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隐私之名,苹果是做圣斗士还是为了卖奢侈品?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苹果CEO蒂姆·库克找到了知音——“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

6月12日,在互联网女皇发布的《2019互联网趋势报告》中,隐私被从333页PPT中单独拎出来,成为十大要点之一。

玛丽·米克的预测,于苹果而言像是一记完美助攻。今年以来,产品越卖越贵的苹果,已经高高举起了一面新旗帜——保护个人隐私来作为公司的新卖点。但当下我们是否有意愿为隐私而买单?

01

“锁匠”苹果

“国内用户好像对隐私确实不怎么关心,他们记住的新特性往往都是功能性的。”北京某苹果店资深员工杨晓发现,到店的用户很少向他询问关于隐私设置的问题。

但现在,为了用户被迫出让的那些隐私,苹果公司似乎操碎了心。

在不久前一年一度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刚刚宣布在 iOS 13 的定位服务中,用户可以选择应用“只调用一次”的定位权限。这意味着你可以选择避免自己的位置信息被服务商持续跟踪。也就是说,当你路过一家商场时,手机上可能不会再“及时”收到某品牌打五折的信息。

而针对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用智能家居平台录制的安防视频的趋势,苹果强调即使在云端,也会通过数据特殊加密处理的方式,保证用户的数据隐私不被泄露。

在这些细节修补之外,苹果还准备塑造新的规则,继续向“锁匠”之路精进。它即将上线一个基于 Apple ID 的账户登录功能——Sign in with Apple。

不同于Google 和 Facebook在登录时要填写多项信息,苹果只要提供姓名和邮件地址即可登录。如果用户对邮件地址的安全性也存在顾虑,怕被服务商追踪使用习惯,苹果甚至可以提供一个伪造的随机地址。

图/视觉中国

对于使用了第三方服务商的账户登陆的应用,苹果同时作出强势规定:之后必须要将可“Sign in with Apple”作为其中的一个登陆选项。

360安全专家、黑客研究院杨卿对AI财经社分析称,此举可以预防以电子邮件地址为线索的用户行为追踪与统计。

在互联网上,邮箱是一个人显著的身份信息。如果苹果将一次性的邮件地址传递给App的开发者,App平台在用户登录时,将无法获取到用户的真实邮箱。

考虑到此前的数据泄露事件中,黑客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根据用户邮箱来查历史密码,苹果此举无异是替用户手机上锁,是隐私保护的一次升级。

此前有大数据行业从业者告诉AI财经社记者,有的大公司会给员工专门配发一台苹果手机,看重的便是通讯安全。

不过苹果此举可能让开发者不那么开心。有业内人士担心,这种措施会破坏互联网行业的生态系统:毕竟App开发者利用用户信息,追踪或分享用户行为,然后由广告商投放定向广告,原本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生态。

对此,国内某大数据服务公司创始人李杭告诉AI财经社记者,苹果只是给用户增加了一个选择。

为限制广告追踪,苹果2012年推出IDFA(广告标识符)。2016年,iOS10推出后,用户可选择打开“限制广告追踪”功能。服务商无法追踪你的浏览历史,下次再打开App比如今日头条时,个性化推荐就不灵了。

不过,账户信息只有App开发者可以获取,广告商追踪用户时更多采用IDFA,账户登录限制也对广告商影响不大。在广告营销中,国外注重邮件地址,国内更多用手机号,比如O2O类营销,只要确定你的手机ID是可唯一识别的,并不关心用户具体信息。

“关键就是我作为使用者,可以有两种选择方式。”李航的意思是,苹果的意义在于为用户提供选择权。

但他相信,用户为了追求体验感,慢慢还会回到个性化,比如淘宝用户用原有账号后,淘宝能够记录下他/她的习惯,就越看越爽,如果淘宝首页推送与用户兴趣无关,就太无趣了。“比如妈妈做菜,她是不是要先知道你喜欢什么?这个过程你是关注隐私被获取、还是享受了特殊定制化?”

