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车载机器人?小语1号正式曝光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10月10日,在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大会上,智能车联网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掘科技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智能车联网品牌“AI in Car”(爱因车),而作为“AI in Car”品牌的首款主打产品,由发掘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车载机器人“小语1号”,也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

为什么要做车载机器人?

得益于过去11年的硬件研发经验的积累,发掘科技近两年在智能车联网领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自2016年发掘科技推出4G智能后视镜以来,目前已累计出货超100万台,拿到了整个4G智能后视镜市场70%的份额。拿下了公安系统、交管所、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保险公司等多家大型B端客户。此外,发掘科技潜心研发的智能ETC产品今年还成功拿到了行业内的首个大单——来自中国移动的20万台订单。

不过,在车联网市场接连取得佳绩的同时,发掘科技也发现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整个车联网市场趋于冷淡,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价格拼杀的非常激烈,甚至有厂商用垃圾的材料去做车联网产品,这实际上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比如消费者花了几千块买到的一个大屏车机,实际上只是山寨厂商花了几百块做出来的垃圾产品。所以说最终消费者的利益受了损伤,然后整个的渠道、市场、整个增值业务全都做不起来。

所以,发掘科技希望能够做出一款非常好的产品,而这个好的产品不单单是硬件配置出色、质量可靠的,而且是可以让消费者能体验到很多优质服务的。这个不仅要整合在线音乐、地图导航等等在线服务,还要能够打通用户与线下的数十万个提供汽车服务的门店的连接,把智能停车、汽修汽配等线下的优质服务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从线上到线下的一站式的服务。

发掘科技CEO王新春认为,“未来应用和服务的收入将占据整个物联网市场的50%以上,车联网市场的比重可能更高。未来有品牌运营能力,有服务能力的企业才能够生存。”所以,发掘科技在车联网领域的主要精力也开始集中在了应用与服务上,希望打造一整套的完整产品+软件平台+数据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的输出模式。而车载机器人则成为了发掘科技实现这一构想的载体。

小语1号正式曝光

作为发掘科技智能车联网自主品牌“AI in Car”的首款主打产品,“小语1号”正是发掘科技倾力打造的一款智能车载机器人。

据介绍,“小语1号”拥有前后两个屏幕,两个摄像头,不仅拥有行车记录仪、4G智能后视镜等功能,还能监控车内情况,支持前后双录、支持语音导航、红绿灯上车、轨迹偏移提醒等辅助驾驶能力。

同时“小语1号”还支持“一键挪车”功能:当车主停车离开,如果占了其他车主的车位,或者阻挡了其他车主的停车或前进路线时,对方只需轻轻拍打汽车玻璃窗,“小语1号”就能主动联系车主前来挪车。

此外,“小语1号”还接入了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停车、汽修汽配、保险、道路救援等数百项线上线下的服务功能。而道路生命救援也正是“小语1号”的主打功能。

比如,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或出现例如“救命救命”(可设置)等特定关键词时,就会触发“小语1号”的救助系统,同时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现场照片(包括车内车外),并根据就近原则联系最近的能够提供救援服务的机构,拨打电话,启动亲友、交警、医院等多通道救援。

对于经常发生的因家长粗心大意导致儿童被遗忘,锁在车内的事故,“小语1号”也能够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或车内的声音检测到,从而触发报警。

“道路生命救援,从发生开始!”这是发掘科技全新智能车载机器人“小语1号”的slogen,毫不夸张的说,这句宣传语可谓是精准的抓住了目前车主用户在道路生命安全上的痛点。

当然,要实现这些功能和线下服务的前提必须是打通线下的服务。所以发掘科技将“小语1号”定位为连接车主与线下门店及服务的管道。而为了实现这个连接,发掘科技还推出了一款为线下门店打造的PC软件工具,让门店可以把他们好的产品、营销活动,通过PC端的工具来设定出来,然后再通过“小语1号”的接口推送到用户面前,可以实现100%触达用户。车主既能通过“小语1号”轻松找到更多的优质服务、得到实惠,也能够为线下门店带来更多的价值。

此外,发掘科技的软件还整合了互联网保险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车务代办平台、道路极速修平台、汽车估值平台、加油平台的服务,能够赋能线下门店,可以把车主的所有车务转化成门店的业务。同时车主也能够就近在一个门店实现所有的需求。

简单来说,发掘科技的定位是集服务提供商、车载终端、车服门店、车载平台为一体的多重车联网服务集成商,而“小语1号”则是连接用户与服务门店的管道和载体。

“对于用户来说,我们的口号是:每天陪你两小时;而对于线下门店和服务商的口号是:我们是服务的搬运工。”发掘科技CEO王新春这样总结到。

不过可惜的是,在此次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发掘科技并未公布“小语1号”的正式发布时间和定价,我们将继续关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