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EEE-488的性能分析和介绍

描述

接口起源

惠普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出一种专用于控制器和设备之间的接口,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互连,并命名为HPIB(惠普接口总线)——这一接口即是我们现在熟知的“IEEE-488”,也统称为GPIB(通用接口总线)。该接口旋即被各个标准机构和组织所采用,应用范围迅速得以拓展,直至今日。

在设立的基本概念上,IEEE-488是一种允许数据在总线上的任何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极为灵活的系统。该系统采用24针连接器,线缆部分一端为公头,另一端为母头,共配置16条信号线,其中8条用于双向通信,5条用于总线管理,3条线用于信号握手。

连接器

L-com注塑式IEEE-488线缆组件构造

而在实际的IEEE-488应用中,也存在一种无需接入母头端的场景,这就要求线缆两端必须同时配置公头连接器——L-com正是这一型号IEEE-488线缆组件的首创者!这一独特的仅配置公头端的型号,采用完全注塑技术,连接器部分配置的钢制屏蔽盒更可确保100%完全屏蔽效果。

CMD24系列,两端均为线性连接式公头

连接器

公头连接器构造

三种角色

连接器

连接器

IEEE-488的工作原理为:总线上的每一个设备都拥有唯一地址,从而使得所有设备的地址均互不相同;这些总线上所接入的各个设备又分别担任以下三种角色(某些设备亦可同时身兼两个角色——即同时担任侦听器和发信器):

控制器 – 控制器是负责控制总线工作的设备。这一角色通常由计算机担任,用于指挥其他设备各司其职,按其对应的角色运作。除此之外,控制器还需要确保总线上不发生冲突:比方说,当两个发信器同时发信时,将导致相应数据遭到破坏,进而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同一总线可设置多个控制器,但同一时间必须仅允许单个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

侦听器– 侦听器是与总线连接且从总线接收指令的设备。侦听器,只从单方面接受信息,例如打印机。

发信器– 发信器是向总线反馈信息和指令的设备。例如,当总线上设置的计量表向总线提供数据时,该仪表即扮演发信器角色。

惠普公司确立了IEEE-488 GPIB线的最优设计标准:三层屏蔽、双绞线、金属外壳,以确保发挥最强性能。L-com CIF系列即是完全符合这一最优标准的IEEE-488GPIB线缆组件产品。不仅通过了严格的发射测试,在众多L-com用户的实际体验中,更展现出多年无故障的超强稳定性。

连接器

L-com CIF系列IEEE-488线缆组件构造

连接器

CIF24系列,3层屏蔽,铸铝后壳

护航未来

IEEE-488的数据流速度取决于处于工作状态下的设备当中速度最慢的设备,且最高数据速率约为1Mbps。一般情况下,总线长度不可超过20米。当相邻两个设备间的距离不超过2米时,最多可接入15台设备。另外,还可通过有源扩展器将总线长度延长,从而使得最多接入设备数增至31台。

如今,IEEE-488不但依旧是科研和工程设备领域中最常用的通信接口,还被用于包括数据采集在内的多种其他用途。大多数的台式设备都将IEEE-488作为标准配件,或者作为便于测试设备在各种用途中使用的可选配件,从而与ATE测试机台之外的系统兼容。虽然IEEE-488已不再是计算机的标准配置接口,但凭借着其独有的灵活性和便利性,IEEE-488时至今日仍在被广泛使用。

在当前市场下,优质的IEEE-488产品与所谓“平价” 产品间的价格差异已不明显。而在整个连接系统的成本投入中,线缆、适配器和其他连接配件更是仅占很小部分。然而,这小部分的投入却往往对整个应用系统意义重大。L-com特优型GPIB线缆组件系列,是最高级别的IEEE-488连接产品:采用4层屏蔽,金属连接器外壳,并通过了最严格的发射测试——真正为您的连接系统保驾护航!

连接器

L-com特优型系列IEEE-488线缆组件构造

连接器

L-com特优型系列公头连接器构造

CBC24系列,特优型,一端为线性连接式公头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IEEE-488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改变。除常规布线环境外,更多时候会涉及到需要穿透面板,或者是对现有长度的线缆必须进行延长的需求。L-com穿壁式IEEE-488适配器,采用革新型技术,让用户实现需穿过面板的GPIB连接,以及涉及接线盒的应用。适配器特别配置一个镀镍的钢制安装法兰,连接器部分采用铸铝后壳,非常坚固,耐用性强。

连接器

CIB24BA穿壁式IEEE-488适配器,公头至母头

连接器

L-com穿壁式IEEE-488适配器安装开口规格

现场搭建设备时,若遭遇现有的IEEE-488线缆长度不足的问题,常规的型号很难进行延长,这时,L-com的专利产品反向适配器就能让这一棘手状况迎刃而解!

CIB24BFR反向延长器,穿壁式,母头至母头

连接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