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VR一体机评测 1499元你的第一台VR头显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经历了买房VR、手机VR、纸盒VR等一系列消费化大众化的尝试过后,VR头显也终于开始往一体化的方向上发展了,领头羊HTC祭出Vive Focus一体机,紧跟其后的Oculus也用Oculus GO开疆辟土,不过有一片很大的消费者市场因为种种原因,Oculus Go接触不到,它需要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市场。

结果站出来的是小米。Oculus Go的中国版——小米VR一体机就这么上场了,我知道你们都很熟悉小米的slogan了……不过它也许真有机会成为你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VR设备。

佩戴使用

小米VR一体机的造型和在海外销售的Oculus Go是完完全全的孪生兄弟,除了Logo不一样之外设计完全相同,一体化的机身使用了小米智能设备相关管用的白色风格配色,符合极简性冷淡审美的口味。

与脸部接触的面贴部分小米VR一体机用织物材质包裹海绵的做法,一体机头带材质为透气织物,并在靠近机身一端的固定位上采用魔术贴松紧(长度)调节手段,可以适应不同头型。一体机与人脸接触部分,从额头眼眶到颧骨部分的包裹很紧密,但在颧骨内侧到鼻梁处会漏出一片比较大的空隙,戴上后用余光往鼻尖处扫,可以看到比较大块的外部光线。

机身固定采用左右上三点式头带,佩戴方式和其他VR头显一样,要先把屏幕部分准确罩在眼眶上,再把头带拉到后脑勺部分扣紧。然而和HTC Vive或者是Oculus Rift的佩戴相比,小米VR一体机的佩戴简直太太太太太方便了,不用别人帮忙就能自己一贴一拉戴好开始玩,而且还比别人家的舒服不勒头,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小米VR一体机的内部空间很充裕,像笔者这种眼镜男也丝毫不影响佩戴,直接按照一般的方法套上去即可,就是多一步调眼镜的动作——从上一段提到的那个空隙处伸手指进去,刚好可以把错位的眼镜给扶回能看清的位置。

虽然小米VR一体机425g的机重不容忽视,但由于紧固的头带及其重心稍稍靠后,上重下轻的错位感不显著,不过毕竟在脑袋上多挂一了一个近一斤重的东西,使用时间一长,不晕3D的眼睛可能还好,但脖子会难免酸,玩VR还是要注意休息间隔,因为机器的大概三小时不到的续航坚持到你身体抗议肯定没有问题。

小米VR一体机的机身上只有两个按键,一个是电源,另一个是音量增减,在佩戴好之后,这两个按键位于机身顶部靠左侧外沿的位置,因为在系统内小米没做音量调整和关机重启功能,所以这俩按键得依赖盲操作,稍微有点不方便。在机身侧面,小米还留有3.5mm耳麦插孔和microUSB 2.0充电口,遗憾的是小米VR一体机并不支持快充,充电时间会略长一些。

和小米VR一体机搭配的操控设备只有单个体感手柄,造型有点像飞机的控制杆,顶端是扳机,靠近手腕的那面有一块圆形的触摸板,再往下面是返回键和主屏键。这个手柄的手感很好,而且很小巧,除了扳机键有些肉之外,其他的真没什么太可以挑剔的地方。它使用一节5号电池驱动,玩了五六个钟之后电池余量还有85%,手柄连续游戏时间大概能超过50小时。

画面观感

佩戴好机器,开机,按照提示完成初始化和控制器校准,就能看到小米VR一体机的完整画面了。小米称在该机身上使用了两块2560×1440分辨率的电流增进版Fast-Switch LCD屏幕,并辅以由Oculus亲自调教的异型菲涅尔光学透镜,可以扩大清晰画面范围和场视角。

说VR头显屏幕一定不能忽视刷新率,小米VR一体机的Fast-Switch屏幕刷新率为60/72Hz,这相比目前现行的“VR最低刷新率”90Hz要低一些,这里的72Hz应该是PWM调光超频后的结果,所谓的“电流增进版”。从实际画面效果看,并不是很能区分72Hz和90Hz的区别(和HTC Vive第一代相比),察觉不出显著的屏闪,不过更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小米VR一体机商店现有内容帧率也不高。

前面提到的佩戴舒适感其实也是影响画面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同时兼顾戴得舒服和画面不糊不出焦这两方面并不是那么容易,小米VR一体机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深得我心;文章第一部分已经说过佩戴的舒适,而戴上之后你也不需要反复去调整头显或眼镜的位置,像我只需要稍微推一下眼镜,就能得到视角内绝大部分图像都能清晰无鬼影的画面。看来小米官方宣称面贴有针对亚洲人脸型优化不是瞎吹(除了我鼻子太小下面会漏光)。

2K分辨率的精细度在小米VR一体机上体现得不错,画面颗粒感已经被打磨得很细,如果不去刻意观察,很容易忽略掉它依然存在的纱窗效应。在快速移动视角时,目光正前方残影现象也不明显,不过对小米VR一体机来说,它的天花板应该存在于核心硬件是上两代的骁龙821上——有可能正是因为骁龙821的带宽不足无法使小米VR一体机上到90Hz刷新率的屏幕。

小米VR一体机的完整视角为110度,不过图像显示完美的视角要比这个数字小,视野左右两侧,越靠近边缘的地方鬼影就越明显,往视野中间靠拢逐渐从模糊过渡到清晰,不过人眼FOV一般最大也就到105度,所以现阶段影响不算大,还没有出现对边缘细节要求那么高的游戏或应用。

内容体验

那么最后终于到说VR的关键环节了:内容。小米VR一体机上究竟能玩些什么?

