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中电气故障的情况分析及检测判断方法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电路故障排查一般可以通过输入到输入顺序检测,也可以从输出到输入的反向方法检测。

各种时好时坏电气故障大概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接触不良:板卡与插槽接触不良、缆线内部折断时通时不通、电线插头及接线端子接触不好、元器件虚焊等皆属此类。

解决此类故障的办法是仔细检查怀疑的接插件,看看有没有明显的氧化或者接触不良现象,刮锉氧化的金属接触点,拨动调整接触点的位置,处理后重新拨试验接触是否良好。

二、信号受干扰:对数字电路而言,在某种特定的情况我醉欲眠下,故障才会呈现。有可能确实是干扰太大影响了控制系统使其出错,也有电路板个别元件参数或整体表现参数出现了变化,使抗干扰能力趋向临界点,从而出现故障。

这类故障着重检查设备是否接地良好,使用试电笔检查设备外壳是否带电,或者使用成用表交流测量设备外壳对大地是否有较高电压,一般在1V以下,如果10V以上就要怀疑接地是否良好。

三、元器件热稳定性不好:从大量的维修实践来看,其中首推电解电容的热稳定性不好,其次是其他电容、三极管、二极管、IC、电阻等。

1、这种故障一般会伴随机器开机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或消失,实质是故障随某个故障元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例如电解电容老化引起的故障,一般是刚通电就出现故障,而通电一段时间后故障消失,即冷机时有故障,而热机时无故障。其实质是:老化电解电容的电容量随着温度变化,温度低时容量小,造成滤波不良,电路板不能正常工作,而随着通电时间处长人,电解电容的温度上升,容量随之增加,满足滤波条件,从而故障又消失了。

2、热稳定性故障属于软故障,维修时不容易直接检测确定故障元件,但可以通过人为对怀疑元件升温或降温的办法来缩小检查范围。可使用电吹风或电热枪对怀疑元件加热,使用棉签蘸酒精对怀疑元件散热降温。而电容的好坏使用VI曲线测试很容易判别出来。

四、电路板上有湿气、积尘等:湿气和积尘会导电,具有电阻效应,而且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阻值还会变化,这个电阻值会同其他元件有关联效果,效果比较强时就会改变电路参数,使故障发生。

这类故障可以通过对电路板加以清洗解决。建议使用洗板水清洗电路板,或者直接使用清水清洗,再使用电吹风彻底吹干。不建议使用酒精,因为酒精清洗后很容易在板上留下一些白色物质。

五、软件也是考虑因素之一:电路中许多参数使用软件来调整,某些参数的裕量调得太低,处于临界范围,当机器运行工况符合软件判定故障的理由时,那么报警变会出现。

故障检测判断方法:

方法一、直接观察:电路发生故障时,通常情况下不会立即去使用仪器测量,而是用肉眼观察去查找电路可能存在的异常部位。而直接观察方法又分为不通电跟通电检测

不通电检测即检查电源电压的等级跟极性是否符合电路要求;电解电容的极性跟二三极管的管脚位置、集成电路的引脚位是不是出现虚焊、错焊跟出现交叉等问题;布线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印刷版在印制的时候有没有线路出现断线;电阻跟电容有为明显烧焦问题。

而通电检查主要是观察元器件有没有过热、冒烟和明显焦味,电子管跟示波管的灯丝有没有存在高压打火等问题。

方法二、万用表检测:万用表检测主要是检查静态工作点,其中电子电路的供电系统、三极管、集成块跟线路中的电阻值及直流工作状态可以利用万用表进行检测。检测看是否数值正常。

方法三:信号寻迹法:在复杂的电路中,可以通过在输入端接入一个信号,然后通过示波器从前级到后级或者从后级到前级一级一级观察波形跟幅值变化,最终查看哪一级出现异常。

方法四:对比方法:对比法较为直观,主要是通过将疑似故障电路跟一个工作状态正常的相同电路进行参数对比,查找其中是否存在参数差距较大的值,再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最总判断故障位置。

方法五:替换法:对于故障不明显的电子电路,在无法进行直观的判断或疑似故障点时,可利用现有的相同元件进行替换,通过替换观察电路是否变化,来缩短故障判断方位。

方法六:旁路检查法:如果电路中存在寄生震荡现象,那么就可以利用一定容量的电容器,将电容器跨接在需要检查的地方或参考接地点之间,然后观察震荡是否存在,如果震荡消失,则说明震荡是产生在前级电路或者附近的电路中。如果没有,则往后移动,继续寻找检查点。电容器的选择应该注意旁路电容不要过大,能够较好的消除不利的信号就行。

方法七:短路检查法:短路检查法是由我们主动制造一个临时的短路,让部分电路出现短路。

方法八:断路检查法:前面说的短路法用来检查断路是最有效的,同样,用断路法进行短路检查同样最有效。断路检查法的思维与前面几个方法类似,是用来排除怀疑点及缩短范围的方法。假设,稳压电源因为接入一个有故障的电路当中,此时输出电路过大,那么那么我们如果依次断开电路的某一部分支路,然后观察电路电流输出情况,从而判断故障出现的支路。

推荐阅读:http://www.elecfans.com/article/89/92/2017/20170424510222.htm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