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创业者的30年 带你领略安防行业的三十年

安全设备/系统

153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某媒体发布了一篇《自诉|创业30年,我眼中的AI安防“三大派系”走向》的文章,阅读完后颇有感慨,同时也对文中的各项数据表示疑问。

时间轴

在文章开头表面被访人履历“张天(化名)在安防圈从业近30年”,而在文末则是“2001年,我离职创业做安防,中国安防行业又迎来大发展”。从时间来看,被访人是从2001年进入安防产业,而2001年到2019年,期间只有18年时间,“安防圈从业近30年”从何而来?

“不久,我决定加入飞天科技(化名)这家公司,担任高管。”

“2011年左右,安防硬件为王,买硬件送软件,但很多企业在交通这块做的软件产品并不精细,实用性不强。”

被访人称自己离开原企业,并在2011年左右加入飞天科技(化名),但在文末称:“2012年,我退出这家公司,加入飞天科技的时候,又恰巧赶上AI大发展”。

从时间轴来看,颇为混乱。

安防?智能交通?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客户找到我们,希望帮助他们做一个智能交通产品,并提出了一些需求。我当时就把这些需求反馈给我的技术同事,他们说可以做!就这样,飞天无巧不成书地从智能交通这块切入安防了。”

简单点说,就是:“从智能交通切入安防,是因为做一个智能交通产品。”从正常逻辑上来说,智能交通企业做智能交通产品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如何切入安防?从广义上来说,安防领域本身就涉及智能交通,且目前大部分智能交通项目,都是从安防产业延伸或拓展。

派系

安防真的有派系吗?有,但并不是所谓“进攻派”、“防御派”或“改革派”,相信企业自身也不会给自己标定这些“标签”。

1、AI企业推动安防改革?

对于传统安防企业来说,AI在安防中的应用是视频图像识别系统,其在数年前早已开始推广,并针对性优化。而AI企业的参与,更多的是推动AI在安防落地的进度。其次,旷视、云天励飞的企业也认为AI企业在安防产业中,更多的是加速推动,而非改变。

2、和平共处的“进攻派”?

不管是华为还是阿里,在面对海康或大华等企业并不“怂”,但唯独产品,不能与其抗衡。

从产品端而言,海康大华基本做到极致,超高的性价比,足以让众多企业无法与其对抗。在某媒体举办的会议上,海康威视CEO胡杨忠在面对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超低价摄像机时曾说过:我们没法把摄像机做到这种价格。但随后几年时间里,互联网企业的摄像机不温不火,萤石在2018年成为家居安防的NO.1。

对此,华为、阿里无法从产品端布局,但对于平台,其则可以进行大量布局,毕竟华为和阿里的定位并非产品,而是系统平台。作为以系统平台为主的企业,其必然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及要求,与海康、大华等企业,也只能是保持开放状态。

3、迈向新征途的防御派?

在安防这一大环境下,海康还会继续停留吗?

在海康前端时间的发布会上,海康宣布自己未来将是基于视频数据的大数据公司,这一行为就表示了海康未来数年的发展目的和方向,虽然会很难做,但根据海康胡杨忠的惯例,通常是把相关渠道铺设好,并能成功的情况下才会公布。所以海康并不是漫无目的,或者说成功率较高的环境下,公布了自己的发展。

了解为何只能“失败”

“在安防行业呆了大半辈子,我了解传统安防企业的能力,也清楚的知道他们的软肋。”

这句话颇有自我吹捧的态度。

众所周知,大华向海康学习,其营业额全国第二,并且一路向上。该被访人在了解安防企业的能力和软肋的情况下,所在公司并未撼动海康、大华等企业。

中国安防未崛起即没落?

“十几年前,就有朋友告诉我,‘安防没啥机会了’,这个论断显然是错误的。”

十几年前这个数字略有争议,11-19均是“十几”,如果是十九年前,海康刚成立,如果是十一年前,深圳还是安防之都,黄河、波粒等企业大势扩张。据某安防媒体的业务称:“以前安防企业在年初会主动打电话咨询并投钱,业务员在办公室坐三个月就能完成全年的销售业绩。”

最后:看看就好

在看这篇文章时,总会想起之前很火的一篇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作为科技媒体,追求的是谨慎与开放,并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相关的思路和启迪,而不是“讲故事”。如果沦落为“讲故事”,给相关的从业者带来“焦虑”或“寒冬”,想必这不是媒体的初衷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