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摩路由C1评测 信号穿墙及覆盖能力不俗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Moto摩路由自M1、M2问世以来,凭借强劲的信号覆盖及优秀的穿墙能力,让其在解决家庭网络的问题上大放异彩,受到了众多用户的追捧。目前,主打颜值与性能兼备的摩路由C1已经开售,京东官方旗舰店618促销售价为148元。摩路由C1传承Moto经典的RAZR刀锋造型,结合自主高增益四天线设计,支持双频千兆全网络覆盖,彻底清除家庭网络盲区。

2Moto摩路由C1外观赏析

首先来看看摩路由M1的外包装,依然采用的极简设计风格,正面重点展示产品及特色功能“双频千兆、刀锋设计、AC1200时尚路由器”,摩托的logo则凸显在外包装的左上角。

背面的信息量相对较为详细,从时尚设计、极简配置、家长控制、高速上网、智能QoS及远程管理六个方面描述产品,让用户在选购之前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

配件方面,摩路由C1保持了和M1、M2一直的简约配备,产品、电源适配器,在辅以产品说明书及保修卡,对于省去的那条网线,小编这里库存不少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单从实用角度来看,路由器的外观还真不是重点的考察对象,但作为家居环境中的一部分,能有一个靓丽的颜值也是能起到装饰点缀作用的。

摩路由C1主打刀锋归来,传承Moto经典的RAZR刀锋造型,采用ABS环保材质经一体成型工艺处理,整个外观成楔形,由内向外延展变薄,最薄处仅4mm,边角处均进行了圆润收边处理,配上表面磨砂工艺处理,将摩路由C1的曲线灵动极致展现而出。

Moto的Logo设置于产品的中心位置,同样的黑色基调,虽然采用了高亮处理,但整体表现依然十分低调。

摩路由C1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5dBi定制高增益天线,内置PCB+黄铜片,从发射源头增强功率从而达到更广的信号覆盖面积,2.4GHz和5GHz分别配对两根天线,实现真四天线设计。

摩路由C1四根天线采用刀形设计,最薄处也仅为4mm,契合机身实现真正的刀锋归来。四根天线的位置统一设置于路由器的接口端,可实现180°旋转及上下90°的摆动。

接口方面,摩路由C1设有一个电源接口、一个百兆WAN接口、三个百兆LAN接口和一个复位键,在支持无线传输的同时有线接入网络的需求也同时得到了满足。

摩路由C1在背面设计上极为用心,由1352个散热孔组成“城市印象”图案,在兼顾散热的同时还给予了C1更丰富的文艺气息。值得一提的是,摩路由C1采用平放式结构,考虑到散热孔与地面间的间隙,在机身上进行了弧形桥洞设计,贴合刀剑出鞘的锋芒还能创造一定的散热风道。

3Moto摩路由C1信号测试

考虑到家用网络的连接除了PC端外,移动终端设备也是家庭中的常客,因此本次测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在PC端通过专业的WirelessMon软件进行测试,另外一个则是手机端WiFi概观进行测试。测试的地点则选择80平左右的家居环境,相对来说网络环境较为纯粹,其他路由器的干扰较少。而在家庭测试中由于受限于小编家庭设备的原因,仅采用了移动端的测试,PC端则在天极网华南办办公室内进行。

在信号强度测试环节中,我们选用了天极网华南办公室作为测试环境,测试软件选用专业的WirelessMon软件。我们选用办公区域的A点作为路由器的位置,我们在评测室以及办公区域分别设立了测试点B、C、D、E。从下方平面图中不难看出,E点到A点的距离约为6米,中间没有任何阻挡物,C点距离A点最远,约为12米,中间有多重阻隔,情况最为复杂,BD两点距离A点位置均在10米左右,AB两点间仅有玻璃门阻隔,AD两点间除了玻璃门,中间还有一处未闭合的承重墙。

MOTO

WirelessMon软件测试

MOTO

B点测试结果:2.4G强度-25dBm,5G强度-27GdBm

MOTO

C点测试结果:2.4G强度-37dBm,5G强度-48dBm

MOTO

D点测试结果:2.4G强度-25dBm,5G强度-34dBm

MOTO

E点测试结果:2.4G强度-19dBm,5G强度-25dBm

从WirelessMon软件的测试截图中不难看出,处于办公楼内的wifi信号非常之多,共计收到有30个之多,而传统的2.4GHz频率信号多达25个,极易造成信号通道的拥堵,从而对信号传输产生干扰。而从摩路由C1的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摩路由的wifi信号强度表现不错,在毫无阻隔的测试E点,强度均达到了-25dBm以上,擅长直线传播的5GHz频率更是高达-19dBm,信号直逼90%,而经过各种阻隔后,2.4GHz频率的表现依然稳定,始终维持在了-25dBm的强度上,即使在距离最远情况最复杂的C点,信号强度也达到了-37dBm,超过50%的信号也足以令你在洗手间内流畅上网,反观5GHz信号,经过不同程度的玻璃门及墙壁阻隔,信号衰减成正比递增,这也是5GHz频率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所在。

