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的逆袭之路:从2019年起,联发科将逐步夺回失去的市场

描述

1976年,被誉为“***IC设计教父”的蔡明介赴美国留学。1983年学成归来后加入***第一家集成电路公司——联华电子。1995年,蔡明介带领公司的IC设计部门从联华电子正式独立,这就是联发科的前身。

联发科成立于1997年,已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是全球著名的IC设计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其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无线通讯、高清数字电视、光存储、DVD和蓝光灯相关产品。

成立初期,联发科将重心放在研发光盘存储技术和DVD芯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DVD内分别承担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整合到一颗芯片上,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方案,受到广大DVD厂商的追捧。到2001年,联发科已经成功占据了60%的DVD市场份额,在***上市后首日便封涨停,发展势头凶猛。

不过之后一段时间的联发科却一直是“山寨”的代名词,联发科看到DVD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于是开始寻求转型以拓展更大的市场,不过这次转型却并不顺利。2003年,“山寨机”开始在手机市场上出现的时候,联发科作为当时唯一拥有移动处理芯片制造技术的国内厂商推出了第一款手机解决方案,成为不少“山寨机”厂商的首选,从此“MTK”的名字也就和“山寨机”联系在了一起。

蔡明介

不过联发科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们决定将自己原本擅长的DVD存储领域和芯片领域结合起来,实现绝处逢生。

2004年,在进行了相关调研后,联发科将多媒体解决方案放入手机设计中,这套成熟、先进、集成度高而且价格优惠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大陆厂商的追捧,使得后来的手机行业呈爆炸式增长,手机价格迅速下降,亿万普通人才能用上手机,这也为联发科打开了大陆市场的大门。

2007年10月,国内取消手机拍照核准制度,转而对手机颁发进网许可证,手机行业更加如鱼得水,联发科掀起了进军芯片市场后首个企业发展高潮。

2008年,联发科一跃成为世界前三大IC设计厂商,仅次于德州仪器和高通。后来,功能机市场快速崩塌,被智能机狂潮疯狂侵蚀,iOS和Android成为两大主流操作系统。

2010年,联发科加入谷歌主导的开放手机联盟,打造联发科专属的Android智能手机解决方案,开始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发布的MT6575单核处理器依然具有一站式服务和价格优惠的优势,受到小厂商的青睐,虽然抢占的只是一些低端市场,但是此时的联发科已经有底气和德州仪器和高通等国际大牌正面交锋。随后发布的MT6577等几款处理器在性能和功耗上有很大提升,在中低端市场逐渐打开局面。

随着德州仪器这一强劲的竞争对手逐步退出,联发科顺利接过这面大旗,成为手机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面对这种局面,高通坐不住了,联发科打算从低端市场进军高端市场,而高通想从高端收割低端,几年来,这两家公司展开了长久竞争。

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联发科在摸爬滚打中实现了低能耗和低发热,再加上价格优惠,联发科稳稳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之后联发科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八核处理器MT6592,可以实现八核全开,综合实力不容小觑,而且还延续了低功耗低发热的传统。

MT6592使联发科有机会切入一直被高通占领的中高端手机芯片市场,并初步显示了其之后的发展路线。后来联发科掀起了八核处理器普及风暴,代表机型是红米NOTE。

2014年2月,联发科正式发布全球首款支持4G LTE网络的八核处理器MT6595,定位在高端市场,不过由于联发科之前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大家开始对这款处理器的性能持怀疑态度,但其实际表现说明这款处理器性能和高通骁龙801相比并不落下风。魅族率先在其旗舰产品MX4上使用了这颗芯片,联发科的低廉价格也让MX4推出1799的超低售价,刷新了其旗舰产品的定价记录。

但联发科打开高端市场的道路并不顺利,尽管 MT6595 在处理性能方面比同期的骁龙 801 略显优势,后续发布的 X10、X20产品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但 GPU 图形处理能力、通信基带仍然是联发科处理器的弱项,这大大影响了智能手机的娱乐性能和综合体验,直接让联发科的处理器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动摇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联发科的收入持续多个季度出现下跌。

在联发科2017年末举办的媒体年终聚会上,总经理陈冠州表示,联发科将集中火力发展中高端Helio P系列处理器,新的处理器将向AI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倾斜,并带来更先进的工艺流程。尽管2017年联发科中高端市场份额被高通削减不少,但联发科仍占据一定地位。

在非洲占据销量冠军位置的TECNO(传音)手机100%都是采用联发科芯片,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2018年2月,联发科第二季度收入大涨22%。蔡明介表示,从2019年起,联发科将逐步夺回失去的市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通的挑战,联发科能否重现往日的辉煌,我们将拭目以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