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基带芯片“天琴二代”发布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5月20日下午,全球首款北斗三号基带芯片“天琴二代”在京发布,全面支持北斗三号民用导航信号体制。同时,合众思壮还发布了基于“天琴二代”基带芯片和天鹰射频芯片的高精度板卡——Phantom和Vega,前者在今年4月实现量产,后者定在8月份。这意味着,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的北斗三号系统,已经有了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可以说是卫星导航核心技术的一个新突破。

合众思壮研发副总裁吴林在现场透露,“天琴二代”作为全新一代GNSS多模多频高精度基带芯片,采用了宽带的GASS接收机处理技术,与上一代相比,最为明显的提升在于单一芯片实现了对全星座全频点的支持,从24个增加到了31个,加入Cygnus天鹅抗干扰技术。

简单来说,搭载“天琴二代”的高精度产品,以后能够接收到北斗三号系统的所有导航信号。另外,“天琴二代”芯片也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

这里做个科普,卫星导航芯片中的频点就类似智能手机芯片的网络体制,而卫星导航系统相当于通信运营商,芯片支持的频点多少,可以理解为手机对3G和4G、5G的区别。支持的频点越多,意味着接收机的信号带宽就越宽,那么同时接收处理导航信号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实现多模高精度定位。也就是说,“天琴二代”相当于实现了,支持包括北斗以内的全球其他运营商的所有网络模式。

回顾北斗的快速发展史可以发现,作为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四大会员之一,北斗肩负国家战略重任,从一代与欧洲的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到埋头独立自研二代,并在今年4-5月陆续发射第44、第45颗北斗卫星,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在军事国防上有重大意义,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堪称国之重器。也因如此,合众思壮这家公司相对低调,除了发布重大产品,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但说到北斗产业化应用,这家低调公司的“中国精度”却不得不再次提到。

2015年,合众思壮对外宣布首个国产星基增强服务系统“中国精度”正式向全球同步发布,实现“厘米级定位”。2017年,“中国精度”在首次中俄“一带一路”卫星导航联合测试中提供服务。而今年,是“中国精度”商业运营第四年,一定程度上,带领了中国星基增强市场的发展。

于他们而言,这九年(5年研发4年运营)的战斗,一边是高投入高风险,一边是国计民生的强烈需求,终是在这场博弈中打了一场漂亮仗。从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的当下回看,不得不说,有一种未雨绸缪的勇敢者的姿态在其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