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简介

今日头条

1096人已加入

描述

简介

编辑

笔记本与台式机相比,笔记本电脑有着类似的结构组成(显示器、键盘/鼠标、CPU、内存和硬盘),但

是笔记本电脑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其主要优点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一般说来,便携性是笔记本相对于台式机电脑最大的优势,一般的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只有2公斤左右,无论是外出工作还是旅游,都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超轻超薄是时下(2012年11月)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发展方向,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性能的提高和功能的丰富。同时,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受用户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展。

从用途上看,笔记本电脑一般可以分为4类:商务型、时尚型、多媒体应用、特殊用途。

商务型笔记本电脑的特征一般为移动性强、电池续航时间长;时尚型外观特异也有适合商务使用的时尚型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应用型的笔记本电脑是结合强大的图形及多媒体处理能力又兼有一定的移动性的综合体,市面上常见的多媒体笔记本电脑拥有独立的较为先进的显卡,较大的屏幕等特征;特殊用途的笔记本电脑是服务于专业人士,可以在酷暑、严寒、低气压、战争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机型,多较笨重。

从使用人群看,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主要用于教育和娱乐;发烧级笔记本爱好者不仅追求高品质的享受,而且对设备接口的齐全要求很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苹果公司的iPAD,微软公司的Surface等。这些平板电脑将屏幕和主机集成在一起,获得了更好的便携性。

组成

编辑

外壳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既是保护机体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其散热效果、“体重”、美观度的重要因素。笔记本电脑常见的外壳用料有:合金外壳有铝镁合金与钛合金,塑料外壳有碳纤维、聚碳酸酯PC和ABS工程塑料。

铝镁合金:铝镁合金一般主要元素是铝,再掺入少量的镁或是其它的金属材料来加强其硬度。因本身就是金属,其导热性能和强度尤为突出。铝镁合金质坚量轻、密度低、散热性较好、抗压性较强,能充分满足3C产品高度集成化、轻薄化、微型化、抗摔撞及电磁屏蔽和散热的要求。其硬度是传统塑料机壳的数倍,但重量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通常被用于中高档超薄型或尺寸较小的笔记本的外壳。而且,银白色的镁铝合金外壳可使产品更豪华、美观,而且易于上色,可以通过表面处理工艺变成个性化的粉蓝色和粉红色,为笔记本电脑增色不少,这是工程塑料以及碳纤维所无法比拟的。因而铝镁合金成了便携型笔记本电脑的首选外壳材料,大部分厂商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均采用了铝镁合金外壳技术。

缺点:镁铝合金并不是很坚固耐磨,成本较高,比较昂贵,而且成型比ABS困难(需要用冲压或者压铸工艺),所以笔记本电脑一般只把铝镁合金使用在顶盖上,很少有机型用铝镁合金来制造整个机壳。

钛合金:钛合金材质的可以说是铝镁合金的加强版,钛合金

与镁合金除了掺入金属本身的不同外,最大的分别之处,就是还渗入碳纤维材料,无论散热,强度还是表面质感都优于铝镁合金材质,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铝镁合金更加的复杂多变。其关键性的突破是强韧性更强、而且变得更薄。就强韧性看,钛合金是镁合金的三至四倍。强韧性越高,能承受的压力越大,也越能够支持大尺寸的显示器。因此,钛合金机种即使配备15英寸的显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预留太宽的框架。至于薄度,钛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镁合金的一半,厚度减半可以让笔记本电脑体积更娇小。

钛合金唯一的缺点就是必须通过焊接等复杂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结构复杂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这些生产过程衍生出可观成本,因此十分昂贵。至2013年,钛合金及其它钛复合材料依然是IBM专用的材料,这也是IBM笔记本电脑比较贵的原因之一。

