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将技术突破押注在基于视觉计算的神经网络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反击”姗姗来迟。5月8日的2019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Waymo首席科学家Drago Anguelov对埃隆·马斯克此前有关激光雷达的言论做了回复:“马斯克决定仅使用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完全摈弃激光雷达”风险很大。激光雷达能够不断地向车辆周围发射激光并捕捉反射的光波,帮助车辆测量距离并“看清”周围的环境。

今年4月的一次公开活动后,马斯克一竿子将使用激光雷达的公司都打落成 “冤大头”,称最后所有人都会抛弃激光雷达。显然特斯拉将技术突破押注在基于视觉计算的神经网络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多传感器融合与纯视觉计算派的路线分歧由来已久,打个比方,是内外兼修,还是剑走偏锋,目前技术实践还不足以下结论,但不同的派别都各有拥趸,在既定的道路上实践着自身的技术路线。

多传感器融合派——安全是自动驾驶的第一逻辑

被马斯克Diss的自动驾驶公司,包括了Waymo、Cruise、Uber在内的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都采用的是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解决方案。

相比较而言,这一派别的人对于风险的认知要更加谨慎,“无法想象只用摄像头如何实现自动驾驶,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最好的摄像头系统来支持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Waymo首席科学家Drago Anguelov说,“所以马斯克的方案可以说是一场豪赌,这样风险非常大,而且完全没有必要选择这样的方案。”

更多自动驾驶细分领域的佼佼者都有自己的观点。

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专家委员会委员,智加科技CEO刘万千表示:“智加有全球最领先的AI视觉系统,能够准确追踪1500米外的障碍物。但我们认为自动驾驶的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基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的传感器融合是必要的,全球最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都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全行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突出单项技术混淆公众认知去搏眼球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智加科技是由刘万千与斯坦福读博时期同学郑皓携手创办,专注于多传感器融合为方案的干线物流L4级无人重卡的研发,目前在中美两地市场都有干线运营。

中国激光雷达新创公司速腾聚创(RoboSense)研发副总裁Leilei Shinohara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传感器可是能采集到人眼看不到的细节。”在安全面前,一切都是浮云。“也许你的激光雷达只有5% 时间起效果,但它一出手就能解决大问题,所以你还是会备着它以防万一。”Shinohara 解释道,Uber 和特斯拉的致命事故就是前车之鉴。

纯计算机视觉派——摄像头和雷达“感知出一篇新天地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上,一向是特立独行派别——马斯克则认为激光雷达的加入会让技术路线误入歧途,所有人的终极目标都是摄像头实现感知。当然,神经网络必不可少这点大家都同意,但没人像马斯克那样“走极端”,把激光雷达等发展路径当成敌人。这里显然有巨大的“弯道超车”的博弈预期,如果最终押注成功,特斯拉的方案就一骑绝尘,天才获得上天垂青的桥段将鼓励更多人。

特斯拉的方案,并不是孤例。

同样以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开宗立派的,还有图森未来。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在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技术路线也是以低成本的计算机视觉为核心,并辅以人工智能算法。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图森未来CTO侯晓迪表示:“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把东西卖出去,所以首先会考虑价格相对较低的方案。”侯晓迪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和神经学领域专家。

此外,另一位与摄像头方案深度绑定的大牛是AutoX的肖健雄。这位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实验室的创办人,在创办AutoX后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摄像头为主的传感器方案,这是基于其对技术快速落地的商业化考虑,“够便宜,用户才能接受”,也来自其对摄像头功能演进的信心——算法的优化可帮助弥补摄像头的现有缺陷。

看起来,坚持视觉为主的企业对于是否加入激光雷达的原因与马斯克不谋而合,成本问题是他们考虑的最初逻辑。

之所以如此,中国工程院的高文院士此前接受采访表示,激光雷达究竟何时价格能降到符合量产要求并不可知。随着自动驾驶领域各家企业争相推进其产品量产进程,留给这些企业的时间并不多了,与其都在激光雷达一项技术上“死磕”,不如转而寻找其他更可行、在短期内有可能落地的技术。

派别之争,根源在于激光雷达的成本可控预期

激光雷达本身并不是原罪,它的作用毋庸置疑,激光雷达可以提供比更为丰富且准确的数据,同时也能更轻松的建造模拟环境(simulation environment)。另外,激光雷达也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判断周围车辆及物体的互动,这些都是只采用摄像头很难达到的效果,因此很多视觉派也在后期对外的观点表达中,不绝对否定使用激光雷达的可能性,当然前提还是要将做到量产+合理成本。

而多数坚持使用包含激光雷达在内的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公司,考量的初衷看起来更加“执拗”,至少以目前全球整体研发实力,在可靠性不足以支撑所有感知需求前提下,为了保证安全第一的逻辑,激光雷达是一个咬牙也要加上的选项。

激光雷达前期研发的高成本与大多数新技术首次开发时的规律是一致的,好消息是激光雷达的成本正在被从业者努力攻克。

“从根本上来说,激光雷达并不昂贵。”Dolgov说,“我们已经大幅降低了从第一代到现在的激光雷达产品的价格。可以想象,随着规模的扩大,我们将节省多少成本。”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在当下正伴随着两条平行线发展,一条是激光雷达的成本可控速度,另一条是基于视觉的神经网络的成熟空间。孰优孰劣难以定论,从业者统一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改变未来世界的信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