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传感器如何监控CO2培养箱二氧化碳浓度是否正常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毫无疑问,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型系统之一。尽管它们被广泛使用,但哺乳动物细胞相对脆弱并且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这种环境几乎全部由CO2培养箱提供。保持CO2培养箱正常运行且无污染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的成功培养至关重要,以下几点是二氧化碳培养箱使用注意事项:

1、避免污染

哺乳动物细胞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的温度有利于几乎所有不管是否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尽管许多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剂作为预防污染的方法,但这并不能解决持续性的方法学错误,而且往往会隐藏有问题的事实。如果可能的话,避免使用这些药剂,并努力改进你的无菌技术并开发一个能保持你的培养箱清洁干净的系统。

培养箱的主要污染源是通过操作入口进入的微生物。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把它放在首位将有助于您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对防止全面污染有很大的帮助。将培养物放入培养箱时,务必戴上手套,尽量缩短内部玻璃门打开的时间。不定期地用70%的乙醇擦拭门把手。每周更换一次保湿托盘中的水以保证其干净。定期用肥皂和水擦洗保湿盘,然后用乙醇擦拭; 或者,对保湿盘进行高压灭菌。如果培养液溢出培养箱,请取下搁板并彻底清洁。

这些清洁仪式的频率取决于培养箱的运输次数。大型实验室中的培养箱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清洁。如果你从一个干净的培养箱开始,并注意进出的物品,它应该保持清洁数周或数月

2、37°C恒温

鉴于我们人体核心温度努力保持在37℃,因此培养基的哺乳动物细胞在这个温度下最舒适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多数二氧化碳培养箱都配有一个显示内箱温度的显示器,但最好定期仔细检查,特别是如果你注意到细胞生长不理想或不典型。最好使用高质量的校准温度计来完成。打开外部和内部培养箱门并将温度计粘贴到玻璃门内部,以便在玻璃门关闭时从外部读取温度。在您离开实验室之前,请执行此操作。第二天早上,打开培养箱的外门,读取温度计。如果这一次读数不是37°C(并且温度计准确),你需要重新校准机载的温度传感器。

培养箱显示:精确的温度和CO2控制,可实现高细胞产量和活力。

3.保持潮湿

培养箱的内部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温度,因此培养基的水分蒸发将成为没有高湿度的真正原因。通过将水保持在位于培养箱底部的托盘中,可以在培养箱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90%至95%)。这样做的缺点是充水托盘是潜在的污染源(见上文)。

采用定期的维护和清洁计划是保持CO2培养箱正常运行且细胞无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4、确保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应该是培养箱应有的标准

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基使用碳酸氢盐缓冲系统。CO2是该缓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必须保持在5%才能使培养基保持在生理pH值。虽然基本上所有现代培养箱都配备了CO2传感器来维持所需的CO2含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准可能会偏离设定点,需要通过操作员(您)直接确定CO2浓度重新进行偏移校准。

测量培养箱中的CO2浓度最简单、最准确的方法是使用气体分析仪。这些仪器可以从许多科技型供应商处购买,并且可以用来设计成测量CO2或O2浓度的模型。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待测气体化学吸收之后的液体体积膨胀。设备调零校准是使用了CO2浓度为0.04%的室内空气,并且这种培养箱内的空气是通过培养箱门或侧面的孔进行取样。

旧模型的培养箱可能需要更频繁的重新校准。最好的新型号每个月都会对CO2传感器进行零位校准。虽然这些型号很少需要手动重新校准,但用户仍应根据其标准操作程序(SOP)的规定,使用Fyrite装置检查箱内CO2浓度并校准。

CO2传感器,是培养箱正常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重视起来,并且这个传感器还要符合以上的要求,即抗高湿度,5%以上的宽量程,能工作在37℃环境下的,因此这里推荐SohaTech的SH-DS二氧化碳传感器。其大致的参数特点和原理如下:

下面的就是SohaTech的SH-DS传感器模块,尺寸小,结构易安装,专用接口是连接更加可靠!

SH-DS具体参数如下:

检测原理

双光波非色散红外原理 (NDIR)

检测量程

0 ~ 25%

精度

±60 ppm ± 3 % ppm @ 0 ~ 50℃

数据更新

2秒每次

预热时间@25℃

《 90sec

工作环境

-10 ~ 50℃, 0 ~ 99.5% RH (无凝露)

输出

模拟输出: 0~3VDC (0~25%)

数字输出:9600bps TTL Level 3.3V

电源

DC 5V ~ 9V输入 ,推荐值5~7V

功耗

平均 35mA,峰值 80mA

接口

4PIN Header[CN1]

Molex 5267 included With 2.54mm spacing.

Refer to Dimensions

尺寸大小

(W)40mm x (H)36mm x (D)11.9 mm,重量 : 12g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