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大步漫过智能硬件创业坑 星云实录,深度剖析 创业难,智能硬件创业更是难上加难,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坑”中,无法自拔。前不久深陷“为国接盘”的大坑中的人们,最近有所好转。可是,智能硬件创业者们还在跟各种“坑”来打“地雷战”。 那么,智能硬件创业都有哪些“坑”?你的硬件真的够智能吗?怎样设计出一款高逼格的智能硬件产品?都说智能硬件烧钱厉害,怎么拿钱?又怎么烧才恰当?智能硬件产品为何总是逃不出跳票的怪圈?
7月18日,130多人参加的硬创沙龙在星云加速器会场拉开帷幕,星云加速器合伙人洪申主持,AbleCloud CEO李海磊、ZEPP供应链总监陈红图、北极光创投张黎、Maxense COO张嘉嘉、蓝鲸设计总监赵嘉、Sleepace COO 龙亮臻,现场为硬创者面对面答疑解惑,现场反响热烈,各大科技媒体争相报道,并在微吼线上获得超过1.5万人次同步观看。
所有的硬件都要互联网化——“IoT” AbleCloud的CEO李海磊
硬件怎么样互联网化呢? 第一,可以基于云去做很多的增值体验,比如说我们家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天好的时候会提醒我,说空气净化器你不要开了,外面的空气非常好,建议你开窗户通通风,我觉得这个本身是一个很人文关怀的用户体验,就是说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硬件都希望用户对我有不停的依赖,它的是在空气好的情况下你不用空气净化器。 第二,有了用户,怎么样去吸引用户的忠诚度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以前我们做硬件是没有任何的数据反馈回来的,现在我们是有大量的数据反馈回来,需要去思考一下,我们针对这种硬件可以做什么样一些大数据的东西出来。 第三,一定要考虑好新的这种商业模式,比如说小米的这种模式,小米的模式是硬件不赚钱,把硬件卖出去以后通过后面的一些衍生的配件赚钱。你自己的硬件需要什么样的模式,需要去思考的。 要怎么样去做好,总结来讲,其实智能硬件就是硬件+云服务+大数据,如果你能把后两个云服务和大数据做得好,那你硬件的魅力就非常大了。当然前期还是要把硬件做精做细,如果硬件本身有缺陷,用户不会为你这个大数据买单的。所以硬件是第一位的,当你把硬件做精的情况下,你要考虑你的云服务和大数据要怎么做,所以我们发现,如果是说硬件智能化,在你要把它改造成一个硬件智能化,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云平台的话会有很多的挑战: 首先,如果你的设定量上去以后,你的这个还能不能保证你的设计的实时在线和通信的功能能够正常的运转。另外我们都知道硬件的数据量是非常非常大,就是你怎么样去设定你的存储系统,去把海量的数据存储一下,也有可能是年今天做不到大数据,今天你可能挖掘不出来他的价值,但是也许未来有一天你可以挖掘出来,所以这些原始的数据你要存储一下。另外我们做智能硬件的话,会相当于以前做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的功能很多以前不需要的,比如是人和设备绑定的管理,谁能控制这个设备,谁不能控制这个设备,OTA,硬件的这些控制等等,很多烦琐的技术功能的开发。 其次,怎么样做到云端服务的快速迭代,怎么样搭建这种大数据平台。另外我们现在都知道国内现在京东、阿里、微信都在做智能硬件的平台,比如你要在京东上买硬件,你可以和京东对接起来,你在阿里上要他推你的智能硬件,怎么样很好的跟这三家连接,需要大家去考虑的。 再者,还有一个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可能是大家现在的阶段较早,但是可能会在明年或后年这个问题会暴露出来,因为现在黑客也都盯这一块。都知道深圳很多硬件即效仿国内的又效仿国外的,你要考虑清楚怎么样做到全球多个地方的部署。 最后一个是运营和管理,我们都知道移动互联网公司都很重视运营和管理,基本上24个小时不间断。对于智能硬件要求也一样,我们卖的硬件是影响消费者的真实的生活的,比如空调没有故障时是可以控制的,今天下午我在回家之前不能远程控制,对用户来讲影响的是真实的生活,跟我们不能发微博和微信是不一样的家里的硬件不能控制,会影响你的真实的生活的。 硬件创业投资逻辑
北极光创投张黎
首先张总提出一个问题,硬件投资的风口还在不在?硬件投资最火的前两年,很明显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些年有很大降温,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案子,可能都是前几年的案子,从去年起可能会有些变少。大家有一种感觉,我作为一个初创企业,以一个比较好的价值去融到比较多的钱这种案例在渐渐变少,这个风口还在不在,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包括在美国他们发展的情况,比如说他们做的烟雾探测器,我们看了以后非常有信心,一个烟雾探测器做一个监控摄像头,融了互联网的东西,也融了那么多钱,这个事情是拿自己的实力做一个对比,立马就对自己充满信心了。