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片机的比较与选择资料说明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03 MB | 2019-02-18

分享资料个

  单片机自70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单片机功能正日渐完善先后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作为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更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的了解。针对我们所做的SRT中所要使用的单片机进行了如下简短的比较。

  一、51系列

  优点:1、51单片机属于基本型它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

  2、51系列的I/O脚的设置和使用非常简单,当该脚作输入脚使用时,只须将该脚设置为高电平(复位时,各I/O口均置高电平)。

  缺点:1、51系列的在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时精度不高。因为它内部寄存器在进行八位除以八位的除法指令,商为八位,精度嫌不够,用得不多。而八位乘八位的乘法指令,其积为十六位,精度还是能满足要求的,用的较多。

  2、I/O口输出时无驱动能力。当该脚作输出脚使用时,则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均可。低电平时,吸入电流可达20mA,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而为高电平时,输出电流仅数十μA甚至更小,基本上没有驱动能力。因为其在高电平时该脚也同时作输入脚使用,而输入脚必须具有高的输入阻抗,因而上拉的电流必须很小才行。作输出脚使用,欲进行高电平驱动时,得用外电路来实现。

  3、运行速度慢,当晶振频率为12MHz时,机器周期达1μs,适应不了现代高速运行的需要。此外它还具有体积大、ROM少等缺点。

  二、PIC系列

  优点:1、CPU采用RISC结构,而51系列有111条指令,AVR单片机有118条指令,都比前者复杂。

  2、总线采用Harvard双总线结构,运行速度快(指令周期约160~200ns),它能使程序存储器的访问和数据存储器的访问并行处理,这种指令流水线结构,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两部分工作,一是执行指令,二是从程序存储器取出下一条指令。因此提高了运行速度。

  3、PIC系列单片机的I/O脚增加了用于设置输入或输出状态的方向寄存器从而解决了51系列I/O脚为高电平时同为输入和输出的状态。当置位1时为输入状态,且不管该脚呈高电平或低电平,对外均呈高阻状态;置位0时为输出状态,不管该脚为何种电平,均呈低阻状态,有一定的驱动能力,低电平吸入电流达25mA,高电平输出电流可达20mA。相对于51系列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它可以直接驱动数码管显示。具有在线调试及编程(ISP)功能。精度较51也有明显的改善。

  4、具有低工作电压、低功耗、驱动能力强等特点。

  缺点:1、该系列单片机的专用寄存器(SFR)并不像51系列那样都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址区间内(80~FFH),而是分散在四个地址区间内,即存储体0(Bank0:00~7FH)、存储体1(Bank1 :80~FFH)、存储体2(Bank2 :100~17FH)、存储体3(Bank3 :180~1FFH)。只有5个专用寄存器PCL、STATUS、FSR、PCLATH、 INTCON在4个存储体内同时出现。在编程过程中,得反复地选择对应的存储体这多少给编程带来了一些麻烦。

  2、PIC单片机的瓶颈现象严重。数据的传送和逻辑运算基本上都得通过工作寄存器W(相当于51系列的累加器A)来进行,而51系列的还可以通过寄存器相互之间直接传送(如:MOV 30H,20H;将寄存器20H的内容直接传送至寄存器30H中),因而PIC单片机的瓶颈现象比51系列还要严重。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