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物联网

767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各地城市发展中的一种潮流。

据中国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此前的预估,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有4万亿元人民币。虽然市场前景大好,但也有众多券商以及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城市多数项目停留在规划阶段,而面临的困难则是缺乏资金和统一标准。

尽管如此,在智慧城市巨大建设需求的推动下,仍有众多企业和政府积极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积极探索各种新模式。目前A股中仅直接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上市公司就有20多家,另外还有数十家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处于怎样的阶段,哪些类型的公司更有可能借助智慧城市项目稳步提升业绩?智慧城市的美丽预期的背后又存在哪些风险因素值得警惕?

4万亿市场规模

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来以后,打造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地新一轮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2014年8月30日,八部委联合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强调信息惠民、加速两化融合以及完善投融资机制,此后国内诸多城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再次提速。

据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统计,目前中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241)个、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住建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今年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应该包括数据的采集、核心数据服务、应用服务和服务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会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围绕数据进行投资的时期已经逐渐来临,并认为高端服务器、数据中心服务企业和管理类企业将不断受益,其中优质的投资标的将迎来重大机会。

李颖也在此前召开的第十六届高交会智慧城市论坛上表示,智慧城市全球市场预估在未来大概有40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估计将有4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

中信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相关产业需求有望在未来五年内保持快速增长,具备顶层设计和总包能力的总包商企业以及重点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商等值的关注。

与此同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落地,为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提供了野蛮生长机遇,尤其是对海量互联网信息的控制需求。

因此一些在大数据处理技术、互联网舆情监测领域具有品牌影响和技术优势的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利好。在数据处理与分析环节,上市公司上已有拓尔思、美亚柏科涉足综合处理;天玑科技、荣之联从事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而从事信息安全的公司有卫士通、启明星辰等。

暗藏风险

虽然智慧城市前景广阔,不过也有分析对此保持谨慎的态度。

西南地区一位财经观察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在初级阶段,规划庞大,但缺乏资金和统一标准。智慧城市没有现成的模板,加上地方债高企,不排除地方政府存在违约的风险,而且行业竞争激烈。”

该人士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实际上自“十五”规划以来,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各地政府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总体而言,我国多数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城市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全球智慧城市研究的学者安东尼·汤森博士也在其去年出版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一书中指出智慧城市的发展也还面临着不少困境和问题,“比如技术应用的标准制定滞后、城市贫困、隐私问题以及智慧技术系统的漏洞和崩溃风险等。”

而中信证券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从2010年开始,打造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地新一轮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工程,规划总体投入达万亿元市场规模,但多数项目停留在规划阶段,缺乏资金和统一标准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困局的重要原因。此外智慧城市存在行业系统风险;现金流继续恶化;新模式拓展不及预期;大订单落地低于预期。”

上述担忧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已经显现出来。据媒体报道,去年8月份因为规划不清晰资金没保障,智慧城市试点一年多的江西南昌、萍乡、新余、樟树、共青城、婺源6座城市遇到阻碍。

参与上述6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中兴通讯政企事业部华中区总经理郑健当时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企业要想参与当地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投资建厂,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上,企业有着自己的一套发展战略,尤其作为高科技企业,早已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这有悖于智慧城市的内涵,它需要的是更加现代化、更加智能化的布局,而不是重新回到老路上。”

除了钱,各个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也成为困扰。据悉,一些地方提供无线网络的车辆,往往只有指定的运营商。

“要建设智慧城市,共通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是基础,但是目前除了运营商,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更为牢固。交管、城管等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不通,典型的资源浪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一些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意识到这些问题,积极创新应对困境。在北京、武汉、成都等一二线城市,一些传统地产开发企业,开始借助棚户区改造等契机为切入点,为地方政府打造“民生、智慧”城区等方式,获取优价土地和资金,投入智慧城市和民生建设,最终形成企业获取智慧城区建设收益、地方政府获取政绩和土地收入、智慧城市建设IT厂商获取优质订单的“三方获益”新模式。

此外,发改委去年年初决定开展信息惠民国家示范省市创建工作,预期信息惠民工程会有明确配套资金落地。与此同时,住建部试点近期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向前推进,住建部正在加快解决智慧城市试点单位配套资金,首批国开行贷款将尽快发放。2014年智慧城市进入建设投入期,呈现框架协议先行,订单逐渐落地的态势。

因此中信证券仍然给出了强于大市的预期,“预计智慧城市政策资金会得到解决,呈现框架先行订单逐渐落地态势。”

上述财经观察人士指出,“智慧城市上有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有各试点城市项目陆续落地,更有未来从B2B走向B2C的盈利模式转型,不过智慧城市已告别单纯的概念炒作,拥有核心价值的企业有望成为最后的赢家。”

长江证券则指出,虽然看好智慧城市行业整体增速上行,但由于涉及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综合甄选个股:大项目经验充裕,行业集中度提升后项目经验是隐形壁垒;具备全国渠道,相关实施和后期维护能力较强;商业模式优秀,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过往业绩验证过公司的资质,并且具备未来持续稳健经营的潜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