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现在的发展水平怎样

物联网

763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接近300亿台联网设备,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30亿。《智慧农业市场评估报告》指出“物联网有望成为促进农业提产、实现供需平衡的关键使能技术。 智慧农业采用了基于IoT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实时收集并分析现场数据及部署指挥机制的方式,达到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收益、降低损耗的目的。可变速率、精准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等多种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将推动农业流程改进。物联网科技可用于解决农业领域特有问题,打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场,实现作物质量和产量双丰收。到 2020 年,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4.3%”。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了5G牌照,中国正式迈入5G时代。业界对于5G如何“改变社会”“改变产业”也成为热门话题。在智慧农业物联网领域,5G+IoT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蜂窝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升级,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改变和商业模式创新。5G+农业,当先以5G技术为支点进行分析。从技术角度讲,5G具有三个典型场景,mMTC(海量大连接),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这三个技术在智慧农业场景中,存在不少可落地方案。

5G mMTC场景是海量大连接,对应物联网等连接数量较大的应用。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NB-IoT正是5G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mMTC这种场景的典型代表。

中移物联网公司-开放平台部副总经理石明洋提到,“截止2018年年底,中国移动已经部署20多万NB-IoT网络基站,覆盖346个城市,实现乡镇以上覆盖;5G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快的网速,而是万物智能互联变成现实,而NB-IoT作为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的特性,已经成熟应用于消防烟感、智慧停车、畜牧定位、植物生长环境监测场景中”。

5G智慧农场

中国移动还联合GSMA、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农大以及众多OCP(OneNET合作伙伴认证计划)认证级企业,共同发布了《中国移动NB-IoT智慧农业数据采集标准》,旨在降低农业数据采集成本,实现植物生长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

5G eMBB具体来说,主要是速率的提升,单个5G基站能够支持20Gbps的下行速率以及10Gbps的上行速率,主要应对4K/8K超高清视频传输、VR/AR等大流量应用。中国移动OneNET View、OneNET Video借助5G eMBB的增强移动宽带技术,无缝对接OneNET平台的海量农业大数据,为客户提供“5G农业数据中心”服务。 农业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的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以详尽的指标体系形象的呈现出来,直观的反映农业生产状态,方便农业生产决策。

农业数据可视化

5G uRLLC低时延高可靠技术,网络端到端时延降低到10ms以内,足以应对无人驾驶、边缘计算等低时延应用。5G农机远程遥控和自动驾驶,5G植保无人机,OneNET VR/AR沉浸式交互系统,都离不开5G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传输特性。目前OneNET VR/AR沉浸式交互系统,已经在中国移动的农业项目中进行了试点应用,配套已经部署在田间地头的农业物联网设备,种植管理者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种植情况。

中移物联网公司-智慧农业行业总监何震宇提到,“随着5G网络走向成熟,中国移动联合农业OCP企业,推出智慧种植标准化套件产品,包括高性价比的5G农业物联网设备、数采分析和应用呈现年费服务”。在GSMA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协助下,该种植标准化套件产品已经在曲周德众科技小院进行了试商用。该项目通过“5G网络+OneNET平台+OCP生态”优势整合,对农作物进行智能化生产管理,同时打通数据壁垒,联合研究机构挖掘农作物生长数据价值,掌握农作物生长生产规律,从而提高农业产量。该项目具备对全国5G智慧农业建设提供方向性的引导,标志着5G+智慧农业的成功应用。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为助力国家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 和 “5G+农业“,中国移动物联网联盟联合OCP企业提出倡议,开展“5G未来农业计划”,面向智慧农业企业开放5G农业应用方案征集和项目申报工作,中国移动将协助智慧农业领域的OCP企业掌握相关5G产品技术和OneNET平台技术,助力项目落地。

越来越多的智慧农业企业加入OneNET合作伙伴计划(OCP),携手落地5G+农业方案,只是5G+IoT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讲,以及中国移动OneNET 4.0版本全新能力的加持,物联网技术必将深入更多行业,推动智能社会的到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