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电网产业投资已进入相对稳定阶段预计增长趋势仍将延续

智能电网

315人已加入

描述

电网投资整体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用电量作为终端需求,是支撑电网进行长期投资的根源,尽管我国用电量增速放缓,但预计增长趋势仍将延续,有望支撑电网年均投资维持在5000亿以上的规模;但受基建增速、新能源发展、电网自身规划等影响,年度间投资规模可能有所波动。电网公司盈利模式清晰,资产质量可靠性高,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业务经营建议首选电网运营。短期风险主要来自于电价下调影响电网经营表现,中长期风险来自于市场化的冲击,如果无法探索出适应市场化的模式,经营活力会逐步下降。

运营环节中,建议考虑地方独立电网企业业务机会。两网公司在电网运营环节占据主导地位,收入及资产规模均遥遥领先,其中,国家电网还培育了装备、金融服务等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资金管理相对封闭的集团化运营。正是基于上述特点,两网公司融资能力很强,境内外发债评级高,国网下属的产业集团还可通过上市公司融资;间接融资方面,国家电网银行总授信额度19425亿元,未使用额度12603亿;南方电网总授信额度8000亿,未使用额度6058亿,且两网公司资产负债率也控制在60%左右的较好水平。地方独立电网企业在资产、收入规模等方面远低于两网,但资产及现金流可靠性较强,建议考虑地方独立电网业务机会。业务风险:上述企业面临特定经营区域、重点大用户的经营波动的风险。

设备制造环节盈利能力偏弱,可考虑供应链金融业务切入。由于下游电网环节垄断性强,统一招投标模式下,制造环节整体议价能力弱,盈利空间有限,应收账款及票据规模大、账期长、占收入比例超45%,但两网作为债务主体,安全性较高,建议可设计相关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业务拓展。结合智能电网建设进展,特高压和高压核心设备企业短期需求确定性强,少数壁垒较高环节的竞争格局较好,可以进行业务布局。配电网建设所带动的设备需求持续性较强,部分制造企业还参与了设备租赁、增量配网等新模式,可以考虑融资租赁等业务机会。国内电力投资所拉动的需求相对确定,大量企业有较强转型动力,必要时建议在授信中明确资金用途,控制业务风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