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代工厂或现最大规模迁徙,日企担忧未来3年供应链遭破坏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中美贸易争端的“战火”仍在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关税将成为电子产品组装环节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目前,包括日本、中国***等在大陆设厂的企业,陆续开始转移制造产能,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成为这些企业的转移方向。 “只要中美贸易战一日未息,以中国为制造中心的外企转移产线的趋势,恐怕就不会停止。”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代工厂或现最大规模迁徙

消费电子产品是美国高额关税针对的一部分。总体而言,中国大陆对美国的消费电子产品出口以外资(中国***、日本、美国等)品牌组装代工为主。分析认为,国产品牌市场开拓仍集中于北美以外的地区,其供应链受加征关税影响较小。

为应对中美贸易战,***多家电子代工大厂已经着手进行“外迁”或“回迁”的准备。

台达电表示将出口美国的产品从大陆工厂移往泰国或中国***生产,部分高端产品会陆续迁回***。“尽管回到***,生产成本会比在大陆增加5% ,但这应该是目前应对贸易战的有效策略。”台达电方面表示。

苹果组装大厂和硕在11月8日的财报会上透露,正计划将大陆的产线撤回***或转移到东南亚进行生产,以此规避中美贸易战影响。另外同为苹果供应链的台厂仁宝、纬创、台郡、美律、可成、英业达等也都有将产线撤出大陆的计划。

这些台厂涵盖了苹果的组装、机壳、PCB以及声学元件等等领域,对苹果供应链影响较大。

和硕表示,中美贸易战短期内还没有真正的影响,明年才会发酵,全面开打时,25%的关税谁也挺不住,这对供应链来说将是毁灭性打击。另外还谈到了大陆目前存在旺季缺工问题,所以分散生产势在必行。

代工大厂仁宝将观望11月月底的川习会结果,来决定是否要进行产能转移,目前规划的地区有越南、***桃园平镇以及墨西哥三地。

软板厂台郡九月进驻高雄和发产业园区,斥资102亿新台币建立了5G智能通讯事业营运中心,预计在台扩增一倍产能。

声学元件厂美律投资的苏州美特第三季亏损了6300万元,预计第四季将开始获利,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虽然目前耳机不在关税名单,但是客户端仍有疑虑,所以公司准备转移到泰国厂生产,而若泰国厂产能不足以应对时,则可能会借用立讯的越南厂。

苹果机壳供应商可成董事长洪水树曾透露,目前产能主要集中于大陆和***,但忌惮未来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的可能性,正在积极地评估海外工厂,做好产能转移准备。

代工大厂英业达透露,公司几个月前已经开始在准备应对贸易战产生的影响,第一波影响不大,第二波部分则恐被影响,目前规划SMT生产流程将留在上海,至于后段组装,因人力需求相对较大,笔记本电脑产品将到墨西哥组装,智能装置则由马来西亚槟城厂组装。

部分***代工企业表示,此前曾与美国客户沟通过对于贸易战所增加的关税压力能否互相吸收,但客户反应不佳,因此转移产线成为必要的应对之策。

“分散产线并非坏事,毕竟大陆人工成本近年来持续上涨,但这样的产线迁移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是一个考验。”一位***代工企业负责人表示。

日企:担忧未来3年供应链遭破坏

不仅包括***地区的电子代工领域,为应对关税危机,在汽车、服装等关税主要针对的领域,部分日本和美国等企业正在加速将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由于中国制造液晶电视被美国征收25%的关税,日本电器制造商船井电机将供给美国的产线全部移往墨西哥和泰国,中国工厂则调整成专门供给日本本土市场。

以空调为主力产品的大金工业表示,由于供给美国市场的产品里有中国制零件,受到关税影响财导致利益下滑。大金透露,未来会将压缩机的产线从中国移往泰国或是日本。

马达制造商日本电产,在10月底就传出空调设备等家电制造从中国移往既有的墨西哥工厂。为此日本电产还投资了200亿日元扩张厂房。日本电产会长永守崇信坦言是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之下而迁出中国。

由于出口美国的关税高涨不下,松下电器的车用机械业务也在考虑是否要将产线移往泰国或墨西哥工厂,松下电器内部人员表示:“受影响的营收可能超过100亿日元。”

9月13日,彭博社援引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的调查表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化,中国430多家美国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已经或正在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东南亚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而最近一些中高端产业的中国电子科技公司,也选择把产地迁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

部分企业认为,虽然转移生产线,短期内看,影响的金额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从长期看,中国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从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东南亚等国家是未来产业转移方向。

日经研究公司近日对428家大中型非金融业公司的240名经理人调研发现,从5月份起,仅3%日企忧虑其在大陆的出口和大陆需求放缓等影响,现在高达三分之一日企有此忧虑,另外53%日企担心会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

调查显示,大部份日企考虑转往东南亚地区,而中美贸易冲突将会在未来3年内破坏供应链,原材料和零件的进口价格会因此高涨。

东南亚或受益,但中国供应链优势依然显著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全世界的产业链都在变化,不能全部怪到中美贸易战上面,但中美贸易战可能加速产业转移的趋势。

近代世界史上共有3次大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

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钢铁、纺织等产业转移到德国、日本。到60、70年代,日本、德国把纺织、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和地区,诞生了“亚洲四小龙”。再到20 世纪90 年代“亚洲四小龙”把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催生了如今的“世界工厂”。

差不多每隔20年,这样的转移便会发生,此前的三次转移都是从生产成本高的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迁移,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如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正不可避免地上涨,而且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此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成本优势逐渐显露,产业转移的趋势正在显现。

制造业生产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东南亚主要5国的制造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6.2%,已经逼近正在放缓的中国的增速。

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平均年龄仅为30岁,15~39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0%,意味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和消费潜力,而且人均工资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制造业的自然升级、东南亚地区的资源红利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风险,让东南亚地区成为了这次贸易摩擦中最大的受益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仍然具有成熟的供应链配套、基础设施等完整而稳固的供应生态体系,这仍然是相较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最重要的优势。

“这会让那些计划迁往中国之外的企业,考虑节省下的劳动力成本是否能够应对由供应链不成熟所带来的挑战。”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