碳纤维:碳纤维材质是很有趣的一种材质,它既拥有铝镁合金高雅坚固的

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它的外观类似塑料,但是强度和导热能力优于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ABS外壳需要另外镀一层金属膜来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销的主角。据IBM公司的资料显示,碳纤维强韧性是铝镁合金的两倍,而且散热效果最好。若使用时间相同,碳纤维机种的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碳纤维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成型没有ABS外壳容易,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都比较简单缺乏变化,着色也比较难。此外,碳纤维机壳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接地不好,会有轻微的漏电感,因此IBM在其碳纤维机壳上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

聚碳酸酯PC:是笔记本电脑外壳采用的材料的一种,它的原料是石油,经聚酯切片工厂加工后就成了聚酯切片颗粒物,再经塑料厂加工就成了成品,从实用的角度,其散热性能也比ABS塑料较好,热量分散比较均匀,它的最大缺点是比较脆,一跌就破,我们常见的光盘就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运用这种材料比较显著的就是FUJITSU了,在很多型号中都是用这种材料,而且是全外壳都采用这种材料。不管从表面还是从触摸的感觉上,这种材料感觉都像是金属。如果笔记本电脑内没有标识的话,单从外表面看不仔细去观察,可能会以为是合金物。

ABS工程塑料: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业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为PC+ABS,是因为这种材料既具有PC树脂的优良耐热耐候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能,又具有ABS树脂优良的加工流动性。所以应用在薄壁及复杂形状制品,能保持其优异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与一种酯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ABS工程塑料最大的缺点就是质量重、导热性能欠佳。一般来说,ABS工程塑料由于成本低,被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采用,多数的塑料外壳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

显示屏

显示屏是笔记本的关键硬件之一,约占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显示屏以背光源主要分为CCFL-LCD与LED-LCD。

LCD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LCD是液晶显示屏的全称,以面板区分主要有TFT、UFB、TFD、STN等几种类型的液晶显示屏。

笔记本液晶屏常用的是TFT,TFT屏幕是薄膜晶体管,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在其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也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的来历,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响应时间,约为80毫秒,有效改善了STN(STN响应时间为200毫秒)闪烁模糊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对比度,太阳下依然看的非常清楚,但是缺点是比较耗电, 而且成本也较高。

LED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LED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英文缩写。LED应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LED单管应用,包括背光源LED,红外线LED等;另外就是LED显示屏。

中国在LED基础材料制造方面与国际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就LED-LCD显示屏而言,中国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LED显示屏是由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的一显示器件。它采用低电压扫描驱动,具有:耗电少、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故障少、视角大、可视距离远等特点。

CCFL-LCD(以下为方便简称LCD)与LED-LCD(以下为方便简称LED)的主要区别

LED显示器与LCD显示器相比,LED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LED与LCD的功耗比大约为1:10,而且更高的刷新速率使得LED在视频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能提供宽达160°的视角,可以显示各种文字、数字、彩色图像及动画信息,也可以播放电视、录像、 VCD、DVD等彩色视频信号,多幅显示屏还可以进行联网播出。而且LED显示屏的单个元素反应速度是LCD液晶屏的1000倍,在强光下也可以照看不误,并且适应零下40度的低温。利用LED技术,可以制造出比LCD更薄、更亮、更清晰的显示器,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笔记本电脑市场,2012年全球笔记本出货量约2亿部,2013年、2014年将在这一规模的基础上保持小幅增长,我们在参考各家资讯机构预测数据的基础上,中性预计2013年、2014年笔记本出货量分别为2.0亿部、2.08亿部,2013年渗透率约为15%,2014年渗透率进一步上升至32%。我们认为随着Windows8的推广,笔记本电脑将在2013年、2014年全面推广加装触摸屏,预计带触屏笔记本电脑的渗透率2013-2014年分别为15%和32%,对应触屏需求量约为0.3亿片和0.66亿片

笔记本

全球笔记本电脑触屏需求预测(百万片)

大尺寸触屏产品对现有产能消耗较大。以5代线为例,5代线的玻璃基板(1100mm*1300mm)切割14寸屏可以切成15片,切割4.5寸屏则可以切成160片,其产能是14寸屏的10.7倍。

