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发布了智能车间发展白皮书要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

制造/封装

475人已加入

描述

7月27日,江苏经信智能制造研究院和苏商发展智库联合发布了《江苏省智能车间发展白皮书》和《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白皮书》,以期更好地指导全省企业智能车间建设工作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促进全省企业数字化建设,实现我省企业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指出,江苏传统制造业占比近70%,迫切需要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江苏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以下是关于白皮书的数据及结论:

《江苏省智能车间发展白皮书》

《江苏省智能车间发展白皮书》分为总论、各地市智能车间发展分析、各行业智能车间发展分析、江苏省智能车间典型案例分享和结论五部分,基于全省2015-2018年智能车间发展数据,从年度、行业、地区等多个维度对江苏省智能车间发展进行了分析。

为了推进制造业升级,实现我省高质量发展,从2015年开始,我省开展了智能车间试点评选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省13个地级市共评出智能车间728家,分属26个行业。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从地市智能车间评比分布来看,苏州、无锡、常州3市智能车间总数占全省总数比例达到59.6%,苏州市以总数267家在全省遥遥领先;而苏北地区的盐城、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5市总数占比仅有14.4%。

智能制造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三个行业合计达到370家,占比50%,领先其它行业。

智能制造

从年度分析来看,智能车间在全省的发展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年申报数达到273间,这说明江苏的制造业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认识逐渐清晰,投资逐年增强。

以上数据表明,无论从地区分布,还是行业分布,目前全省智能车间的建设都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下一步,还需要加大引导,适当调整发展策略,运用典型引路,培植鲜活案例,以点带面引导全省企业发展智能车间。

《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白皮书》

《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白皮书》分为总论、各地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分析、各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分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实施和结论五部分,基于全省2016-2019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相关数据,从年度、行业、地区等多个维度对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进行分析。

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2016年开始启动的,截至2019年7月,全省13个地级市,共有81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分属45个行业。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从各地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分布来看,苏北五市总和116家,占比不足15%;苏南五市合计482家,占比59.1%;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数量占比最高,以123家在全省领先。

智能制造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化工、新能源、电缆光纤、电力等前6大行业总和达到386家,占全国总量的47%,领先其他行业。

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在全省的发展总体上也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年达到449家,2019年截至7月份是159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在我省也存在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均的现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建议加强宣灌力度,切实引导全省企业在数字化时代下全面做好贯标工作,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

结论

智能车间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而数字化是“两化融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这表明江苏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备较好基础,开辟数字经济新主场,苏商有能力继续保持实业优势。

白皮书建议,紧扣制造业转型升级内在需求,找准行业应用难点痛点,着力构建智能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智能+”产业集聚区,提高制造业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转变,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