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主要技术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1、配载技术

  配载技术是在完成一个或者多个运作目标的前提下,将时间、成本、资源、效率、环境约束集中整合优化,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关键技术,是物流运营计划与实际运营之间的有效结合的关键。配送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按客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中心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及时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

  2、配载线路优化技术

  集货线路优化、货物配装及送货线路优化等,是配送系统优化的关键。配载线路优化技术的实际运营效果,以亚马逊物流+为例,配送站大多围绕着各大运营中心而建,运输网络四通八达,通过货车将包裹配送到各配送站,而配送管理部门通过对全国路线及实时路况的掌握,早已为配送部门的快递小哥提前规划好最优化的路径。通过对配载线路技术的优化,亚马逊物流+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在配送业务中,配载技术和配载路线优化技术对配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有着绝对性的影响。

  3、装卸技术

  装卸技术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来说,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捡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装卸技术直接影响物流管理中的成本、效率和质量管理。装卸技术的优化追求的是最省力的目标,但具体实施需要因地制宜,因为这完全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不能够照搬别人的模式进行复制,需要综合规划设计。

  4、包装技术

  包装技术包括包装工艺、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包装测试等,“包装”指的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时下最流行的就是绿色环保包装,在绿色包装技术上,亚马逊拥有独特的技术——所有商品在入库的时候都会由Cubi Scan 3D测量仪读取商品的尺寸并存储入数据库,在消费者下了订单之后,系统就会根据该商品的尺寸推荐尺寸最合适的包装箱,从而避免浪费。

  5、MilkRun运作技术

  MilkRun循环取货是由一家(或几家)运输承包商根据预先设计的取货路线,按次序到供应商A、B、C取货,然后直接输送到工厂或零件再分配中心。MilkRun循环取货是一种相对优化的物流系统,是闭环拉动式取货。其特点是多频次、小批量、及时拉动式的取货模式,它把原先的供应商送货——推动方式,转变为工厂委托的物流运输者取货——拉动方式。

  6、过程控制技术

  现代物流已趋向商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趋势,通过构建现代化物流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这一全新的现代物流体系,使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从而能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物流服务。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过程控制已经是物流透明化管理的必须环节。此领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具有高度战略价值。

  7、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

  条码(barcode)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特定的信息。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这一技术对亚马逊来说早就不陌生了,库内的每一件商品都带有独特的编号,每一个货架也是,商品与货架以代码的形式存在于数据库内,每一次的移动都会自动更新数据库。仓库人员由此可对库存情况了如指掌。

  8、物流自动化技术

  物流作业自动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作业自动化的实现,并不仅仅是各种物流机械装备的应用,而是与大量信息技术的应用联系在一起的。目前中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拣、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9、POS系统与物流EDI技术

  POS即销售时点信息系统,就是销售的动态数据要及时的传送到生产、采购、供应环节,POS机通过收银机自动读取数据,实现整个供应链即时数据的共享,在收银台的作业效率可以大大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也就提高了。说到POS系统,不得不提及一下物流EDI技术,EDI技术的特点主要在于一方面用电子传输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纸单证的邮寄和递送,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取代人工处理数据,从而减少了差错和延误。在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物流运营操作,亚马逊通过EDI技术对接,可以为客户实现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透明化,可视化,让卖家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10、GIS技术、GPS技术

  简单地说,GIS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