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家对汽车安全理解的一些误区

汽车电子

2375人已加入

描述

因为车壳软硬的问题,大家实在讨论的太多,有人说你这车太软,手一按一个坑,这是偷工减料,不安全!也有人说我这车壳厚度大,比你车安全!而争论的焦点从德系车到日系车,从美系车对比到国产车,大家对车壳厚度的讨论上升到了汽车安全的态度,殊不知这已经进入了误区,因为车壳的厚度跟汽车的安全性没有太大关系,对车内人员的安全性也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车壳,说白了可以叫做汽车骨架的覆盖件,在以前汽车不是很成熟的时候,这个覆盖件用过篷布材质、木板、防水布、钢板等,现在几乎所有车型都是用的钢板,只有个别车型用的是塑料材质。尝试过很多材质后仍然选择了钢板是因为钢板的厚度可以做得很薄,有人形容日系车是易拉罐车壳,前脸的车壳确实很薄0.8-1.1㎜的厚度,在遇到较小的刮蹭时也容易引起变形,哪怕是辆自行车,追尾后保险杆和前盖都有可能变形,而这种感觉对车主来说是很不愉快的,日系车发生刮蹭时,车主心理阴影面积是比较大的。

从安全性角度来讲,前脸机舱盖在碰撞时必须能溃缩或者卷起来,就像保险杠也要做成塑料材质的一个道理,这是尽可能的去保护行人。因为谁下了车都是零保护,谁也撞不过铁家伙,那么保险杠和车壳当然是越软越好。这是对行人的一个保护也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进步。

而对车内人员的安全,则是要看汽车的骨架,也就是框架的坚固程度和设计思路如何,比如在压缩时或者是翻滚时,框架能不能保护乘客的安全,它的材质和结构形式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讨论车壳安全不安全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大部分人发生严重事故的几率比较小,但是发生刮蹭事故可能就比较多,那么车壳做得软,对这大部分人来说从心理层面上比较难以接受,我这15万的车就追尾了个自行车,结果机舱盖扭曲的不成样子,心里能好受吗?

再谈谈保险杠的问题,有人觉得就该把保险杠做得坚固一些,就算是必须用塑料,那么防撞梁可以做硬一些吧?比如用工字钢梁,或者自己改装成槽钢、工字钢梁的防撞梁,那么在事故时是不是就比较安全?自己的车应该很耐撞了吧?这想得也比较天真了,防撞梁是和吸能盒设置在一起的,没有吸能盒泄力,车内人员的生还率会更低。

如果你把防撞梁改成了坚固的钢梁,那么碰撞时,可能钢梁没怎么变形,但是后面的架子会挤烂,人也被挤在里面了,除非你的所有框架都使用坚固无比的材质,厚度和刚性都能跟钢梁有的一拼,这样就相当于开着一辆坦克上路,如果是一辆坦克还不怎么样,人人开着这样的车出门,路上就不会有行人了,也没有人敢去碰瓷了,皮肉之躯怎么敢跟钢铁碰撞?

网上也经常看到一些图片就是追尾时的图片,然后评论那辆变形严重的车太不够良心。其实外面怎么变,只要里面的人没事就好,而日系车往往就是这个套路,外表就像易拉罐,玻璃心,一碰就会碎,但是伤亡率还算比较低,这样能加快汽车附加产品的更新换代,又能达到要求,何乐而不为?而有些车有着“公路坦克”称号,能扛得住大货车,顶得住墙压,往往得到的评价是良心车,然而碰撞测试却差的一塌糊涂,碰撞测试的焦点是人员的受伤情况和生还率为准的,不是以车子的损坏程度来衡量安全性,所以大家在这一块还存在误区,以为能顶得住墙就是良心车,这种个例并不能用来概括全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