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科技打出“聪明的AOI叫鹰眼”的荣耀口号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PCB等电子元器件加速向精细化、微型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为PCB生产厂家提出更高的检测要求——即便存在一丝一毫的误差,也可能给产品带来不可逆转的致命伤害。因此,众多电子制造企业为减少产品瑕疵,保证良品率,积极寻找以测试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检测方案为产品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AOI(AutomaticOptic Inspection自动光学检测)因其侦测PCB在各个生产工序中存在的缺陷,如缺口、突铜、短路、断路、残铜、针孔、线宽线距超差等问题的突出性能,使其作为保证PCB质量和及时发现前制程问题的重要手段,获得行业的高度认可和关注。目前,高端PCB行业在制程中广泛采用 AOI设备进行图形质量检测。

在2018国际线路板及电子组装华南展览会,鹰眼科技打出“聪明的AOI叫鹰眼”的荣耀口号,于现场展出公司主力产品——用于检测树脂研磨制程后的凹陷、气泡、树脂残留等缺陷的长剑II-S750系列树脂塞孔专用AOI ,以及鹰眼科技新研发的长剑在线AOI-100 。通过两款精锐生产利器的展示,为PCB行业提供了一套PCB图形质量检测方案的升级思路。

鹰眼科技展位号:1Q56

鹰眼科技,AOI技术专家

进入PCB行业以来,鹰眼科技相继推出长剑II-750,长剑II-450,长剑II-750S等一系列AOI设备,成为PCB专用设备领域的一匹黑马。

鹰眼科技在AOI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发经验。依托图像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团队掌握过硬的AOI检测技术,相关技术和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名、中航工业杯一等奖等荣誉和成绩。

鹰眼独到的检测逻辑、全面的光学设计,使长剑AOI不仅能检测内、外层板的缺陷,而且可以兼容干、湿膜的检测。随着PCB行业工艺制程的升级迭代,鹰眼科技紧贴行业需求,陆续推出HDI(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 高密度互联)板专用AOI、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 柔性电路板)专用AOI、大尺寸大台面AOI、树脂塞孔专用AOI等系列AOI,成为线路板企业领先行业的秘密武器。

目前,鹰眼科技成立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广东省智能机器视觉工程技术中心,并与国防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及中山大学等一流高校实现“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巩固了鹰眼在AOI领域的技术优势,形成鹰眼科技“快”“精”“准”的产品特色——速度更快,高难度板可测、品质稳定!

何为“聪明的AOI”?

据鹰眼科技销售总监程云峰介绍,近些年,鹰眼科技利用自身的软硬件独特的优势,持续深挖PCB检测相关联的智能化配套光学检测设备。鹰眼科技在3D检测早有布局,相关技术已经应用于PCB三维重建、汽车四轮定位等领域。树脂塞孔AOI的研制成功,是鹰眼科技3D检测技术的又一成功应用案例。

树脂塞孔专用AOI

长剑II-S750

树脂塞孔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些高端产品上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盲埋孔、HDI、厚铜等产品上已经在广泛的应用,这些产品涉及到了通讯、军事、航空、电源、网络等等行业。

鹰眼科技推出的树脂塞孔AOI,是在原有长剑AOI的基础上加入了3D检测技术,在3D视觉技术的支撑下,辨别被测物体的空间立体位置,突破了2D检测的平面局限,同时避免了由于2D视觉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检测可靠性的问题。这正是3D视觉在检测系统日渐成为趋势的原因。

同时,此次推出的长剑在线AOI-100,是鹰眼科技与PCB企业合作多年的技术结晶。

长剑在线AOI-100

在线AOI-100系列产品,其扫板效率远远高于离线AOI,最大产能达到800PNL/小时,相当于5~6台离线AOI产能。双面扫描和在线式设计可以对接蚀刻线,提高直通率的同时大大节省人力。在线AOI-100系列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独特的光学设计和健全的软件算法,使得鹰眼在线AOI在快速扫描的同时,依然能够准确识别出线路上的开短路等缺陷。不仅如此,鹰眼在线AOI还具有智能可调式的光学结构、CAM转换、多料号切换、自动对位、不限正反面放板功能、离线复检等诸多新颖功能。

目前,凭借树脂塞孔AOI在功能上的出色表现,公司获得深南电路、珠海镇东、广州捷骏、超声电子等优质合作伙伴;在线AOI-100系列产品,便得到科翔集团、江西威尔高、博敏电子等一线大厂的认可。

面向未来,鹰眼科技持续投入PCB-AOI的研发,携手PCB企业共同实现中国制造的崛起。鹰眼科技,以工匠精神打造军工品质,立志成为AOI领域的民族品牌!

程云峰表示:“鹰眼科技期待更多的的线路板企业用上中国人自己的智能装备,为线路板企业创造效益,为行业的自动化贡献力量,并从中分享一份成就和荣誉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