所以在这方面张总大概在今年初的时候的想法:不再叫智能硬件这个称呼,首先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有智能硬件的说法,意义是什么,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很多很多时候大家好像是觉得是一个硬件产品联网,手机上加一个APP,最早的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概念,现在看来,不能用这个概念去定义硬创,所以不如提出一个新的,当时讨论的时候说智能硬件怎么定义,那个时候有一种说法,智能硬件在于传感器的使用,这是早期的硬件产品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在各种各样的品类里面加入了大量的传感器,如果还通过一些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的算法配合,可以提供传统产品不能提供的体验,这个是张总个人可以认可的一种方式。把它叫做新型的这样一个产业,在这样一个方向上,智能硬件这个风口是存在的,但是会跟以往的一些表现形式不同,可能不是那么简单的硬件产品加上互联端来获得认可,可能我们需要符合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在里面。 总结一下三大坑: 第一个坑,互联网思维。 用互联网思维做的最成功的就是小米,但是小米的行业模式是商业模式,一定是品牌营销。它之所以智能硬件不能套用硬件互联网的原因,实际是这块创业和互联网创业根本性的不一样,VC的钱喜欢投没有收入的不赚钱的早期互联网企业的原因是,互联网企业一旦上了规模之后,他的边界成本几乎为零。比如说我们的微信,平台搭好了之后,有用户之后,后面他的平台运营成本的增加是非常好的,而硬件产品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你再怎么不赚钱,每一个硬件产品的投入产品,你每获取一个新用户就要投入一个成本。 第二个坑,现金流。 创业者自己一定要非常好的去规划自己的现金流,如何投入,如何限制你的团队规模的扩张,尽早的开始规划下一个,因为硬件创业和互联网创业早期真的很花钱,所以投早期项目是很少投入100万以上的金额,感觉这个项目如果是不投个稍微多一点金额的话,可能不会真的帮他,这块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要做着做着就资金流断裂了。 第三个壁垒和差异化。 现在很多创业者面对的问题,巨头到底跟我们是怎么样的一种较量,早期互联网大家提到的,觉得好像只有在互联网里面BAT的实力特别强,好像会把什么都做完了,其实硬件产品更要思考这个问题,硬件行业里面面临的巨头更强大,像苹果、三星、华为,从整个供应链到技术实力,到市场渠道,那才真的是对小产业是碾压性的。 第四个是营销和供应链。 这块是非常重要的,更多的是建立很多非行业,特别是一些互联网行业转过来的,我们见过很多项目软件做得很好,商业模式也很好,但是到了要生产的时候问题一大堆。所以现在要挑选早期项目的时候,还是希望这个团队整个的供应链和营销渠道上面有自己的积累。
Maxense如何帮助智能硬件团队实现精益创业
张嘉嘉
其实这个话题是备受争执的话题,如果总结出一个字的话就是快,他要求这个团队进行快速的迭代,快速的做出最小的可行性产品去投入市场。在2014年这一波硬件创业浪潮来临之前,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有很多的公司都在有意或者是无意间使用到了精益创业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了智能硬件的时代,精益创业,尤其是快速迭代的这个思想收到精益创业的思想越来越大,因为在智能硬件创业里面其实使没有办法进行快速迭代的。
“你觉得快对于智能硬件创业意味着什么”,——智能硬件创业还是慢慢来比较好。
为什么,因为从智能硬件这个行业从一个Idear到第一批的产品可以上市开始卖,其中经历的时间和你消耗的时间都非常的长,智能硬件迭代的成本和周期是没有办法去比的,一个智能硬件可能从刚才说的那个阶段以后,可能你都已经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你的几十万已经烧掉了,在这个过程中间,如果你对于产品的定义不够清晰,你在产品的设计上有一些缺陷,你为了去迭代这个错误去做一些更加,如果这个涉及到模具的调整,涉及到重新开模,你所花得可能又是十几万几十万出去了,然后会花至少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对于智能硬件创业来说,还是需要慢慢来,尤其是在和消费者接触的两端,第一个是硬件端,这块的功能定义,产品的形态,人机交付的方式,这些一定要在传统开发之初就想得特别清楚,然后再开始做,而不能用这种快速迭代的思想再那个。所以一个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其实是要有两种不同的基因在里面。第一种是传统硬件的基因,要慢慢来。还有一种,因为本身智能硬件是一个软硬结合的产品,在软件的部分,在背后的技术支撑这一块是需要有迭代的思想。智能硬件创业怎么样能够踩坑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觉得硬件创业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免踩坑,虽然说是今年听完大家的分享我会有一些收获,然后在一些大家都掉进坑里面的,包括有一些不会重复的坑,但是在一些创新性的领域去探索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掉到坑里面,我觉得这种掉坑是值得的,因为你掉到坑里面,这个坑以前是没有人发现它,你从这个坑里面爬出来之后,你学到的经验,积累的知识,就会成为你的竞争力量,当你的竞争对手再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一定会掉进这个坑里,这个时候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你比你的竞争对手早一步的爬出这个坑。
