片本身的差异化越来越小,但是价格战绝不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唯一出路,毕竟MCU市场相对较分散,没有绝对的垄断寡头,本土厂家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找准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细分领域,并针对细分领域在软件、解决方案和应用方面上体现产品价值。

另外,较于在国内MCU市场主导20多年的海外芯片厂商来说,本土MCU厂商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第八届MCU技术创新与嵌入式应用大会的国产MCU沙龙上,华大半导体、上海灵动微电子、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等本土MCU厂商一致认为,电子产品的主战场在中国,本土MCU厂商在成本、服务响应速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更容易与本土企业配合。

毋庸质疑,本土MCU厂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趋缓和政府大力支持芯片产业之际,本土MCU厂商应抓着机遇,面对行业利润不断走低,要较早谋划资本投入计划,以避免渗淡出局,未来能有效掌握移动设备与物联网MCU商机的国内、外芯片商,肯定将有机会笑到最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mcu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