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家居 但以下三大问题成智能家居的拦路虎

音视频及家电

720人已加入

描述

纵观过去一年的智能家居行业,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两个概念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了,各大厂商纷纷在家居行业落地,作为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集合,智能家居通过系统将各种家居与用户的居家生活结合,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和安全感。2018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能家居正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让用户享受到更人性化的居家体验。

细数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2012年智能家居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深受大众追捧,但进入2015年,销售增速开始放缓;随着政策的扶持,2016年市场规模增速开始上涨;2018年,得益于人工智能这项复杂产业的赋能,智能家居领域企业加入研发技术、搭建平台、生产终端等环节,智能家居焕发新生命。

智能家居产业错综复杂,涉及众多产品,根据目前各企业涉及的领域,大致分为六个流派: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通过将原有的产品智能化提高销售;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自产智能硬件或与传统家电企业建立合作涉足智能家居行业;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的手机硬件企业,通过研发软件、生产硬件和建立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进军智能家居行业;以Honeywell、Bosch和松下为代表的安防企业,在本身安防设备的基础上智能化,占据智能家居安防市场;以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为代表的国外智能家居企业,通过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军国内市场;以及一些提供云平台服务和小型硬件的供应商。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发展迅速,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社区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愈发强劲。面对如此红利,传统家电和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海尔建立U-home平台、美的建立M-Smart平台、阿里巴巴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发布了智能音箱等产品,未来几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上涨,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虽然被主流看好,智能家居中标准化、体验度、概念性和价位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三大问题成智能家居拦路虎

作为智能家居行业首当其冲的问题,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在整个智能家居产业中,至今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导致各大公司各行其道,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与其他厂商开发出来的系统并不兼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是谷歌、苹果、微软加入了高通主导的AllSeen联盟;英特尔、三星、戴尔等公司组成了智能家居设备标准联盟OIC;中国国内各大家电企业纷纷成立各自的生态圈,攻城夺地。

此外,缺乏人性化的伪智能让人工智能面临尴尬的境地,当前的智能家居产品大多通过手机来实现,但有些厂商以“智能”为噱头,将原本简单的操作强加到手机上,使得手机承担较多的功能。然而,除了年轻人对智能手机的操作较为熟悉,其他用户面对复杂的“智能”操作只能望而却步,严重缺乏人性化设计。

智能家居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物联网信息传输过程中,个人信息易被窃取,用户在使用智能家电的过程中,会造成信息泄露问题,这也衍生了数据监管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的课题。

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家居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智能家居经过了用App远程控制家电的单品智能化和多个电器间相互感应的智能互动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均为弱智能阶段,手机成为唯一的操作端口,在人工智能助力的智能家居场景下,第三阶段将会演变为家居产品与人工智能的深入结合,赋予家居产品人性化,摆脱手机的操控,通过自主学习、主动记忆、自主决策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生活。

提升全新的交互体验。语音交流以其与人交流的亲和感,成为当今最流行的人机交互方式。人类通过语音给机器下达指令,机器通过语音识别执行指令。近几年,语音识别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

而智能音箱具有语音交互、提供音乐和有声读物等媒体内容、提供多种互联网服务以及可以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等功能,深受大众追捧,因而被称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为抢占智能家居的入口,互联网各大巨头纷纷加紧研究抢占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百箱大战”成为了语音交互的最大体现,阿里的天猫精灵、小米的小爱同学、腾讯的腾讯听听、百度的小度智能音箱等让互联网公司纷纷试水智能家居领域。

人工智能也会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更安全、可控的应用环境。传统的密码输入和保护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人们对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这推动了人们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开发,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生物传感器等高科技结合,提取人固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以鉴定个人身份。目前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达到更高的安全水准,通过红外线照射获取手指静脉图像的指静脉技术也在紧密研究当中,极大地迎合了人们对智慧生活的追求,这些技术也促进了当下热门的智能门锁、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家电等传统家电领域迎来新的生命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