整个智能硬件的实现路径其实是非常长的,比如说简单的举个例子,有如下路径:功能定义、元器件的选型、软件的开发、云平台的开发、新产品导入、批量生产、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建设,这些流程基本上是横跨了传统的电子硬件的制造业和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两大块,而且智能硬件作为一个软硬结合的产品,软件加上硬件的难度其实是远远要把单纯的做软件或者是单纯的做硬件难度大,因为这两者之间需要很多需要配合的地方,所以你把这两者配合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现1+1的难度是大于2的。就拿现在市面上比较受关注的空气类的产品来说,空气类的产品就包括了空气监测和净化,这些产品如果开始去做这个产品的话,仅仅是在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阶段,这是我已经缩减了很多的内容,把主要的要做的功能点罗列到这了,大家会发现有很多的是要重复造名字的。比如说和传感器相关的,和传讯模块相关,和云服务相关的,这些工作都是在重复的造名字,这个并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为大家都有,甚至比如说数据存储,你没有必要去重复的做这些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并不能体现里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智能硬件产品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端,第一个是硬件产品,你要去定义好你的硬件产品的本身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的结构设计、外观设计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在软件端,你能会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才是一个厂商最关键的体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地方,但是现在很多厂商在这两端做得都不好,为什么,其他也是因为中间的这件事厂商都在做,刚才投资人也好了,智能硬件的团队都是在烧钱的,把这些链条都覆盖全了之后,发现这个团队已经很多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没有办法把精力、时间和金钱聚焦在真正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智能硬件的平台很难找到爆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部分。但是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为智能硬件团队提供送水服务的厂商,可以为这个智能硬件产品的开发提供加速的一些服务,缩短了整个智能硬件的产品化的过程,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承受度。
蓝鲸怎么帮助智能硬件提升价值和控制成本
蓝鲸设计CEO王煜智
生产供应链,供应链设计,之前共赢设计大部分美观、或者是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画图,这个在目前来讲也是比较普遍的事情。工业设计它会截取,就是在视觉部分,我们现在的理解可能会丰富了很多,所交付客户的价值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从产品规划、功能定义、市场定位、品牌策划、人机交付、产品设计,在整个段落里面实际上是设计分析,实际上算是一个研究成果,就像我们跟团队一起沟通,设计是在脑袋里面完成的,不一定要去用电脑,在后端可实现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样机制作,还有批量生产,比如说模具加工、住宿等等。工业设计其实展开了有3、4年,学院派是第一代,现在的应该是第二代,现在智能硬件公司年龄最轻的90后也是在20出头,这个是一种现象,我们也怀疑他们是不是能做好工业设计,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二是近几年任何的产品交付,它所设定的感受里面,包括产品本身的使用,智能硬件最终留给人的印象。产生的可实践性、可靠性等工作量是比较大,但是实际上是在最初,我们叫视觉的设计的时候,客人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最初的我们提供的方案,比如说效果图,通常来讲是3D的体验,他们会投资,生产,比如说设计公司他们会不会收到尾款,这也是设计公司会考虑的事情。最终就是在一开始的一些初创的想法跟最后产品之间有多少距离。
ZEPP如何通过整合好国内供应链在美国市场上后获得成功。
供应链 陈红图
陈总发言:
提到ZEPP供应链,首先跟各位介绍的ZEPP的四条宗旨。
第一个我们尊重设计师的原理设计。我们相信一款出色的产品,一定是原子与设计师的设计,在供应链团队会参与产品数据的讨论。
第二条宗旨就是三大合作伙伴,在这里面恰恰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首先要让你的合作伙伴觉得有利可图,一旦有了这层关系你就去做你擅长的,把不擅长的领域交给你的合作伙伴去完成。
