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的发展中需要专注技术or专注应用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A.I.的发展中,专注技术or专注应用?

这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

“技术顶天,应用落地,希望全社会的开发者可以和我们一起开放创新、共建A.I.生态。”

2018年3月22日,在科大讯飞主办的「AI大学·未来课栈@上海栈」,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胡国平如是说。

胡国平院长

同时,他还宣布:首届“顶天立地”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正式启动。

如今,这场汇聚产学研各界力量,面向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发起挑战的盛事已进入决赛阶段,在过去的6个月中,赛事的进展可以说热闹非凡——

1万余名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参加

全球3千多支团队提交参赛作品

走入3个城市:上海、香港、北京

而在以上现象的背后,是科大讯飞通过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践行“技术顶天,应用落地”所倾注的努力。

启动两大赛题,技术、应用都有用武之地

人工智能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技术和产品」一直都是最重要的2个发展方向。

科大讯飞在本届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中,创意性地设置了方言种类识别AI挑战赛以及应用开发AI挑战赛,让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落地A.I.产品,或者利用已有积累来优化某项A.I.能力的开发者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

方言种类识别AI挑战赛

任务为汉语方言语言种类识别,即根据给定语音,判断该语音属于哪个方言。结果评价指标为分类正确率:即分类正确的语音条数/所有语音条数。

科大讯飞全球首次开放覆盖中国六大方言区,总时长约 60 小时的 10 种汉语方言语音数据集,供参加竞赛的科研单位以及开发者免费使用。

应用开发AI挑战赛

讯飞开放平台开放了AIUI人机对话交互、语音识别、合成、评测、图像识别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聚焦人机交互这一核心技术,邀请广大开发者基于讯飞开放平台开放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一款以人机交互为核心的智能产品(形式不限,APP、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

所有作品从创新性、实用性、A.I.能力结合度、产品商业前景进行评审。

为选手开放核心技术与数据

本届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集合了讯飞研究院、讯飞开放平台、AI大学的优质资源,面向全球首次开放中文方言语音数据集,开放AIUI人机对话交互、语音听写、合成、评测、翻译、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近百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让每一位选手都可以用前沿的技术,实现自己的A.I.项目。

正如科大讯飞副总裁于继栋在本届大赛半决赛阶段的一次赛场致辞所说的:“未来3到5年,是人工智能关键格局定义的窗口期。也是我们广大人工智能创业者发展和进步的好时机。我们将秉持“开放”的心态,一起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成果转化,让人工智能真正走到我们身边。”

科大讯飞副总裁于继栋

坚持A.I.推动公益,赋能各行业

A.I.面向所有人,也应该服务于所有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顶天立地”。这也是科大讯飞在本届AI开发者大赛时的赛题设置以及作品评审时所重视的。

支持方言保护公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范围内,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

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背后,蕴含着文化多样性的精髓,保护方言即捍卫文明,刻不容缓。

在2017年,科大讯飞发起“方言保护计划”,而本届AI开发者大赛的方言种类识别AI挑战赛正是基于保护计划,让广大人工智能开发者共同推进关于方言的算法研究和保护传承。

支持各领域A.I.融合可能

应用落地,不只是某个定向的领域。万物互联的愿景,需要AI赋能可以融入的一切。

应用开发AI挑战赛中,场景+A.I.应用,是诸多作品的核心,无论是上千份作品海选的初赛,还是在上海、香港和北京的32支团队角逐的半决赛,评委们在满足创新性、实用性、A.I.能力结合度、商业前景的前提下,选出与不同领域融合的A.I.创意。力求让人们看到更多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

上海站晋级团队

香港站晋级团队,查看详情

北京站晋级团队

为选手蓄能助力

基于AI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大赛为所有开发者提供全链路培训和辅导,致力于培养AI专业人才,构建AI产业人才生态。

同时,对入选决赛的团队,科大讯飞组织其来公司参与培训,由专业导师给予指导。

决赛选手参观科大讯飞公司展厅

决赛选手接受专家指导

10月24日,“顶天立地”终极角逐

目前,应用开发AI挑战赛的9支团队,方言种类识别AI挑战赛的8支团队进入总决赛。

而等待他们的最终舞台,是将于10月24日-25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18届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

计算机世界中,1024是2的十次方,是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是1KB的字节数,由此组成了程序中最基础的基因序列。

每年的10月24日,“1024”已经成为程序员们共有的文化节日,而科大讯飞则将这个节日固定下来,为全球A.I.开发者及相关生态链创业者、爱好者带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干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