家庭测试中,小编选用入门处的A点作为路由器的摆放位置,分别在家中选用B、C、D、E、F五个测试点,从下面的平面图不难看出,五个选择点的位置基本覆盖了整个家庭,不会出现任何的覆盖盲点。B点作为离A点最近的位置,中间没有任何阻挡物,C、D两点则选在卧室当中,均有墙壁房门的阻隔,相对来说,D点距A点的位置比C点更远,E点则是厨房的位置,直线距离受墙壁的阻隔,行走过去则需通过一到玻璃门转阳台然后到达,相对来说信号传输到此会有一定的衰减,F点则是公认的家中网络盲点——洗手间,一条狭长的通道再经房门阻隔,情况最为复杂。

MOTO

WiFi概观测试

现在家庭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等,智能家居设备的快速落地也使得电视开始连上互联网,机顶盒通过WiFi直播网络电视等,都缺不了强劲稳定的WiFi信号,移动端的WiFi概观可以通过接收WiFi信号,将不同路由器发射出来的信号进行对比,从而选出其中最为给力的,同时还能查询连接的WLAN信息及信道检查等。

MOTO

信号强度分析图

MOTO

信号雷达对比图

以上两张集合图,则是WiFi概观的各种界面展示截图,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去进行不同的对比分析。在本次测试中,重点表现的依然是摩路由C1的信号强度。

MOTO

测试截图

MOTO

信号强度对比图

从移动端的WiFi概观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毫无阻隔的B点依然表现强劲,C点和E点的信号强度次之,虽然都是一墙之隔,但两者相对D点离路由器的距离更近一些,另小编较为惊喜的则是,位于洗手间的F测试点在信号接收中较为接近-50dBm的强度,信号强度接近50%左右,对于小伙伴在吸收剂玩弄手机及平板等设备,再也不用担心网络不通的问题了。

PS:网络信号的好坏不仅仅来源于发射端,信号接收端也就是终端设备同样重要,电脑上的网卡版本也同样影响着测试结果。

4Moto摩路由C1软件应用

摩路由C1的联网设置可以通过PC端和APP两种方式进行,路由器出厂默认设置是没有密码的,终端设备在首次连接摩路由C1时会自动提醒设置路由器的登录密码,后续的联网方式则通过介绍一步步完成即可。当用户需要修改路由器设置时,同样可以通过APP和PC端操作,路由器的设置链接为mowifi.com,简单好记。

关于摩路由APP,用户可以通过说明书中的二维码扫描下载摩路由APP,同时支持安卓及IOS系统。首次登录摩路由APP,用户需要进行一个Moto账号的注册,按照指引向导均可以轻松实现注册,绑定对应的路由器后就能轻松进行远端操控。同时移动端和PC端的路由器管理界面功能方面保持了完好的一致。

MOTO

相对于传统PC端设置路由的方式,摩路由通过移动端APP同样可以实现。首次进入摩路由APP的用户,经过应用启动界面进入后,系统会自动引导进入路由设置界面,根据运营商给定的账号密码,用户能轻松实现联网操作。在后续进入APP应用后,能非常直观的看到网络状态,Internet图标与路由器图标连线中的“√”代表网络连接成功,反之则是“×”。

MOTO

摩路由APP应用保持了一贯的简洁风,重点功能包含网络设置、无线设置、访客设置、WiFi定时关闭及智能流控五个方面,结合注册用户信息可以实现APP与路由器的绑定,实现远程操控路由设置功能。

MOTO

摩路由C1的功能设计主要为了实现顺畅的网络体验,通过结合各种智能控制及访客设置的方式来达成。较为贴心的一点在于,在2.4G和5G网络的选择上,摩路由C1进行了用户首选的推荐,针对移动用户则选择穿墙能力较强的2.4G,针对TV固定位置的设备使用则推荐直线传播强悍干扰较少的5G网络,毕竟移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临时的起身、喝水、走动等都会引发网络信号的变化,而在游戏关键时刻的双频网络切换则是会另用户抓狂的。

MOTO

智能流控方面,不仅提供了外网宽带的上下行限制,还提供有基于设备和应用的两种选择方式,毕竟设备共用网络时期,台式机或移动设备某一特定时期的优先级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且在进行网络游戏、视频欣赏、网页浏览等应用上,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也是会有差别的,通过摩路由的智能流控就能轻松解决网络分配的权重优先级问题。

MOTO

当然,在应用中还提供有WiFi定时关机及用户设备控制块,可以有效防止外来设备蹭网及家中小朋友无节制的网络使用,在源头上进行有计划的实施,确保小孩有足够的休息学习时间。

5Moto摩路由C1评测总结

评测总结:摩路由C1的问世,不仅明确了Moto进军路由行业的决心,刀锋归来的设计更展现了Moto一如既往的匠心设计,在硬件配置上,双频千兆的传输、四根自主高频发射天线的配置、不俗的信号穿墙及覆盖能力,都为摩路由C1增添了诸多的竞争优势,如能在ISB扩展方面进一步发力,相信其可玩性会更上一层楼。当然,就目前普通家庭用户来说,一款京东618促销148元的摩路由C1足以满足你的家庭使用需求,选择它,不会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