第三点宗旨,过程很痛苦。这个的话,针对整个成品,包括原物料,以及在销售渠道的各个环节的库存都有定期的计划,我们在这个上面的话,我们会每周统计在销售里面渠道的库存,包括我们在全球的仓库,以及在运输过程当中,包括在市场当中库存的保有量去做一个实时的监控。
最后一条就是一个机制。这边我觉得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个主要是定期的提前预购将来会出现,有可能会影响供应链保障的风险和问题,提前拟定好方案。
开创“睡眠+”模式。
SleepaceCOO 龙亮臻
“要分享坑,因为今天的主题就是互联网+的坑,我觉得智能硬件本身就是一个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这个产品本身是属于一个健康监测,但是从2013年开始慢慢就有智能硬件比较火,大家都在谈,实际上反而会把我们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在智能硬件的圈子里面去了,在国内已经上市了,我们在海外也在铺开不同的渠道,本身在市场合作、品牌营销方面去做的话,智能硬件本身就是一个坑,把我们坑在比较狭窄的领域里面了。发展智能硬件的时候冒出一个比较新的东西,慢慢的也会融入到消费电子的领域里面去,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分享。讲到消费电子的话,还是就是O2O。手机的话,现在智能机出来以后,这个给用户的体验和方便需要很大的提升,我们提出一个智能硬件的O2O,我们现在无论是跟线下的企业也在谈这方面的合作,智能硬件线上购买线下体验,这个思路我们也会有一些这种类型的店家培训。我们跟睡眠+战略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三个月时间内我们跟全球最大的太空棉在香港发布了第一款智能床垫,我们讲睡眠怎么去改善睡眠,我们本身是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力,讲到改善的话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短板,我们跟他们进行合作。在睡眠+里面我们提出了比较清晰概念,我们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在我们整个B轮,罗兰他们也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比较大的出路。为什么我们从一个产品提出一个时代,当然这里除了吹牛去讲这个噱头之外,这个也是我们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这个包括市场的定位跟品牌的定位。我们整个市场,我们会拿数据说话,这方面的市场的调研的工作,中国和全球的睡眠市场确实在升温,我们看到的一些非药物的睡眠药物,使用睡眠药物越来越多的下降了,越来越多的人并不是吃药去治疗自己的睡眠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咨询睡眠。这个就是因睡眠问题很导致的生命损失巨大,这个也是我们做的一个中国睡眠报告,大家可能没有发现你自己或者是你身边的人他们的睡眠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发生的话,存在的问题就非常大了。包括我们去做分析的时候,这里可以分享在互联网方面的话,有哪些数据可以去用,比如说百度,百度有一个百度指数,这里面你可以去分析一下,包括阿里在改善睡眠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有超过每天近10万人购买睡眠方面的产品。”龙总如是说。
圆桌对话:
洪申:智能硬件创业的坑,你认为最深最可怕的是什么?
王煜智:我认为在最初的时候没有把这个项目策划好,他的可实现性,包括最终的时间结点,包括人员配置,甚至包括你的资金成本,这个最关键。
洪申:这个我特别的同意,我们最近也看了很多的产品和项目,很多项目看似是有需求,实际上是伪需求。
李海磊:我们要做一些增添的服务,有时候我们觉得消费者需要,其实他们可能不在乎,我们就盲目的觉得这个非常值钱,这个确实是需要消费者的验证。
洪申:我希望看到的产品是结果我们懒人的需求,不是想追求机制产品。
龙亮臻:智能硬件是改善我们的生活,不是颠覆我们的生活。改善的话,很火爆,智能插座火爆,这就是一个从以前到更好的一点,我觉得是慢慢让人接受的过程,是需要要考虑的一点。
洪申:最开始设计产品负责想着颠覆,其实就是掉坑里了。
陈红图:我觉得创业初期不要过早的增加自己的团队。
洪申:多少人的团队合适?
陈红图:我是2011年加入的,那个时候整个供应链的团队是4、5个人,现在的话,整个在北京大概是有50多个人,在美国也接近40多个人,在国内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在美国供应链目前有3个人,在整个全球参与的人大概是4个人。
洪申:所以坑最大的就是最开始别给自己招太多的人。
陈红图: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坑,不要过早的扩张团队。为什么会招太多的人,就觉得自己要做的事太多,什么要都自己做,这里面也很多可以借助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来帮助自己做好这个事情。比如说供应链,供应链的前期不要自己做,云也不用自己去搭,除非你张搭。还有就是传感器这一块,你也不用去搞了,就找我们就可以了。工业设计也不用自己做了,就发现你的创业非常简单,速度特别快。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