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软包需求向上 国产铝塑膜将何时破局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一面是软包动力电池的需求升温,一面是国产铝塑膜仍在大批量应用临界点挣扎。作为锂电池材料中最后一块国产化的处女地,国产铝塑膜将何时“破局”?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动力电池字段数据库》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66GWh,2018年软包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7.62GWh,同比增长63.5%。

与软包需求急速升温相左的是,国产铝塑膜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依旧缓慢。

高工锂电了解到,软包动力电池每Gwh铝塑膜用量约150万平米,而目前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应用国产铝塑膜在万余平米/月左右,相对于各家几百上千万平米的年产能而言,实际应用差距甚广。且主要还是集中在专用车领域,并处于小批次试装状态。

天劲股份副总经理杨万光表示,目前天劲在国产铝塑膜的应用量在每月几千平左右,供应商为紫江新材和明冠新材料,用量不算太大,主要还是小批次试装测试应用。不过根据测试反馈,国产铝塑膜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经与进口产品相当。

“2019年补贴的进一步退坡已成大概率事件,由于物流车市场对于价格颇为敏感,随着公司对于国产铝塑膜的测试及安全验证成熟,公司或将进一步扩大国产铝塑膜的采购量。”杨万光透露。

实际上,随着国产铝塑膜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的逐步起量,国产铝塑膜与进口铝塑膜的价格差距也在逐渐拉大。

明冠新材料特级研究员/高级技术工程师谢辉表示,目前国产铝塑膜的价格与进口铝塑膜的价格差距已经从30%上升至40%,这主要和铝塑膜厂家的品质管控、良品率提升以及规模化量产有关。

“目前国内部分优异的铝塑膜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经可以媲美进口产品,随着2019年补贴退坡,动力电池厂家对于成本管控力度加大,铝塑膜的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升温。”谢辉强调。

相对于专用车市场,乘用车领域的动力电池厂商则显得更为谨慎。

捷威动力电芯开发室经理马华博士表示,国产铝塑膜在可靠性方面和进口产品仍然有些差距,且成本也不是很低,捷威动力也在做验证和持续关注中。

据了解,即便是捷威动力、孚能科技、多氟多与新纶科技签署了铝塑膜采购大单,交付的产品依旧是由日本凸版原厂出货,常州产品的批量化应用仍有待厂商的进一步测试验证。

阻碍铝塑膜国产化进程的根结在于:1、国产铝塑膜市场化进程较进口短,动力电池厂家对于国产铝塑膜依然心存防线;2、由于进口铝塑膜沿用已久,动力电池厂商不敢轻易更换重要材料;3、下游厂商指定采用进口铝塑膜。

硬币的另一面是,国产铝塑膜在3C锂电领域的应用已经先行,铝塑膜国产化率进程进一步攀升。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从3C到动力,铝塑膜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将与隔膜相似,随着2019年补贴进一步退坡,国产铝塑膜需求或逐渐起量,并且有望在专用车领域率先释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