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并非万能 指静脉识别技术安全性能更高

触控感测

200人已加入

描述

指纹识别已被多个省份在高考中采用,而指静脉识别是一种识别安全性更高的的技术,利用血液中的血红素吸收红外光的原理,采集肉眼不可见的血液走向的结构图像,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

指纹识别已被多省采用,其余省份尚未有跟进措施

据记者了解,目前,广东、四川、辽宁、河南等多省已采取指纹识别的措施,以确定考生真实。

考生在高考前,需要到指定地点,通过专门的设备,将身份证信息、个人面部信息录入。核对无误后,左右手分别按压在验证机上,录入指纹信息。到了高考现场,考生的指纹必须与之前录入储存的指纹相符合,才能入场参加考试。

也有部分省份尚未采用指纹识别。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一名招办人员透露,湖北目前没有相关措施出台,“购买物资、采集信息,都是花钱花时间的大工程,不是说做就能做的,今年应该是不太会(出台)的。”

在其他一些不采集指纹的省份,会在高考前进行身份信息和面部信息录入,以辨别考生真伪。

江苏省溧阳中学陈老师曾做过监考,据其回忆,考生在高考前,被安排统一拍照,录入系统。高考开始前,监考教师手里会有一张纸,上面有考生的照片和基本信息。“我们主要就是把身份证上信息核实一下,照片和现场人脸对比一下 。”

指纹识别并非万能,安全漏洞让人有机可乘

据记者了解,大多数的指纹识别技术,是将激光射在手指指纹上,指纹表面的凹凸面使得激光反射回感应板上,形成一幅图片,然后,指纹机将图片与之前采集的指纹进行比较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指纹识别已被广泛使用,上班指纹打卡、智能手机指纹解锁屡见不鲜。但指纹识别并非万能,仍然存在漏洞。

一方面,受环境温度和个人皮肤影响,可能存在部分人指纹采集不易的现象;另一方面,指纹由于裸露在体表,是可以被复制利用的。

从网络上各种“指纹膜”的畅销,可见一二。指纹膜使用高科技纳米材料采集指纹,再用硅胶将采集的指纹倒入模板里面成型。

好的指纹膜材料,可做到无色无味、隐蔽性强。在2014年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的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中,枪手们就是将指纹膜套在手指上,骗过了验证机器。

专家:指静脉识别是看手指静脉血流的纹理图

如果说指纹识别是识别手指表面,指静脉识别就是识别内在腠理。

“指静脉识别录入的,是手指内部静脉血流的纹理图。”长期研究指静脉识别的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剑斌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国防科大研制的静脉识别技术是利用血液中的血红素吸收红外光的原理,采集肉眼不可见的血液走向的结构图像,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

“血液藏匿于皮肤内部,不易复制。因此静脉识别的安全性很高。”谢剑斌解释,血液是活体才具有的,静脉识别本质上就是活体识别。“国际公认其特征的唯一性与视网膜相当,在拒真率(相同的结构图,被算法识别成不相同)小于万分之一的情况下,识假率(不相同的结构图,被算法识别成相同)还可以做到小于10万分之一。”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率先使用指静脉生物识别技术验证高考考生信息,将一批“枪手”拒之门外。目前,指静脉识别已成大热态势,谢剑斌对其前景十分看好,国内多家公司、学校、科研机构在投入研究,抢占市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