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属成形折弯细分领域,埃斯顿折弯机器人已经成为行业首选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金属成形折弯细分领域,埃斯顿折弯机器人已经成为行业首选。

“根据调研机构的市场调研数据,目前埃斯顿的折弯机器人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左右,国内外一流的机床厂基本上都跟我们有合作。”埃斯顿集团钣金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马玉楠在接受高工机器人的采访时表示。

作为国产机器人突围样本,在“内生”与“外延”并举的双核双轮驱动战略下,埃斯顿通过推进公司机器人产品线“All Made By ESTUN”的战略,形成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智能系统工程的全产业链竞争力。在差异化竞争中,埃斯顿更是以“打造细分领域机器人领军地位”为目标,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成为折弯行业龙头

此前,有不少企业都曾尝试进入钣金折弯行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埃斯顿利用自己的技术积累以及对国内市场更清晰的认知,最终成为折弯行业的龙头,成功构建行业技术壁垒。

马玉楠指出表示,我们更懂国内市场的需求及工艺,做折弯行业的企业不多,埃斯顿作为国产机器人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折弯市场做起来。

一方面,以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为基础,依托于20多年的经验积累,埃斯顿已经摸透了折弯机整个工作原理,并深入到工艺的方方面面,掌握了整个折弯过程中钣金料的变形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国内少数拥有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企业之一,埃斯顿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

依托于工艺的深度理解和把控,结合机器人研发优势,从2012年开始,埃斯顿就致力于折弯机器人的研发并首先将机器人应用在钣金折弯这个行业中,并快速占领市场。

据马玉楠介绍,当时钣金折弯市场自动化程度还非常低,折弯机器人应用还寥寥无几,而一些类似于专机的产品,在市场上反馈也比较差,效率相对比较低,编程复杂,基本上不具有实用性,没办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高压电机柜折弯市场,需要双折边,模具原来用的是弹簧复合压平模具,人工操作的难度比较大,而且也难以和机器人配合。在此情况下,埃斯顿与相关的厂商一起合作研发了气动复合压平模具,既解决了人工操作难的问题,又适合机器人使用,精度也有一定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另外,原来双折边需要人工拿着一个很小的钣金垫块来辅助折弯,人员的利用率很低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目睹了工艺流程之后,埃斯顿认为这个方式非常不合理,就联合厂商在工艺上进行改进。“从2013年开始做这件事情到今天为止,气动磨具和不用钣金垫块来辅助折弯工艺已经在全行业推广开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自动化发展。”马玉楠表示。

目前,埃斯顿折弯机器人在大型钣金料的应用中,可以实现两年回本,实际上越大型的钣金件,机器人应用的优势越明显,速度提升也越明显。

最近埃斯顿又在业内首次推出了500Kg的折弯机器人,钣金件的重量近300Kg ,对于超重超大型板料自动化之路具有里程碑意义。

机器人+软件包

作为世界首款六自由度折弯专用机器人,埃斯顿ER80-BD机器人是根据钣金折弯应用实际工况所开发设计的。据悉,在研发折弯机器人专机之前,埃斯顿首先对折弯机器人市场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虽然机器人折弯开始被折弯机厂家和最终用户所接受,市场需求开始扩大,但是通用6轴机器人用于折弯还存在机器人和折弯机的高度不匹配,需要加高折弯机或者是挖地槽把机器人降低;机器人适用的板料尺寸比较狭窄;机器人运行速度较慢,轨迹精度较低,影响折弯效率和精度;机器人适应机床的范围较窄,大部分情况下要增加第七轴等问题。

埃斯顿开发的ER80折弯专用机器人已经成功解决上述问题。据悉,埃斯顿ER80折弯专用的机器人结构上面根据折弯加工的特点进行了正向的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机器人,折弯专用机器人大臂和小臂的长度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和配比,传动结构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使之更适合折弯加工的工作环境,加工效率和精度更高。

此外,埃斯顿ER80折弯专用机器人对折弯的工况进行了研究,可以对2500mm×1250mm左右板料进行加工,适用板料范围广泛;埃斯顿折弯机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第七轴,减少投入成本,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空间。其高度和折弯机更加匹配,不需要加高折弯机或者是挖地槽把机器人降低。

不光是硬件上的改善,马玉楠指出,在软件方面,埃斯顿也做了很多设计,首先是精度的保证,其次是易用性地提升。

埃斯顿自主研发的折弯机器人软件《Smart Robot Bending》具有高精度的工件尺寸自动补偿和实时跟随等功能,解决了产品种类多和成品一致性差等行业难题,大幅度提升客户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再加上行业专用的折弯机器人以及先进的软件功能配套,使其更加易用,更符合国内市场需求。

在马玉楠看来,解决机器人易用性是质的飞越。“现在有些行业机器人应用比较难,对操作者会有一些要求,埃斯顿的软件使机器人更加易用,一般一线的操作工人进行1—3天的培训时间就可以上手。”

据悉,钣金料折弯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跟随”,目前国内很少企业能够做得很好。“一些大的钣金料,如果不跟随的话,整个折弯精度就很难保持,如果跟随得不好,精度也没有办法保证。”马玉楠说。

马玉楠表示,“跟随”的实现牵扯到专家数据库,而这正是埃斯顿的优势所在,基于埃斯顿在钣金折弯行业多年的技术沉淀,已经积累了这样的专家数据库,再结合埃斯顿的机器人基础做了大量的研发测试工作。“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研发测试,测试用的钣金料至少都有十几吨,在产品推出市场前做了大量的实验,从而解决了钣金跟随的误差问题。”

工装夹具关系到集成技术,埃斯顿不光在本体上进行了技术突破,在集成上也进行了技术突破,针对各种材质和形状的加工工件,设计了不同工装夹具和工艺。

国产机器人突围样本

通过深耕折弯市场,埃斯顿折弯机器人可以说是国产机器人在细分领域的突围样本。

“我们跟国外的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寻找细分的行业进行突破,走差异化的道路。”埃斯顿集团执行总裁诸春华在高工机器人年会上曾表示。事实上,这也是埃斯顿的竞争优势,因为在一些细分领域,埃斯顿从很早就已经开始酝酿,为开拓应用做准备。

从操作简便、更加安全、成本更低、投资回报更快这些要求,埃斯顿不断打造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低的成本,针对细分应用开发专用软件,让客户使用更方便,埃斯顿的折弯机器人已经超越国外品牌成为行业首选,这对于国产机器人突围具有借鉴意义。

马玉楠表示国产机器人不要一直想着抢别人的蛋糕,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寻找细分领域进行定制化机器人产品地研发,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工艺与技术的结合上,配置一定的资源,假以时日,一定会有突破。“我们在机器人折弯领域,投入了业界最大团队在做这件事情,目前埃斯顿折弯机器人团队已经将近50人。”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折弯自动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之后会有越来越多地企业进入这一领域,马玉楠表示,一方面,埃斯顿非常欢迎更多厂商加入这个行业,为客户提供更好地解决方案;而另一方面,埃斯顿也反对所谓的拿来主义,只经过一番测绘就开始进入,这是对市场不负责的行为。

而对于如何保持埃斯顿的领先地位,马玉楠也非常有信心,他认为虽然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埃斯顿也在不断进步,埃斯顿会在软件、本体、集成上持续投入和研发,据悉,目前埃斯顿的折弯机器人软件包已经升级到4.0版本。“4.0版本在客户的易用性上有很大的提升,实现了智能化的傻瓜式操作,未来,埃斯顿会持续在软件和硬件上进行投入。”马玉楠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