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Levinson No.33XL後級

功放技术

106人已加入

描述



如果發一份問卷給世界上所有的音響愛好者,請他們列出印象最深刻的Hi-End音響品牌,Mark Levinson(以下簡稱ML)肯定會是名列前茅的答案之一。或許有不少音響迷對ML「太過」精準、中性甚至可說是「沒有味道」的聲音無法認同,但絕對無法否認ML音響製品架構之先進、外觀工業設計之完善、生產與品管之嚴格,直至今日在HiEnd音響廠商之中仍然是首屈一指的。

對於DIYer而言,與ML的工業設計與生產品管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但ML音響製品設計之架構,倒是有不少可以參考之處,尤其是至今仍是ML「最高參考標準」的No.33XL後級(No.33XL是台灣代理商專用編號,以下簡稱No.33)。
先讓我們看看十年前(1995年)推出的No.33是怎樣的「一套」後級擴大機吧。首先,它是單聲道的製作(所以我說是「一套」),高度有半個人高,每聲道重量達136公斤。體積這麼大、重量這麼重的一套後級輸出功率很大嗎?其實也不算大,8歐姆負載時每聲道「才」300瓦,但由它的輸出功率可以由4歐姆時600瓦、2歐姆時1200瓦一路倍增到1歐姆時2400瓦,可以清楚明白超大的電源供應與電流輸出,才是No.30的設計重點。

看看底下No.30內部的圖片,可以發現中央鋁箱內的兩個超巨型環形變壓器(每個容量2.45kVA)與12顆巨型電源濾波電容(每個容量39,000μF)佔據了No.33內部絕大部分的體積,就可以看出端倪。



或許您也發現了,No.33的外觀是「站起來」的直立式設計,與一般音響器材的外觀很不相同,其實這是考量到它超大的體積如果像傳統擴大機般擺「橫的」,將會佔據超大的視聽室面積。但其實,附帶的好處其實也值得DIYer思考學習。首先,改為直立式設計後,兩側的散熱片面積大大增加,散熱片的寬度得以大幅縮減,而散熱片高度的增加又讓熱對流效率提昇,所以散熱效率大大提高。至於美觀,就當作是附帶的好處吧。

其次,立體化的架構設計,讓No.33的三大塊主要電路板包圍著電源供應模組配置,您有注意到No.33竟然「幾乎完全沒有配線」嗎?最頂端的輸入級與電壓增益級電路以排針直接串連,而兩側板內的功率輸出級電路則與電壓增益級以90度垂直方式交會,也是直接以排針連接的。另外,我們都知道電源模組是後級擴大機的「核心」,各主要電路板將電源包在中央,也讓各電路板能夠用最短的路徑取得電能,一方面減少傳輸損耗,另一方面也減少了電源傳輸所造成的干擾。

No.33另一個特點在於「交流電源重造」(AC Mains Regeneration),DZ的網友們都知道後級擴大機除了對功率級的充分電能供應很重要之外,驅動級(電壓增益級)電路的供電穩定也不可輕忽,因此絕大多數廠家或DIYer都會對驅動級另外設計穩壓與單獨的電源供應。ML在No.33上所做的不只如此,他們認為一般市電混有太多的雜訊,對於十分需要純淨電源的電壓增益級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ML就設計了這個獨一無二的「交流電源重造」線路,將經過電源供應線路整流濾波的DC直流,再輸入一個交流震盪線路製造出更純淨的交流電,接著再經過一次整流濾波與穩壓,所得到經過「純淨再純淨」的直流電才供給No.33的四個電壓增益級使用。

圖說:這是No.33「交流電源重造」電路板的正面與背面圖,可以發現「交流電源重造」具備單獨的電源變壓器、整流與濾波,單以這塊電路板而言,ML也厲行立體化規劃配置,包括第一次AC整流的二極體設置在電源變壓器底部電路板的另一側,還有穩壓功率晶體直接穿過散熱片與電路板結合等作法,都有助於大幅縮短傳輸路徑並且簡化裝配程序。

圖說:No.33拆開頂蓋後的俯視圖。前端綠色線路板是輸入級電路,後端黃色線路板則是電壓增益級,兩側四個角落內則是「成堆」的功率晶體。

圖說:No.33全對稱、全平衡設計的電壓增益級電路板,是全機最重要的信號處理核心。

圖說:No.33的輸出級晶體直接與散熱片結合,這張圖片所看到的只是單聲道的「一側」。No.33XL單聲道的功率輸出級就用了60個功率晶體,正相與反相各15對推挽互補輸出,以達成從頭至尾徹底全平衡設計的目標。

圖說:No.33使用了兩個容量各2.45kVA的超巨型環形變壓器,從圖片中CD唱片做比對,就可以得知這兩個變壓器有多麼巨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