针对大尺寸触屏产品,终端厂商与触屏厂商以TOL技术为主。未来随着良率与产能一步提升,TOL触屏产品将在大尺寸触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我们假设笔记本电脑屏幕尺寸一般为14.0英寸,行业平均良率2013年为80%,2014年为83.75%,行业平均达产率为88%。基于以上假设,我们统计了行业内核心厂商的供给情况,2013-2014年触屏供给量分别约为0.25亿片和0.62亿片,可进一步推导出2013年供需比为0.85,2014年供需比为0.94。综上,我们认为随着触屏笔记本电脑渗透率的提升,2013年、2014年大尺寸触屏供需紧张,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1]

处理器

处理器可以说是笔记本电脑最核心的部件,一方面它是许多用户最为关注的部件,另一方面它也是笔记本电脑成本最高的部件之一(通常占整机成本的20%)。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基本上是由4家厂商供应的:Intel、AMD、VIA和Transmeta,其中Transmeta已经逐步退出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市场,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在剩下的3家中,Intel和AMD又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

不过,同样是Intel的处理器,由于产品新旧更替和不同定位的原因,也存在多个不同的系列,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三类:

Intel处理器:

1 Core架构处理器:中文名为酷睿处理器,这是Intel于2006年1月初发布的全新架构产品,包括双核心的Core Duo处理器和单核心的Core Solo处理器。酷睿处理器不仅分为单双核,还分为标准电压(即型号以T开头的)、低电压(型号以L开头)和超低电压(型号以U开头)3种,分别针对不同应用需求。标准电压版处理器应用于主流的笔记本电脑,此类产品多采用14英寸甚至更大的屏幕,偏重于计算性能。低电压版处理器通常用于12英寸屏幕的产品,追求性能与功耗的平衡。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往往用于那些追求超高移动便携特性的产品,屏幕尺寸较小,电池寿命很长。

Core架构的处理器具有非常出色的性能和功耗控制水平,是Intel发展的重心,Intel的台式机、服务器处理器也都采用此架构,代号为Conroe的新一代台式机处理器已经被正式命名为Core 2 Duo,并于2006年7月23日正式发布。

2 Pentium-M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是伴随着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共同出现的。最开始,这款处理器是以主频来标示型号的,例如Pentium-M 1.6GHz等,但是到了2004年5月,伴随着代号为Dothan的新内核的出现,Pentium-M开始转向一种新的命名方式,例如1.6GHz的Pentium-M处理器(Dothan内核)被命名为Pentium-M 725。到了2005年初,随着Sonoma平台的问世,Pentium-M处理器的型号进一步升级到以数字“0”结尾,1.6GHz的Pentium-M处理器又开始叫做Pemtium-M 730。Pentium-M 1.6GHz、Pentium-M 725、Pentium-M 730,这三者主频完全相同,但是Pentium-M 1.6GHz是第一代迅驰搭配的处理器,采用Banias内核,二级缓存容量为1MB,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Pentium-M 725则是Dothan内核的处理器,二级缓存容量2MB,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Pemtium-M 730是Sonoma平台笔记本电脑搭配的处理器,同样也是Dothan内核、2MB二级缓存,但是前端总线频率升高到了533MHz。

3 Celeron-M处理器:这就是常说的赛扬处理器,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廉价,通常售价都在100美元以下,而劣势则是性能落后,主要表现在二级缓存容量更小、前端总线频率更低、功耗稍高等等。Celeron处理器也采用了类似Pentium-M处理器的命名方式,只不过系列名称是以“3”打头,例如Celeron-M 380, 就是指主频为1.6GHz、前端总线频率400MHz、二级缓存容量1MB。

AMD处理器:

AMD针对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有2个系列——Turion 64(炫龙)和移动版Sempron(闪龙)。前者是主流的高性能型号,基于AMD Athlon 64这样的出色架构,并且同样支持64位技术,根据设计功耗的不同,分为Turion 64 ML系列和Turion 64 MT系列,前者最大功耗为35W,后者为25W。而根据主频和二级缓存容量的不同,ML\MT系列又进一步分析分为ML-37、ML-34\MT-34、ML-32\MT-32、ML-30\MT-30等。本次参加评测BenQ JoyBook R23,所采用的就是主频为1.8GHz、512KB缓存的MT-32。

