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驱动行业智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移动通信

296人已加入

描述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将是运营商开拓2B(面向政府和企业)市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目前,中国5G牌照发放临近,规模建设和试商用也即将拉开序幕。那么,5G到底如何改变社会?

在3月21日于福州举办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上,华为5G作为重要参展板块,携端到端全面领先的产品、技术和最新的行业应用亮相本次大会,并获得来自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记者在现场看到,华为5G在专注技术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聚焦于交通、安防、医疗、警务、VR、4K超高清直播等5G相关行业应用领域,探索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5G生态,助力各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华为打造端到端5G,为2B市场开拓奠基

在美国的不断广播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华为是ICT领域的领先者,更是5G领域的领先者。据悉,华为是行业目前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统的厂商,包括无线、承载、核心网以及终端。

为了解决运营商5G建网挑战,华为推出了“极简部署,极简站点,极致体验”的5G解决方案。该方案已为5G商用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获得了行业组织和运营商客户的广泛认可。

在5G无线方面,华为可提供全系列、全场景5G基站产品,包含多形态(宏站、杆微站、数字化室分)多频段5G射频,多模(2/3/4/5G)合一基带产品。

在5G承载方面,华为SPN系列和IPRAN 系列产品,当前均具备商用条件且在多个局点商用。华为5G承载产品具备50G接入/200/400G核心汇聚超大容量,灵活切片和超低时延能力,可满足未来3-5年需求,支持长期演进。

在5G核心网方面,华为践行至繁归于智简理念,通过4/5G融合方案协助运营商简化5G建网初期的复杂性,保护用户体验不下降,快速完成用户迁移。

在5G终端上,从没有任何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像5G一样,终端与网络的产业发展节奏如此一致。华为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全球首个商用5G CPE,并于2019年年初推出巴龙5000自研5G基带芯片,这也是全球首款7nm的芯片。在记者近期参加的2019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更是推出了举世瞩目的5G折叠屏手机——Mate X。

记者看到,在本次生态大会的5G展区上,华为设置的“5G速率体验”展点,受到了观展者的热烈追捧。体验者排起了长队,通过自己的手机连接5G CPE,提前切身体验到真实的5G网络速度。

在5G时代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运营成本。新网引入、多网并存,运营商年度运营和维护成本逐年增加,发展5G要把降低OPEX作为战略重心。为此,华为从芯片、设备和网络运维等多重维度进行技术创新,包括独有的散热系统、Wireless AI专用芯片、5G网络智能规划、AI部署与自动化运维服务方案,协助运营商降低5G时代运营OPEX。

5G改变社会:百行千业上5G

当前,全球5G进入了产业化全面冲刺阶段,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5G商用部署进程,全面展开融合应用探索。华为已与全球领先的运营商在诸多重要城市部署了5G预商用网络。

截至2019年2月,华为已经获得超过30个的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4万个,获得了全球领先运营商的认可,引领全球规模化商用。

在国内运营商5G商用探索中,华为与运营商积极合作,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建设了端到端验证基地,在示范网中验证5G关键技术,探索5G的建网思路和方案。

在为5G商用做准备的同时,华为还携手运营商及交通、安防、医疗、警务、传媒、VR等行业的合作伙伴积极开展5G创新行业应用的孵化,“百行千业上5G”的探索成为时下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风潮。

在福建,华为、福建联通、301医院联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在挪威,华为联合Telenor运用5G技术打造了智慧渔场,实现集中监控、精准喂食和病鱼检测,大幅降低养殖成本;在2019年央视春晚中,华为联合三大运营商提供了包括5G网络和终端在内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首次实现在北京、深圳、长春多地进行4K超高清直播,让观众们看到无时延的异地现场表演。

本次大会上,观展者可以了解到多个行业的5G创新应用,还可以现场体验Cloud VR、Cloud Game及5G智能巡检机器人互动。

展望未来:5G驱动行业智能

5G作为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新型基础设施,必将驱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入一个新时代。5G激发新一轮规模创新,让各行业对未来的商业增长拥有更多想象。5G被视为一种新型的通用技术,这意味着5G不仅限于为网络运营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它将普遍适用于多个行业、带来长期且持续的改进并且能够催生新的创新。

5G对众多行业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带来的是生产方式本质上的改变,5G将驱动行业智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据了解,华为这家公司正着力联合伙伴探索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5G生态,助力各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