因为和Oculus Go同体,所以基本上Oculus Go能玩到的或用到的游戏或应用它理论上都能行,主要还是游戏居多(网页浏览器都要到7月底才能上线)。这些游戏大致上可以归为这么几类,解谜探险、动作射击、休闲塔防、实景模拟。当然我这里没有按照它的官方商店的分类来,而是在对商店里目前有售的近百款游戏根据自己的直觉和试玩重新归的类。

这些游戏有超过大半都由国内的开发商提供,国外的作品比较少,我试玩的国外制作组最像独立成品的游戏就是《遗忘边境》了(Land’s End),由纪念碑谷团队专为VR打造的解谜游戏,这游戏基本上可以说是为Oculus Go量身打造,全程借助3DoF和颈部位移模拟,只需要移动自己的视野便能完成整个游戏,连体感手柄都不用。

《遗忘边境》的谜题都不难,但作为对VR环境效果的展示足够到位。游戏流程大概在两小时不到,依然不能算足够长的沉浸体验,要实现我们理想中的VR——像《头号玩家》那样的庞大世界,就以现在这种小打小闹,路还相当长。

国内的开发商也有做得比较像样的作品如《梦旅人》(Daedalus),混合了解谜和平台动作的要素,以一个弹跳的铁球为视角在各色谜题中蹦来蹦去,体验那种爬升和下落的临场代入感已经比传统第一人称游戏更进一步了,不适应的人可能还会晕,但同样的,这样的体验还是比较单一,会让人感到重复的枯燥。

其他玩过印象比较深刻的游戏有如《Defense Grid 2》塔防游戏,玩法上没有核心改变,只是更换了一个俯视视角和指点操控方式;还有以前经常会在HTC Vive试玩场里见到的《雇佣兵》,由国内游戏厂商开发,流程极短的体验版站桩射击FPS(商店还没有正式版)。因为《Beat Saber》大火,我也试了一下商店里评价比较好的《Electro-Beat》,靠脖子移动脑袋接音符的下落式节奏游戏,说好玩其实也好玩,可是我脖子玩了会就觉得累了……

商店里甚至还有一两款略带绅士向(看个人评判标准,不一定是真的绅士)的偏日系福利作品,以及用VR形式表现的文字AVG游戏,尝试了一下,觉得开发方有点想复制I社,但缺那么几分神韵。还不如把爱情动作片拷到一体机或同网段的NAS里自己开车。

不过整体感觉上,能吸引人持续玩下去的游戏仍然屈指可数,商店用户评价也普遍在3星到3星半,个人认为现在小米VR一体机的商店真的已经不需要填量了,而是要想办法把游戏的质量提上去,至少能多一些《遗忘边境》《梦旅人》这个水平做工的作品是最好的。

使用小米VR一体机看VR视频的体验,相对来说要更直白一点,优酷VR作为合作方,提供了很多在线的3D或VR视频资源,较近期的电影、剧集、综艺等等基本上都有,就连头天晚上的世界杯比赛回放也能在上面看,不过真正使用360度全景相机拍摄的视频资源不多,而且清晰度不敢恭维,大部分还是把大屏幕贴你脸上,或者是强调3D悬浮效果的视频。

为了丰富观影体验,小米VR一体机还内置了一个多人影院,在这个影院里你可以选择代表自己的预置形象,然后在一片封闭区域里和其他加入到多人影院里的小米VR一体机用户一起看片和聊天,算是VR社交的雏形了吧。

1499元,你的第一台VR头显

如果综合评价,小米VR一体机是一台佩戴舒适不反人类,内容可圈可点但还有待加强的一套VR生态,它有个不错的基础,只是需要现象级作品来引爆关注,获得更多优质资源带来的实力提升。就像前段时间的《Beat Saber》一样,我朋友圈里就见到好几个被这游戏忽悠得买了HTC Vive的人……

不过要玩HTC Vive,你不光得先准备个6000多块,然后还要一台上万的PC带Vive跑,更重要的是你得有间够你活动的大房,这才是比Vive本身更加麻烦的成本。相比之下小米VR一体机才要1499,玩它你甚至可以只用坐着摇头晃脑就行,体验上也不输太多。真心话,如果小米VR一体机能搞那么一两个杀手级应用,实现“年轻人的第一台VR头显”这种小目标就不说了,搞不好复制当年手机的成功——那卡马克可就真翻身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