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背后与大数据的关系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留给你的秘密已经越来越少。

2010中国深证IT领袖峰会高端对话上,BAT的三位大佬正在为云计算、大数据而争论。

李彦宏认为云计算、大数据这类概念挣钱比较累。马化腾认为当时提出这些概念为时过早。马云则认为,云计算、大数据必须做,关乎未来,关乎生死。

次年7月,阿里开始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

此时,腾讯、百度虽然嘴上说不要,但是身体很诚实。

2013年9月,腾讯云正式对外开放,两年后,高调宣布“未来5年投入100亿发展腾讯云、追赶阿里云”。

同年百度云正式开放运营。

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升级云计算部门,布局企业级服务。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夺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获取数据的赛道也成为了他们投资的兴趣点。

今年12月12日,瑞幸咖啡完成2亿美元的B轮融资,市值达到22亿美金。紧接着,瑞幸就被爆出今年前9个月净亏损8.57亿元的消息。

面对亏损数额,瑞幸官方坦然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瑞幸全年的亏损会远大于8.57亿元这个数字。通过补贴迅速占领市场是瑞幸既定战略,亏损符合瑞幸预期。

瑞幸净亏损8.57亿元,还能在B轮融资2亿美金,估值22亿美金,风投在想些什么?

其标榜的竞争对手还是咖啡巨头星巴克,瑞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手机里。

买瑞幸咖啡的顾客需要提前下载手机APP进行点单,整个店内均不使用现金进行结算。瑞幸的顾客进入门店后会迅速取走已打包好的咖啡。

瑞幸售出总杯量超过8500万杯,在顾客喝瑞幸打折咖啡的同时,手机APP的数据被上传到了瑞幸的数据库,与其他顾客的数据汇总成为了大数据。

瑞幸高管说,大数据才是他们扩张的动力。

通过APP,瑞幸能够掌握顾客们喝咖啡的口味,他们的工作、居住区域的范围。通过大数据分析,瑞幸还会得到顾客的行为习惯、个性特质、影响他们购买的主要因素等。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瑞幸对顾客群体进行细分,明确目标客户,精准的选择商铺位置,推出优秀的营销方案。

或许在瑞幸眼中,大数据代表着咖啡市场的未来。

有如此想法的创业公司不少,他们都在收集我们的数据,或是成功登陆或是还在坚持。

摩拜单车记录着我们短程骑行路线。通过大数据分析,摩拜单车能够推算出合理的区域投放,合理的投放数量,以及投放的时间段。它还能知道区域内的人流量,对附近的店铺开设提供一定的数据帮助。

虽然摩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最终被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算得上是成功登陆。

网约车滴滴记录着我们在城市中的出行轨迹,它的大数据能够帮助城市更合理地管理红绿灯,为线上地图提供拥堵信息,对构建智慧城市起积极作用。

虽然滴滴已经烧掉了390亿,至今没有盈利,但其规模近乎垄断行业,依旧未来可期。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做数据的创业公司即将倒在黎明之前。

最早做共享纸巾的ZHO,融到过2500万资金,如今即将倒闭。

共享汽车途歌、小黄车OFO,至今没有盈利,也没有金主,正面临着退押金的巨大压力。

这些创业公司与瑞幸商业模式的本质一样,都在不停地烧钱,为行业大数据化铺路。

公司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要一直活着,其股东们烧钱的承受力和他们对大数据未来的期望在不断角力,最后完成收支平衡或有互联网巨头接盘。

近几年,网络巨头们正在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的投资,他们的触角像一只无形大手,慢慢笼罩着我们的生活。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禁止自己的女儿使用Facebook,他担心隐私泄漏。美国喜剧明星金-凯瑞在推特称,他出售了自己持有的Facebook股票,删除了Facebook的主页。

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将会用大数据、云计算监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缩减我们的秘密。

在美国,公众最不信任的公司是Facebook,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科技公司分别是推特和亚马逊,而这些公司恰好都是大数据、云计算巨头。

今年,Facebook遭到强烈抵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身家缩水187亿美元,近乎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身价。

在中国,商家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表现则迟钝甚至无视,当我们在注册、使用一些商家APP后,骚扰电话、诈骗短信也就随着而来了。

我们从愤怒到麻木,最后习以为常甚至加以利用。

最近几天消息,全国有十多所中小学院校已安排学生穿上植入了芯片的校服,配合人脸识别技术,家长和老师可以全天候追踪学生的动态定位和学习表现。

每名学生有否逃学、迟到、夜不归宿等全部无所遁形。

在英国电影《黑镜》系列的《马上回来》中,死去男友的网络大数据被收集,在新技术的帮助下。

最后,女友买回来了一个与其男友相差无几的机械人。

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未来真正的样子。但互联网覆盖面更广,脑电智能更加完善已是必然。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用户的信息会被记录在云端,加以分析。即便有有天我们逝世,数字灵魂仍将在这世上游荡。

也许这就是未来,我们来过,离去,永留痕迹。

留给你的秘密已经越来越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