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人机共融

描述

编者按:此文是根据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杨广中于2019年5月在浙江宁波余姚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的《机器人的挑战与机遇》报告录音整理摘编部分而成,题目为编者所加。杨广中曾被评为“英国科学”最重要的100名科学家之一,在本次报告中为我们讲解了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在报告中杨广中说道,将来机器人的挑战在哪里?它的痛点在哪里?我们要在哪些方面能够弯道超车?在哪些方面提前布局?从产业转化和应用方法上能做出哪些好的创举?这是当今从事机器人工作的人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们要做到人机共融

首先在功能方面,要做到人机共融。人机共融,不仅仅是结构上的,并且还是功能上的,真正达到人机共融。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超过90岁,甚至超过100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人的机体功能却在退化。怎么样增强人的机体功能,这是个很大的挑战,这也是未来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要努力做的事情。其实,它牵涉的因素很多,从能量、传感、信息的处理,其他应用场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人机共融

怎么样更好的能够把人机共融。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好各方面的信息才能真正推动智能化。智能化牵涉到两个因素,不仅是机器向人学习,而且是人如何理解机器,相辅相成。在机器的自学习当中,怎么样教会机器学习,希望它所学到的东西,并且能够理解机器所做的一切,这是源于深度学习和其他模式识别所需的研究方法。

比如在生物界,怎么样能够学习动物的跳跃能力,这是机器人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伯克利大学Ron Fearing 团队研发出了一个基于模仿GALAGO的机器人,它跳的高度能够达到很高的位置。它在跳的过程当中怎么样巧妙地运用力量,达到更高的高度,这对机器学习来说就是学习自然,理解自然。再举个例子,这是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Seth Hutchinson团队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的文章 - 学习蝙蝠怎么飞。机器蝙蝠能够达到蝙蝠相似的功能吗?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机器人的问题,这是材料在实际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怎么把翼变轻、变柔,然后加上传感,使它有更多的自由度。这是材料加上机器人的构造从而实现功能上的飞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