李航相信,方便与隐私是双刃剑,“就像扎克伯格说过的,你只能选择一样。话说得有点狠,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02

巨头攻伐的新旗帜

对于数据隐私,硅谷科技巨头之间始终意见不一。苹果自成一派,誓做保护用户隐私的圣斗士。

按照库克的定义,苹果可是一家“超前人性化”的企业。至于谷歌、Facebook,近两年负面缠身的很重要一个原因,也是源自隐私保护不力。

在2019年美国CES期间,苹果公司尽管照惯例没有参展,但却刷足了存在感。他们买下了展会附近一栋13层高楼的广告位,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广告——“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发生在你 iPhone 上的事,只会留在你的 iPhone 上),意思是iPhone上的信息不会外流,但似乎也是对 2018 年被隐私事件缠身的竞争者们的讽刺。

图/视觉中国

安全成了苹果高举的新营销旗帜。今年4月,该公司推出第一则主打隐私保护的广告片。片中出现多个琐碎的小场景——看门小狗对着外人汪汪叫、两名交谈的男子在女服务员走近时中断谈话、开会时拉下百叶窗、片尾苹果的logo上出现一把锁。这些片段在试图告诉大家——生活中需要隐私,手机里更是如此。

对于苹果扛起隐私保护的大旗,硅谷另一巨头谷歌多少是有点不屑的。也许被苹果的广告所烦扰,谷歌 CEO 5月公开发文,强调“隐私不应该成为一种奢侈品”。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间接回怼苹果。

实际上,虽然苹果从2014年起大张旗鼓地表明自己对隐私保护的态度,但它似乎有时“说一套、做一套”,这也被竞争对手嘲讽。例如,谷歌去年向苹果支付了约90亿美元费用,获得了成为iPhone网络浏览器中默认搜索引擎的特权。

但库克也没嘴软。库克对外发声最极端案例,莫过于拒绝FBI向苹果提出开发一个新软件以攻入恐怖分子iPhone手机的要求。如果苹果就范,相当于开了“后门”。库克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赢得了满堂彩。实际上,苹果必须讨好用户,继续赢得用户的信任。毕竟苹果的业务是出售价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硬件。

而在这一过程中,谷歌、Facebook频现丑闻,毕竟这些互联网公司走的是流量变现的路子,靠收集数据来构建自己的广告业务,也确实因此承受更多舆论压力。

比如根据美联社2018年8月报道,在安卓手机用户选择关闭位置历史的情况下,谷歌继续采集用户位置信息。此外,谷歌还被曝出对第三方开放Gmail邮箱数据,合作方的工作人员居然可以直接阅读私人邮件等漏洞。

03

谁是保护我们的锁?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苹果在推进隐私保护方面的做法,正在产生潜在的正面影响。可以确定的是,苹果新登录方式等一系列保护隐私的做法,可能会被其他企业效仿。

而苹果iOS平台的做法,甚至改变了Facebook自身的做法。因为Facebook今年将推出清除历史功能。今年2月,Facebook 首席财务官大卫·韦纳(David Wehner)承认,对隐私的担忧是公司在2019年的一大问题,Facebook能否达成全年收入预期,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隐私。

浏览历史一直以来是Facebook最重要的数据。尽管此举会影响到接下来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效率,进而影响广告营收,但在日益觉醒的数据隐私权益面前,Facebook别无选择,只能将监管的弧线拉得更长一些。

图/视觉中国

反观国内,对于手机用户的隐私保护仍有待改善。相当一部分手机应用会强制索要用户权限、采集用户数据。一项官方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应用申请收集个人信息相关权限数为10项,但实际上用户不同意开启则App无法安装或运行的权限数平均仅为3项。通常,App调用用户数据所要求的权限包括访问手机号、通讯录、相机、位置信息等。

李彦宏曾说,中国用户习惯以隐私换取便利,但这背后也有无奈。有用户抱怨,我的各种信息早已经被泄露了一个遍,还让我怎么保护隐私?

国内缺少苹果这样的“超前人性化”科技公司,只能靠法律来维护个体尊严。最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就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给出了较为严格的数据收集、使用和监管规定,例如,不能打着提升用户体验的名义收集用户的数据,用户还可以对App定向推送的广告说不。

不过这把“锁”是否牢固,还是要看这部管理办法何时正式施行,以及后续的惩罚措施和监管力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