移动版的Sempron处理器是简化版的产品,类似于Intel的Celeron产品,

其最大优点就是便宜(Sempron比Celeron还要便宜许多),因此许多售价不足6000元甚至更便宜的笔记本电脑,都有可能搭配这款处理器。

为了提高移动处理器的竞争力,2006年5月17日,AMD发布了针对笔记本电脑的双核处理器Turion 64 X2,这是第一款64位的双核移动处理器。虽然Turion 64 X2比Intel的Napa平台晚到了4个多月,但是比Intel 发布的64位双核处理器Merom还是早了几个月。

据了解,在国内最早出现的采用Turion 64 X2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是清华同方品牌,型号为超锐K220。而HP、Acer、Asus也在国外先后发布了采用Turion 64 X2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但未明确表示何时在国内推出相应的产品。针对AMD的这一动作,2006年5月28日,Intel也发布了多款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新品,并对已有的几款双核处理器进行了降价。新发布的处理器型号包括Core Duo Processor T2700(主频高达2.33GHz)、Core Solo Processor T1400(主频1.83GHz)以及期望已久的双核超低电压版的Core Duo Processor 2500,相信很快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也会因此而上一个台阶。

定位设备

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ointing Stick)。

硬盘

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尺寸: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是笔记本电脑中为数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

厚度:但是笔记本电脑硬盘有个台式机硬盘没有的参数,就是厚度,标准的笔记本电脑硬盘有9.5,12.5,17.5mm三种厚度。9.5mm的硬盘是为超轻超薄机型设计的,12.5mm的硬盘主要用于厚度较大光软互换和全内置机型,至于17.5mm的硬盘是以前单碟容量较小时的产物,已经基本没有机型采用了。

转数:笔记本电脑硬盘由于采用的是2.5英寸盘片,即使转速相同时,外圈的线速度也无法和3.5英寸盘片的台式机硬盘相比,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是笔记本电脑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颈。主流台式机的硬盘转速为7200rPm,但是笔记本硬盘转速仍以5400转为主。

接口类型:笔记本电脑硬盘一般采用3种形式和主板相连:用硬盘针脚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用特殊的硬盘线和主板相连,或者采用转接口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效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取决于厂家的设计。

容量及采用技术:由于应用程序越来越庞大,硬盘容量也有愈来愈高的趋

势,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来说,不但要求其容量大,还要求其体积小。为解决这个矛盾,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普遍采用了磁阻磁头(MR)技术或扩展磁阻磁头(MRX)技术,MR磁头以极高的密度记录数据,从而增加了磁盘容量、提高数据吞吐率,同时还能减少磁头数目和磁盘空间,提高磁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震动性能。它还采用了诸如增强型自适应电池寿命扩展器、PRML数字通道、新型平滑磁头加载/卸载等高新技术。

内存

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处理器速度较慢而导致的性能下降。一些笔记本电脑将缓存内存放置在CPU上或非常靠近CPU的地方,以便CPU能够更快地存取数据。有些笔记本电脑还有更大的总线,以便在处理器、主板和内存之间更快传输数据。

由于笔记本电脑整合性高,设计精密,对于内存的要求比较高,笔记本内存必须符合小巧的特点,需采用优质的元件和先进的工艺,拥有体积小、容量大、速度快、耗电低、散热好等特性。出于追求体积小巧的考虑,大部分笔记本电脑最多只有两个内存插槽。

笔记本电脑通常使用较小的内存模块以节省空间。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内存类型包括:

·紧凑外形双列直插内存模块(SODIMM)

·双倍数据传输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DR SDRAM)

·单数据传输率同步随机存取内存(SDRAM)

·专有技术的内存模块

一些笔记本电脑的内存能够升级,并且能通过可拆卸面板来轻松拆装内存模块。

笔记本内存的发展分为非标准时代和标准时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