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电会是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吗

音视频及家电

723人已加入

描述

智能家居市场如火如荼,家用电器纷纷上车赶热潮。不过一些智能功能却显得“画蛇添足”,智能烧水壶就被吐槽:“明明按一下开关就可以,为何要打开手机找半天app?”智能大屏冰箱也遇到了灵魂拷问:“我只想拿颗鸡蛋,你却让我追剧?”

智能家居正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回到家中,室内灯光将开启并调整亮度到舒缓氛围,空调调整到合适温度,窗帘自动缓缓拉起,电视机打开进入昨天看到一半的节目,此时家里的地面整洁如新——因为扫地机器人在你上班期间已经打扫完毕了。随着人们生活场景智能化的演变,大牌生产商纷纷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将常见的家电与自己的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变成智能产品。

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576亿元,与互联网连接的“物件”数量增加到385亿个。其中,增速最猛的将是智能冰箱、电视等家电。届时,智能家电销售收入也将突破千亿元。风口之下都是抢食者,海尔、美的,以及华为、小米、腾讯、阿里纷纷入局。

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种类非常多,例如电源开关、照明、安防、娱乐影音、生活电器,甚至旅行箱、平衡车等出行装备。但也有一些经常出现在新闻或热议话题中的智能家电,却几乎从未在真实生活中见到过。因为它们的智能似乎没有用对地方,实际使用体验太差了。

例如带有屏幕的智能冰箱可以播放最新的美剧,网友吐槽:“我只是想打开冰箱拿颗鸡蛋呀?”

同时,一些智能冰箱还搭载了智能食材管理系统,它能够记录冰箱中放了什么,有什么营养成分,并能够在食材变质之前进行提醒。但是绝大部分智能食材管理系统并没有自动识别食材的能力,需要使用者在向冰箱中放入食材后,手动在冰箱的智能系统中添加备注。这一过程繁琐不已,反而平添了许多麻烦。而且,冰箱也无法自动识别食材的新鲜程度,只是简单套用冰箱系统内置的食材保鲜期,很可能并不准确,造成食材变质。

此外,带有人工智能的吸油烟机、能够直接对话的烤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唯独忽视了人们进厨房的时候并不会考虑“双子座距离地球有多远”这类问题。

不少智能家电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挂上“智能”的标签,而不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远程操控功能是目前所有智能家电产品中使用最多的,它将原本放在机身表面的操控面板移植到手机App中。但对于一些原本就操作简单、功能简单的家电来说却显得“画蛇添足”。

例如厨房用的电热水壶、电饭煲、电磁炉、抽油烟机,居室内的电暖器、落地扇等,最常见的都是近距离使用简单的一键开启及关闭功能,如果需要拿着手机找到app,点开进入、再操作,整个流程反而麻烦了不少。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因为中餐与西餐不同的烹饪方式,几乎没有人会在家中没人,或者自己不在厨房的时候让厨房家电自己工作。显然远程控制的功能设置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

一些智能产品的噱头远大于实际意义。比如品牌众多的智能枕头,从宣传广告上看,不仅可以通过内置传感设备感知温度、湿度、翻身、出汗、深度睡眠等等,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睡眠数据为用户建立健康睡眠报告等。

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睡着之后只要一个翻身就离开了枕头,监测的数据就不再准确,所有的数据分析就不再有意义。也就是说,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智能枕头就无能为力了。更何况,人们对睡眠质量的好坏有着直观的感知,根本用不着智能枕头来监测,反而在自身体验与监测结果出现差异的时候给用户徒增烦恼。

可以实现水质监测以及饮水提醒等功能的智能水杯,号称可以为用户量身订制健康的饮水计划。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非常干渴需要喝水的时候,如果水杯一直提醒说水质不好,不适宜饮用,到底是喝还是不喝?严格执行智能水杯制定的饮水计划,一旦作息规律发生改变,智能水杯除了提醒也是“无可奈何”,频繁提醒之下,还会遭到用户的反感。

智慧生活并不是完全由机器或人工智能来决定人类的行为。因为环境因素多变,人类不会放弃自主权,那些不能提供实际帮助,反而会造成困扰的智能功能,只会显得是画蛇添足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